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耀龍
澳洲淡水龍蝦(英文名Cherax quadricarinatus)又名紅螯螯蝦,隸屬于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擬螯蝦科,原產于大洋洲,近幾年從澳大利亞引進試養繁育后陸續在國內多個省份推廣,是一種大型淡水鰲蝦。該蝦終生生活在淡水中,雜食性,有較快的生長速度,較高的成活率和較強的抗病能力,而且耐低氧,耐污,適應性強,具有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等優點,是目前世界上比較名貴的淡水經濟蝦種之一。2014年在陜西省千陽縣進行養殖試驗,現將試驗結果總結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池塘條件
池塘長方形,面積0.4 hm2,池深2.0 m,水深1.5 m,池底平坦,水源為深井水,進排水方便,池底淤泥存留5~10 cm。池塘四周設置50 cm高的防逃塑料布,放苗前20 d進行清塘,生石灰用量為1 500 kg/hm2,清塘10 d后移植水草、水葫蘆、水浮蓮等水生植物,植物覆蓋率控制在30%~50%。在池底堆放一定數量的石塊和瓦片,石堆之間投放廢舊輪胎以供龍蝦蛻皮、棲息和隱蔽。
1.2 苗種放養
4月28日待池塘生物餌料達到一定量時投放蝦苗20 000尾,投放規格為體長3~5 cm,平均為4.3 cm。投放時間選擇在晴天早晨,投放時先將裝苗塑料袋直接放入池水中10~15 min,待苗袋中水溫接近池水溫度時打開塑料袋將蝦苗放入池中,采取多點投放。搭配投放白鰱苗種1 500尾,規格120 g/尾。蝦苗和魚苗入池后用聚維酮碘進行全池消毒。
1.3 養殖管理
1.3.1 水質調控 由于澳洲淡水龍蝦生長快,新陳代謝旺盛,耗氧量大,為了保持蝦池水質清新,一般每周加(換)水20~30 cm,使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左右,保持溶氧充足。當天氣過熱或過冷時,應適當加深池水以穩定水溫。同時,定期使用微生態制劑進行水質調控以穩定水環境。在龍蝦苗種入池前通過施發酵過的有機肥培養浮游生物,構建較為穩定的池塘水生態系統。
1.3.2 餌料投喂 放苗后前三天蝦苗以池塘中浮游生物為食,此后輔以絞碎的小雜魚和碎肉。養殖30 d后添加投喂動物下腳料及人工配合飼料,待蝦苗長至6~7 cm時,開始投喂軋碎的螺螄、河蚌及適量的植物性飼料。日投喂量以吃飽、吃完、不留殘餌為準。一般中、小蝦的投喂量控制在體重的15%~25%,成蝦按體重5%~10%投喂。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日飼料量的75%~85%,投喂點設置在池塘的淺水區和近岸邊區域。
1.3.3 日常管理 養殖期間要勤檢查、勤巡塘,及時清除池中青苔等有害植物,經常檢查進排水口的過濾網和池岸上的防逃網,防止網布破損后蝦外逃和敵害生物進入。除經常觀測澳洲淡水龍蝦的攝食和活動、生長和蛻殼等之外,還要注意水質和池底環境變化。7~10 d進行一次水質監測和蝦體鏡檢,高溫期間定時投喂大蒜素和芽孢桿菌,進行疾病防治。
2 試驗結果
2.1 成活率和產量
從11月1日開始陸續進行拖網、撒網捕撈和陷井籠捕以及干塘圍捕,待水溫降至5 ℃前捕撈完畢。此試驗共計捕撈出龍蝦14 560尾,平均每尾重180 g,養殖成活率達72.8%,平均單產6 552 kg/hm2。捕撈到白鰱760 kg,平均單產1 900 kg/hm2,折合后總單產為8 452 kg/hm2。
2.2 產值與效益
整個養殖過程中,龍蝦的動物性飼料、植物性飼料以及人工配合飼料累計投入7 230 kg,飼料費3.46萬元。苗種費、池塘租賃費、魚藥費、水電費、人員工資等開支8.12萬元,共計投入成本11.58萬元。淡水龍蝦按市場價80元/kg,白鰱按6元/kg,銷售收入共計21.42萬元,實現利潤9.84萬元,平均純收入24.6萬元/hm2,經濟效益顯著。
3 小結
澳洲淡水龍蝦喜暗怕光,具有夜出日蔽的習性,善于爬行,不善于游泳,常常聚集池塘淺水區爬行覓食,一有驚嚇會迅速逃回水草或隱蔽物中。為了給龍蝦營造一個隱藏和蛻殼的環境,生產上一般使用淘汰的廢舊輪胎。試驗發現使用整個廢舊輪胎不利于龍蝦自由活動,也不利于輪胎內外的水體交換,易造成部分區域水質變壞或缺氧。因此在投放前用砂輪鋸將輪胎切成兩半,用生石灰水消毒浸泡一天,用干凈水沖洗干凈后再入池。輪胎不但給龍蝦營造一個理想棲息場所,而且在起捕龍蝦時可以順利地將躲藏在其中的蝦倒出來,減少對龍蝦的人為和機械傷害,從而可以提高成活率。
在養殖前期準備工作中,清塘后肥水培養生物餌料至關重要。在投放蝦苗前10~15 d,每hm2蝦池施用2 500~3 000 kg發酵雞糞進行基礎餌料培養,以培育枝角類和橈足類,確保蝦苗放養初期有充足的適口餌料,提高苗種入塘成活率。在成蝦餌料投喂時,要做到精準投喂,葷素搭配,減少飼料浪費、節省養殖成本。動物性餌料采取低溫運輸和儲存,以防止溫度過高腐爛變質,影響池塘水質及龍蝦的健康。
通過試驗發現,在養殖后期有些龍蝦出現了蛻殼未遂的現象,長時間附著在水草上不動不攝食,舊殼如果不及時蛻掉將會影響龍蝦的成活率。影響龍蝦蛻殼的因素很多,但是主要的因素為池塘水環境質量的變化。因此加強龍蝦養殖期間的水質調控是減少病害和提高成活率的關鍵。定期潑灑生石灰能夠有效控制水體pH值降低,同時還可促進龍蝦的蛻殼以及減少水體有害微生物的滋生。每次大換水或大雨之后應及時潑灑微生態制劑(3~4.5 kg/hm2芽孢桿菌),改善池塘水質,維持池塘水體中藻菌平衡,給龍蝦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生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