常熟理工學院 陳艷
江蘇省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問題研究①
常熟理工學院 陳艷
農村小額人身保險作為一種有效的金融扶貧和發展手段,自2008年在我國運行以來,在試點省份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我國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江蘇省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發展現狀,找出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相關對策建議,以期對江蘇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小額保險 農村小額人身保險 可持續發展
我國保監會在《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方案》中將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定義為: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依照公認的保險原理運營的,保險期間在1~5年之間,保險金額在1萬~5萬元之間的,專門針對農村低收入群體需求最迫切的疾病、死亡、意外事故等特定風險的人身保險產品。小額人身保險是小額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種有效的金融扶貧手段。自2008年在我國試運行以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農村小額人身保險作為一種主要針對農村低收入群體的商業保險,不僅可以幫助低收入群體解決人身風險管理的問題,而且還能在更深層次上保障社會各個階層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對其進行深入地研究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1.1江蘇省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可行性分析
1.1.1農村地區潛在需求巨大
江蘇省農村地區人口眾多,潛在保險需求巨大。但現階段江蘇省農村人身保險的發展卻不盡如人意,鮮有針對廣大農村低收入群體的保險產品。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順應江蘇省農村低收入群體人身風險保障需求的產品,具有廣大的目標客戶群,發展潛力巨大[1]。
1.1.2農村金融改革帶來契機
近年來,江蘇省根據中央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不斷深入貫徹落實農村金融體系改革。一方面對農村信用社進行改革,使其服務更加規范;另一方面不斷擴大農村小額信貸公司的數量,使農村金融機構分布更加合理,這些舉措都為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發展帶來了契機。
1.1.3政府鼓勵參與試點工作
為推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發展,江蘇省政府辦公廳2011年下發了《關于做好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工作的通知》,鼓勵商業保險公司積極參與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工作,為江蘇省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1.2江蘇省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發展現狀分析
江蘇省農村小額人身保險主要有以下三種產品類型:
(1)農村小額人壽保險。農村小額人壽保險是一種以人的生死為保險對象的保險,是被保險人在保險責任期內生存或死亡,由保險人根據契約規定給付保險金的一種保險。在農村小額人壽保險的險種中,小額定期壽險是保險公司提供最多的一種。農村小額定期壽險由于保險需求大,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風險小,因此在江蘇省的試點地區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2)農村小額健康保險。農村小額健康保險是在農村低收入群體遭遇疾病時,對其發生的醫療費用給予補償的一種保險產品,是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有益補充。但是由于保險公司承保農村小額健康保險的風險和損失相對較大,很難從中獲得盈利,因此保險公司提供的產品很少。目前江蘇省推出的農村小額健康保險產品主要有外出務工農民醫療保險和農村計劃生育保險兩種。
(3)農村小額意外保險。農村小額意外保險產品是在農村低收入群體遭受意外身亡、意外傷害或傷殘時,按保險人交付的保險費的一定比例給付保險金的產品。由于農村小額意外保險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風險也較小,因而在江蘇省得到了廣泛的發展。
1.3江蘇省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存在的問題分析
1.3.1農村居民有效需求不足
(1)農民收入水平較低。農民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制約其是否購買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直接因素。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目標客戶是低收入群體,江蘇省農村居民的收入往往呈現來源單一、季節性強、可支配收入有限的特點,收入水平還處于較低層次。
(2)農民保險意識薄弱。長期以來,受傳統經濟體制、思想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影響,江蘇省農村居民的抵御風險能力和投保意識都比較薄弱。大多數農村居民不信任保險公司,保險消費觀念落后,加之其文化程度不高,導致農村低收入群體的保險認知能力較差,通常缺乏保險意識,甚至對保險存有偏見,沒有真正意識到投保的重要性[2]。
(3)農民逆向選擇嚴重。信息的不對稱性是保險市場固有的特點,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市場也不例外。農民受利益最大化的驅使往往會產生逆向選擇行為,導致保險的有效需求不足,保險公司利益受損的概率大大提高。
1.3.2保險公司的積極性不高

表1 江蘇省部分保險公司農村小額人壽保險產品情況

表2 江蘇省部分保險公司農村小額意外保險產品情況
(1)運營成本相對較高。保險公司若想成功開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業務,就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一方面,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產品并不是現有產品的簡單復制,想要開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成本進行調研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江蘇省農村人口分布松散,流動性大,在開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業務的過程中,保險公司必將耗費大量的人力與財力,運營成本偏高。
(2)銷售渠道相對狹窄。目前,江蘇省農村小額人身保險銷售渠道主要有直接銷售和農村金融機構代理這兩種模式,并沒有形成完整有效的銷售模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可持續發展[3]。同時,保險公司沒有根據江蘇省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創新性地采取最優當發展的農村小額人身保險銷售渠道,銷售渠道缺乏個性,相對單一。
(3)個別險種操作不易。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在江蘇省保險市場還是一個新的保險領域,保險公司在產品開發時需要承擔更大的不確定性,因此險種數量相對較少。然而在少量的險種中卻存在著個別險種操作不易的現狀。
2.1加強宣傳與服務
2.1.1做優宣傳
保險公司在宣傳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功能作用時,應使用樸實的語言以及農民群眾身邊鮮活的案例來增強廣大農民的保險意識,引導農民積極主動購買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農村常見的傳播媒介對農民進行保險教育,讓農村居民意識到投保的必要性;也可以通過與農村基層政府組織合作開展宣傳,采取先對村干部進行宣傳,然后再由村干部對村民進行宣傳,這種以點到面的方式,進一步提高了農民對保險的認識,增強他們的保險意識。
2.1.2做精服務
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工作量大、針對性強,保持良好的服務質量,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是促進農村小額人身保險長遠發展的關鍵。首先,保險公司應如實宣傳小額人身保險產品,不夸大保單的功能,并提醒投保人注意除外責任條款內容,明確保險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其次,保險公司應努力提高理賠的效率,避免由于農村交通不便,信息不暢等原因造成農民難以及時得到理賠[5]。最后,保險公司可以采用“一卡通”的形式推廣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從而簡化收費和理賠程序,為客戶提供更快捷、更便捷的服務。
2.2設計適銷對路的產品
2.2.1產品開發策略
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產品的開發應考慮到江蘇省南北經濟發展不均、南北收入差距較大的特點,在不同的農村地區應選擇合適的保障范圍,制定合理的保險價格。通過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使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更加貼近民生,更加符合民意,同時保險公司也能獲得更大的收益。
2.2.2產品組合策略
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產品組合策略主要是擴大產品組合策略[6],可以通過兩種途徑:一是在橫向上增加險種組合的廣度,即增加新的險種系列;二是在縱向上加深險種組合的深度,即增加險種系列和產品數量,使險種系列綜合化。通過產品組合策略可以使保險消費者的需求獲得更大的滿足。
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自2008年在試運營以來,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農村居民抵御人身風險的能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2010年12月,中國保監會同意在江蘇開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試點。江蘇省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現處于探索發展階段,要充分考慮江蘇省南北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特點,認真分析總結進展快、效果佳的地區做法,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試點工作,探索出一條適合江蘇省省情的發展道路。通過農村居民、保險公司以及政府部門共同的努力,使江蘇省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普及程度不斷加深、覆蓋范圍不斷擴大、推進力度不斷增強,實現多贏的局面。
[1] 盧燕.農村小額保險的需求分析[J].河北農業科學,2011,15(1).
[2] 張權輝.我國農村小額保險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濟縱橫,2011(3).
[3] 張寧.農村小額人身保險可持續性發展研究[J].中國保險,2010(11).
[4] 劉妍,吳強.“十二五”時期江蘇農村小額保險發展環境與策略分析[J].江蘇農業科學,2010(5).
[5] 庹國柱,王德寶.我國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幾個重要問題[J].中國保險,2009(11).
[6] 張娣,嚴意汝.新農合對開展江蘇農村小額人身保險的啟示[J].企業研究,2011(10).
F840.62
A
2096-0298(2015)10(c)-096-04
①國家社科基金子課題(08BRKZK1001)。
陳艷(1975-),女,吉林九臺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財稅理論與實務、投融資問題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