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嶺宋學章王振懷孫家強高才全孫文亮
經過多年努力,鹽堿水質羅非魚池塘精養技術已經成熟,產量穩定。但近幾年受飼料大幅漲價,商品魚價格不高等因素影響,導致羅非魚養殖經濟效益低甚至賠錢。如何提高養殖效益,是亟需解決的問題。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成立以來,特色海產品創新團隊滄州片區鹽堿地開發綜合試驗推廣站經過2年的試驗研究,解決了滄州地區鹽堿水質水化學組成復雜多樣,主要離子成分及比例不恒定,水環境緩沖性能差,直接影響南美白對蝦養殖的問題。總結出了鹽堿水質羅非魚池塘套養南美白對蝦完整技術。使用該技術在羅非魚池塘套養南美白對蝦,總體水平為羅非魚養殖產量不受影響,混養的南美白對蝦回捕率為36%,平均增產南美白對蝦480 kg/hm2,規格為60尾/kg。只南美白對蝦一項就增收22 500元/hm2。現將該技術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 池塘條件
池塘規整,池底平坦,淤泥較少,保水性好。池水深為2.0 m左右。每個池塘有獨立的進排水系統,進出水口均有過濾和攔截設施,增氧機、投餌機等配套設施齊全。由于滄州地區水資源并不豐富,所以有條件的最好配備沉淀池用于儲存水及提前改良水質。
2 水源
水源為地表或地下鹽堿水,經改良后可用于水產養殖。水質符合《SC/T 9406-2012 鹽堿地水產養殖用水水質》要求。透明度30~40 cm,pH值7.8~8.5,溶解氧>4 mg/L。
3 放苗前的準備工作
3.1 清塘消毒
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使用生石灰1 500 kg/hm2消毒。如果淤泥過多,養殖中后期易發生藍藻或甲藻水華,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消毒后曬塘5~7 d至池底出現皸裂為好。
3.2 進水
放養前20 d進水。進水時用60目篩絹網過濾,以防止野雜魚、敵害生物進入池中。
3.3 水質檢測
南美白對蝦對水質適應性相對較高,可以用來養魚的水質未必可以養蝦,如放蝦苗前不進行水質檢測,有可能因水質條件不適,造成所投放蝦苗全部死亡。所以進水后首先對水質進行化驗,化驗項目要求不少于九項,即Na+、K+、Ca2+、Mg2+、Cl-、SO42-、總堿度、離子總量和pH值。
3.4 水質改良
對經檢測不適宜養蝦的水質,要進行水質改良。改良指標應達到SC/T 9406表1中Ⅱ類要求。即鉀離子(K+)0.4%~1.5%、鈉離子(Na+)25.0%~35.0%、鈣離子(Ca2+)0.4%~1.5%、鎂離子(Mg2+)2.0%~70.0%、氯離子(Cl-)200%~60.0%、硫酸根(SO42-)2.0%~250%,總堿度8.0 mmol/L以下,pH值7.6~8.8。依據檢測結果,由滄州片區鹽堿地開發綜合試驗推廣站做出改良方案,進行水質改良。
3.5 肥水
進水后,視水質情況單獨使用生物肥或聯合發酵雞糞混合使用,培養起藻類豐富的水。方法為:每1 000 kg發酵雞糞加入微生態制劑1 kg,攪拌均勻,進行發酵。
4 苗種放養
4.1 蝦苗放養
4.1.1 蝦苗試水 由于南美白對蝦苗種對水質要求比較高,且為了放苗工作高效進行,所以放養前需要試水。具體做法是:在池塘里放置一網箱,自苗種場取來苗種,暫養48 h后成活率達90%即可放苗。
4.1.2 放養時間 水溫穩定在18 ℃以上(一般在5月初)即可放苗。
4.1.3 苗種規格及放養密度 本技術沒有苗種暫養環節,直接放養較大規格苗種,苗種規格為2萬尾/kg。放養密度為75 000尾/hm2。
4.2 魚苗放養
4.2.1 放養時間 一般在5月20號左右,與蝦苗放養時間間隔15 d以上。在此間隔時間蝦苗已完全適應水質,個體增大,體質健壯,可確保蝦苗的成活率。
4.2.2 苗種規格及放養密度 苗種規格為6~8尾/kg,放養密度為24 000尾/hm2。
5 養成管理
5.1 水質調控
5.1.1 適時進水 由于鹽堿水質的特殊性,所以一塘水經過改良后整個養殖周期基本不排水,只是適時少量進水,每次進水量控制在10 cm左右。
5.1.2 測水使用微生態制劑 本試驗站結合本地生產實際,制訂了測水使用微生態制劑方案,且嚴格按方案執行,收到良好效果。具體方案如下:氨氮≥0.2 mg/L,亞硝酸鹽≥0.01 mg/L,參照微生態制劑產品說明全量使用;氨氮≤0.2 mg/L,亞硝酸鹽≤0.01 mg/L,且連續三天呈上升趨勢,參照微生態制劑產品說明按預防量使用;氨氮<0.2 mg/L,亞硝酸鹽<0.01 mg/L,不使用。做到有的放矢,節約成本。
5.2 餌料投喂
南美白對蝦苗種入池后,由于前期經過肥水,水中餌料生物豐富,可不投餌;羅非魚魚苗下塘后,只需投喂羅非魚餌料即可,蝦可以通過攝食殘餌、浮游生物、有機物等生長。
5.3 日常管理
5.3.1 建立池塘日志 內容包括:放養的品種、數量、放養日期;每天的投餌量、天氣、水質監測結果;羅非魚的病害情況、用藥記錄等。
5.3.2 巡塘 養殖前期每天巡塘3次,后期3~4次,時間分別安排在清晨、中午、晚上。清晨主要觀察魚、蝦的活動情況和有無浮頭現象;中午主要是檢查羅非魚的吃食和活動情況;傍晚主要檢查有無殘食,魚有無浮頭現象。
5.3.3 適時開啟增氧設備,改善水體環境 在陽光較強烈的夏季中午,應在12:00到l5:00開啟增氧機1~3 h,通過攪水、噴水來打破水的熱分層,增加池塘水體的溶氧量,消除水體的氧債,為魚蝦營造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5.4 病害防治
鹽堿水質羅非魚池塘套養南美白對蝦養殖典型病害為藍藻、甲藻水華,防治方法如下:
①徹底清塘消毒,加注不帶藍藻、甲藻的新鮮水;
②施用對藍藻、甲藻有特異性侵染、裂解、抑制的微生態制劑;
③引進或培養豐富優良的藻類;
④控制投餌量,以免殘餌積累太多;
⑤使用含氯制劑在下風處藻類聚集區或全池潑灑,4 h后全池潑灑沸石粉。注意,用藥期間容易缺氧,必須開啟增氧機增氧,以防泛塘。
6 收獲
南美白對蝦于9月初開始起捕,平均單產南美白對蝦480 kg/hm2,規格為60尾/kg;羅非魚比蝦晚一個月起捕,平均單產22 500 kg/hm2。采用地籠誘捕南美白對蝦效果較好。
7 討論與結論
在魚蝦混養過程中肥水忌用化肥,一般采用有機肥、生物肥;使用藥品時嚴禁使用對蝦敏感的藥物,比如敵百蟲、溴氰菊酯等。
羅非魚料應使用沉性料,經實踐證明膨化料不利于南美白對蝦生長。
與單養羅非魚相比,魚蝦混養的經濟效益要高出22 500元/hm2左右,并且能夠穩產增收。與單養南美白對蝦相比,投資小、風險小、成功率高。因此,羅非魚與南美白對蝦混養是一種值得在滄州鹽堿水地區推廣的養殖模式。
采用鹽堿水進行羅非魚與南美白對蝦混養,羅非魚能夠攝食病蝦,從而可以有效控制對蝦病害的發生和傳染,減少了對蝦病害的發生,提高了對蝦的成活率,同時用藥量也大幅減少。養殖的商品魚蝦質量安全可靠,符合水產品質量安全標準。
(收稿日期:201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