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擬連花荔芩降糖湯聯合胰島素泵治療2型糖尿病32例療效觀察
孫科
(河南省周口市中醫院,466000)
【關鍵詞】2型糖尿病;連花荔芩降糖湯;胰島素泵
收稿日期(2014-12-24)
筆者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采用連花荔芩降糖湯聯合短期持續皮下輸注胰島素(CSⅡ)治療2型糖尿病,以探討中藥聯合胰島素泵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就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52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齡28~76歲;病程1~14年,入住前均曾采用口服降糖藥或間斷采用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FBS)≥10 mmol/L,餐后2 h血糖(2hBG)≥12 mmol/L,糖化血紅蛋白(HbA1c)≥9%。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2例,采用連花荔芩降糖湯聯合胰島素泵(CSⅡ)治療,男19例,女13例;對照組20例,采用諾和靈30R(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島素注射液)皮下注射,男12例,女8例。兩組均接受糖尿病教育,每日活動量相對固定,嚴格的糖尿病飲食,活動期間均監測每日三餐前FBS、2hBG及睡前血糖,根據FBS、2hBG及睡前血糖調整胰島素用量,所有患者均無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心力衰竭、感染等癥,合并高血壓、高血脂者均采用同類降壓、降脂治療。
基本情況:兩組間年齡、病程、BMI、2hBG、HbA1c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 s)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血糖達標時間、FBS、2 hBG、日間血糖波動、胰島素用量、低血糖發生率。FBS 4.4~7.0 mmol/L,2 hBG 5.6~9.0 mmol/L為達標,血糖≤3.9 mmol/L和(或)有低血糖癥狀為低血糖。
治療方法
治療組在胰島素泵治療(根據血糖情況調整胰島素用量)的同時,采用口服自擬連花荔芩降糖湯,藥物組成:黃連12 g,天花粉10 g,荔枝核20 g,黃芩10 g,葛根15 g,黃柏12 g,地骨皮10 g,川芎12 g,生地黃10 g,甘草6 g。日1劑,水煎分早晚兩次溫服。
對照組采用諾和靈30R針,根據血糖監測情況調整用量。
治療結果
低血糖發生率和不良事件:以血糖≤3.9 mmol/L為低血糖反應,1、2、4周治療組均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肝腎功能均無異常,見表2~表5。
血糖水平:1、2、4周三餐前后2 h血糖治療組均好于對照組,兩組FBS、HbA1c無統計學差異,見表2。
胰島素用量:1、2、4周24 h胰島素用量治療組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24 h胰島素用量差異有統計學意(P<0.01),見表2。

表2 治療前及治療1周后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血糖變化情況(mmol/L)

表4 治療2周后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s)

表5 治療4周后兩組臨床資料比較( ±s)
討論
糖尿病屬中醫學“消渴”范疇,常由于饑飽勞倦失常、先天稟賦不足、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其基本病機陰虛熱盛,絡脈瘀阻。而西醫學認為,糖尿病多由于病毒感染、遺傳基因、自身免疫等各種因素而致胰島素活性相對或絕對不足以及胰升血糖素活性相對或絕對過多,胰島素抵抗(IR)和B細胞功能損傷是2型糖尿病發病主要機制及中心環節,可能與胰島B細胞慢性低度炎癥有關。采用自擬連花荔芩降糖湯治療,方中黃連、天花粉為君,有清肺胃之熱,消積熱內蘊,生津止渴之效。荔枝核、黃芩、生地黃、地骨皮疏肝經,降胃熱,滋腎陰,退骨蒸,祛肺胃之火,為臣。佐以葛根、黃柏、川芎于清陽之中又有鼓舞脾胃之氣上升、活血通絡之效。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上藥共用具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活血通絡之功。
諸藥與胰島素泵聯合應用具有提高腸道丁酸菌等有益菌水平,改變腸道菌群結構,改善或消除胰島β細胞慢性炎癥,修復或改善損傷胰島β細胞,改善或消除胰島素抵抗,對胰島β細胞損傷、凋亡有修復再生作用,從而達到改善或消除胰島素抵抗、恢復胰島細胞分泌與合成功能,糾正糖脂代謝紊亂,使血糖達到正常平穩狀態,改善糖尿病病人生活質量。
單方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