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山
定點扶貧,是中央企業的一項重要使命。按照黨中央與國務院的部署,國務院國資委所屬央企承擔全國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約一半的定點扶貧工作,是任務最重的行業系統。
2015年6月12日,在2015央企助推貴州經濟發展座談會上,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國投公司)董事長王會生表示,國投公司自成立以來,先后擔負對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羅甸縣、平塘縣的定點扶貧任務。
數據顯示,近年來國投公司在羅甸縣、平塘縣累計投入幫扶資金8600余萬元(其中無償捐助6000余萬元,扶持資金2370萬元)。此外,國投公司與財政部、中國煙草等合作,成立了國家級扶貧基金,充分發揮投資導向作用,積極扶持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等特殊集中連片貧困區域產業發展,在推動受助地區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國投公司直屬黨委組織部部長夏成樓介紹說,公司一直致力于系統扶貧、創新扶貧,為當地脫貧致富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此,國投公司被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中央國家機關等單位定點扶貧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被中國扶貧基金會授予“教育扶貧明星業”“新長城——教育扶貧突出貢獻單位”等榮譽稱號。
生活扶貧:滋潤貧困山區的焦渴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多數位于中西部,交通不便、資源匱乏往往是造成貧困的通病。其中,缺水是不少貧困地區群眾的“心腹大患”。
平塘縣乍一看,倒是一派不缺水的景象。這里年均降雨超過1300毫米,森林覆蓋率超過50%。放眼四望,處處青山明媚,時有小溪潺湲。
“實際上,平塘縣是喀斯特地貌,結構性缺水嚴重。”平塘縣水務局常務副局長盧家亮介紹說,特殊的地質構造不能涵養水源,又缺乏大型水利設施,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水流到下游。
對于貴州省一類貧困村的掌布鎮高寨村村民來說,吃水問題一直是個“老大難”。
高寨村海拔超過1500米,祖祖輩輩吃水主要依靠山腳下的浪馬河。垂直超過500米的落差,崎嶇陡峭的山路,一個成年人挑兩桶水,往返至少要花費兩小時。山路狹窄陡峭,走起來膽戰心驚,挑水不僅成為苦活累活,也成為險活。
“村民人口多,還有大牲畜,人畜飲水每天至少得挑三趟。”村支書李朝喜介紹說,當時村里的壯勞力主要勞動就是挑水,根本沒有時間打工掙錢,村里光景越過越差。
高寨村的遭遇只是平塘縣飲水難的一個縮影。
盧家亮自小在牙舟鎮長大。個頭不高的他自嘲說:“我這身材,就是小時候挑水壓的。”
對那段沉重的往事,盧家亮記憶猶新。小時候只要下雨,家里人就會把所有容器拿出來接水。甚至道路上牛馬蹄印里的一洼水,都要舀出來放進桶里。
上世紀末,平塘縣不少村落修起了水窖,用來儲存雨水。現在,已經停用的水窖中雜草叢生,蚊蟲密集。“這樣的水質安全缺乏保證,不利于健康。”盧家亮說。
平塘縣成為國投公司定點幫扶縣之后,國投公司把解決吃水問題作為幫扶平塘縣的切入點。經過一系列調研,2007年起,國投公司開始在平塘縣整村推進引水工程建設。
2007年,國投公司投資150萬在高寨村附近建起了集水池、飲水池、蓄水池、調節池,并通過配套的泵站、管網將清潔水送到家家戶戶。這一工程解決了高寨村高寨、川洞、馬塘三個片區34個自然村寨423戶、2279人、1054頭牲畜飲水問題,工程覆蓋率達到95.2%。
次年,國投公司再次捐資150萬,修建了白龍鄉新全村人畜飲水工程項目,不僅解決了該村的飲水問題,還解決了省級科技扶貧新全村生態養羊項目1.56萬只羊飲水困難問題。
自2013年開始,國投公司每年捐資額提高到200萬元。截至2014年底,公司在平塘縣共投入1300萬,修建了五處飲水工程,共解決2.2萬人以及數萬頭大牲畜飲水問題。
在山區修建飲水工程并不簡單。水源點多在低處,山泉水質雖好,流量往往有限,一處水源僅能供一村或方圓幾個村寨使用。發現水源后,還要經過嚴格處理。
在者密鎮甲青社區,山泉水經過沉淀、過濾等處理程序后,通過泵房幾經提送,送到幾百米的山頂,才能通過管網流到家家戶戶。即便是現在,每天也只有兩個小時有水。
能不能打井取水?盧家亮說:“一旦打井,就可能破壞地下巖層,讓原有的地下水流失。”因此,國投公司和平塘縣水務局一直在尋找更多的水源點。
國投公司的到來,給當地帶來了不小的變化。被解放出來的壯勞力,紛紛走出大山外出務工,或者搞起了養殖、特色種植。部分擺脫貧困的村民搬出了祖祖輩輩居住的泥坯房、木板房,住進了磚瓦房,甚至樓房。
對于這些變化,當地人非常感激,苗族大嫂即興用民族語言演唱了一首歌曲。歌詞大意如下:
山路彎彎水清清,國投客人平塘行;
親情幫扶平塘人,一曲山歌敬客人。
……
教育扶貧:讓孩子的夢想飛得更高
相較于沿海和發達地區,貧困地區的教育水平往往較為落后,這又進一步導致了這些地區的貧困持續甚至加劇。
為了打破這一惡性循環,國投公司始終把支持平塘縣教育事業的發展作為重中之重。除了向山區學校捐款捐物,資助貧困大學生外,還組織志愿者來到這里,與山區學生展開互動。
2015年“六一”兒童節的平塘縣長沖村彎寨小學,迎來了一支青年志愿者團隊。
彎寨小學學前班以及小學6個年級共有學生112名,7名老師每人分管一個年級。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兒童,由于山區居住分散,不少孩子上學要翻山越嶺。一名小學二年級的小姑娘說,她每天早晨5點起床,走兩個小時山路到學校。
還好,由于加入了國家營養午餐計劃,他們可以在學校免費享受一頓標準為4元錢的午餐。午餐時,高年級的同學會主動幫助老師擺放桌椅,秩序井然。
在這里,志愿者們除了向每個學生捐贈一套文具、玩具外,還當起了臨時老師,陪著孩子們做游戲,鼓勵孩子們樹立遠大的目標,好好學習,回報家鄉。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工程師,因為家鄉的路太爛了。”在互動環節,13歲的六年級學生陳秀先說,他的同桌,12歲的陸朝永希望成為一名人民警察,“因為可以幫助更多人”。
“我最大的擔心,是孩子們缺少夢想。”平塘縣教育局副局長馬家莉表示。馬家莉從教20多年,是縣里唯一一個教育系統的省級勞模,也是學生、家長競相追逐的好校長。
馬家莉有兩個得意門生:一個是考入清華大學的張國喜;一個是考入北京大學的陳燕。作為小學老師,馬家莉認為,自己對他們更大的影響,在于幫他們樹立目標,實現夢想。
對于這樣的老師,張國喜感激終生。在北京參加工作后,張國喜獲知馬家莉到北京開會,特意把馬家莉請到家里,陪她過了一次教師節。已到美國深造的陳燕每次回平塘,都會去馬家莉家住一晚。
然而,對于山區孩子而言,樹立夢想固然不易,實現夢想更難。不少家庭孩子多,負擔重,學生考上大學卻讀不起的事時有發生。
為此,國投公司每年在平塘縣選擇30名大學生進行資助,直到他們完成學業,14年來已有420名大學生接受資助。作為受益人之一,陳燕表示:“這不僅解決了我的經濟壓力,而且讓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有了前行的巨大動力。”同樣作為受益者,已經參加工作的張國喜每年也會從自己的工資里拿出一部分,傳遞給學弟學妹們。
夏成樓表示,為了讓更多優秀學子不因為經濟問題而放棄夢想,國投公司正在逐年增加資助的數量,并將扶持面擴大到高中階段的農村特困學生。
產業扶貧: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近年來,“輸血式”扶貧改為“造血式”扶貧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但是,不少貧困地區在此過程中承接了中東部轉移的過剩甚至污染產能,導致未脫貧、先污染。
鑒于此,國投公司與平塘縣一道,致力于找到一條既能留下綠水青山,又能帶來金山銀山的致富之路。
然而,盡管在國投公司等對口幫扶單位的支持下,平塘縣的發展面貌已有所改善,但貧窮的面貌并未徹底改變。數據顯示,平塘縣32萬群眾中,少數民族將近60%,貧困發生率超過30%。每到逢年過節,國投公司都要走訪看望貧困家庭。目前已在平塘縣走訪了數千家。
在掌布鎮高寨村,雨后的山路陡峭濕滑,隨處可見的牛糞、雞屎讓人很難落腳。登上狹窄的石階,眼前是一幢木屋,這是一戶特困家庭,薄薄的木板之間,隨處可見大小縫隙。屋里除了一盞日光燈,一臺捐贈的電視機,別無它物。用當地村民的話說,一屋子家當連500塊錢都不值。
住在這里的,是一位剛過60歲卻已白發蒼蒼的苗族大娘和她的外孫女。她們依靠每個月60元的低保和60元的養老金,以及各單位的救濟、慰問生活。大娘的女兒、女婿在外打工,收入也不高。
“新世紀已經過去了15年,還有人過著這樣的生活,我們還能為他們做些什么?”看到這樣的生活狀態,一位志愿者心里很難受。
對此,平塘縣委書記臧侃分析稱,一方面是因為基礎條件太差;另一方面是因為平塘縣自身造血能力依然薄弱。
造血能力弱,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平塘縣地處山區,修路成本高,但路又不能不修。工程性缺水嚴重,應該修水庫,可是規劃了兩座水庫,算下來投資至少7億元,而縣里的年財政收入不過2億元。
另外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是,盡管外出務工者越來越多,一些家庭收入有了明顯提高。但是,由此帶來的大批留守兒童、留守老人讓人憂心忡忡。
“我們認為,應該就地發展優勢主導產業,在提高縣里財政收入、改善群眾生活水平的同時,把更多群眾留在當地。”臧侃表示。
靠農業?平塘縣山高坡陡,人均耕地少,不少的所謂田地不過是在山石間種上幾棵玉米,不灌溉不施肥靠天吃飯,發展現代農業并不適合。靠工業?這里交通不便,尋找適宜的工業項目不容易。
平塘縣扶貧開發局局長李華表示,經過深入調研,平塘縣委縣政府更傾向于發展旅游產業,因為這里民族風情濃郁,旅游資源豐富,包括全國唯一的毛南族鄉,有小桂林之稱的甲茶風景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三“天”奇觀。
所謂三“天”:一是天眼,即在建的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二是天坑,世界最大的塘邊打岱河漏斗天坑群。三是天書,即2.7億年前天然形成的酷似“中國共產黨”的五字奇石。
“我們的設想是,把這些景區打包,由縣里組建公司統一開發,吸引外部投資。”李華表示。
夏成樓介紹,由國投公司參與發起并進行管理的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金已經開始運作。該基金是以財政資金為引導,帶動社會資本投入,對貧困地區具有特色和發展潛力的產業進行投資,采取“有償使用,滾動投入”的方式,扶持受助地區發展支柱產業,幫助當地人民脫貧致富。國投公司和平塘縣可以圍繞旅游產業發展,展開進一步合作。
山路彎彎終向前。夏成樓認為,相比生活扶貧和教育扶貧,產業扶貧的難度更大,但再難也要做下去。“國投公司會盡最大努力,讓平塘的發展駛上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