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散加味治療干燥性鼻炎
張小燕
(山西省汾陽醫院,032200)
干燥性鼻炎是臨床常見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以鼻竅干燥、少津少涕為主要表現的慢性鼻病。鼻中有異物感、灼熱感、刺癢感,通氣太過,一般無嗅覺障礙,檢查可見鼻黏膜干紅少津,鼻中隔前下方可見充血、干燥、結痂,鼻黏膜一般無萎縮,屬于中醫“鼻燥”范疇。中醫認為由外感燥邪、吸塵、吸刺激性氣體等耗傷肺津,或肺腎陰虛、虛火上灼、鼻竅失養,或脾肺虛弱、氣不布津,或肺胃郁熱,灼傷陰液所致。而筆者認為干燥性鼻炎與濕熱有關,濕傷脾,濕性黏滯,經久不愈,日久化熱,脾失健運,濕困脾胃,犯肺致肺氣不宣,鼻失濡養。針對濕熱之邪筆者從祛濕角度探討,以六一散加味治療干燥性鼻炎,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將臨床觀察資料整理如下。
一般資料
經確診為干燥性鼻炎的門診患者60例,均為我院耳鼻喉科及中醫科門診病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齡16~71歲,平均45.6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6年,大多病程為2~3年。對照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齡18~69歲,平均46.9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8年。兩組病例就診前均未使用過任何相關藥物。兩組病例性別、年齡、病程等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①自覺鼻腔干燥少涕,多伴有鼻內異物感、灼熱感或癢感,易發鼻衄。②鼻腔檢查:鼻腔前端黏膜病變較明顯,鼻黏膜干燥、充血,呈灰白色或暗紅色,附有散在的干屑及分泌物,分泌物黏稠,積存后可形成痂皮,鼻黏膜較脆,觸之易出血,有時黏膜表面糜爛或潰瘍,潰瘍較深,累及軟骨,發生穿孔。③本病無黏膜及鼻甲萎縮,嗅覺正常,應與萎縮性鼻炎相鑒別。
治療方法
對照組單純用西藥治療:用0.9%氯化鈉溶液鼻腔沖洗。若鼻中隔有糜爛者,局部涂濕潤燒傷膏。口服安絡血片40 mg,Vit C 200 mg,每日3次;口服維生素AD膠丸1粒,每日2次。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用六一散加味:滑石24 g,魚腥草12 g,玄參15 g,石膏18 g,黃芩12 g,桑葉12 g,菊花12 g,蒼術9 g,甘草4 g。每日1劑,水煎溫服,5 d為1個療程,一般用1~2個療程。
治療結果
療效評定標準。痊愈:鼻咽腔干燥消失,黏膜濕潤,色澤正常,隨訪1個月以上無復發。顯效:鼻腔干燥明顯減輕,黏膜色澤正常。有效:鼻腔干燥減輕,干屑及血痂脫落。無效:停藥1個月后,癥狀、體征同前。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兩組療效比較,*P<0.05
典型病例
例1.患者某,初診鼻腔干燥、疼痛且伴有發癢,后逐漸出現鼻腔潰爛,蔓延至鼻前孔及上唇,易出血,近日干燥疼痛加劇,經多方治療,效果不佳來診。檢查:鼻腔黏膜明顯充血,潰爛并有血痂積存。血色素12.5 g/L,白細胞計數9×109g/L,中性粒細胞0.78,淋巴細胞0.22。證屬濕熱郁結,壅阻肺竅。治宜清熱利濕,宣肺開竅。藥用:滑石24 g,魚腥草12 g,玄參15 g,石膏18 g,黃芩12 g,桑葉12 g,菊花12 g,蒼術9 g,甘草4 g。每日1劑,水煎溫服。3劑后復診,鼻腔黏膜充血、潰爛明顯好轉,干燥、疼痛有所減輕。效不更方,繼服5劑痊愈。隨訪未復發。
例2.患者某,女,45歲,2013年4月2日初診
鼻腔干燥、疼痛、瘙癢2年余,有時難以入寐,經中西醫治療未見好轉。檢查:鼻腔黏膜干燥、充血,黎氏區有出血點。證屬濕熱郁結,壅阻肺竅。治宜清熱利濕,宣肺開竅。藥用:滑石18 g,甘草3 g,黃柏9 g,生地黃9 g,玄參9 g,黃芩12 g,桑葉9 g,菊花9 g,蒼術6 g。每日1劑,水煎溫服。3劑后復診,上述不適癥狀明顯好轉。上方加魚腥草12 g,繼服5劑痊愈。隨訪至今無復發。
討論
干燥性鼻炎病因不明,可能與生活環境、職業因素、全身慢性病、營養缺乏等因素有關。本病以鼻黏膜干燥為主要臨床表現,主要病理改變為鼻黏膜干燥變薄,部分上皮細胞纖毛消失,甚至化生為鱗狀上皮,基底膜含有大量膠質,變厚;分泌腺退變萎縮,而致分泌功能減退;有時可出現黏膜淺層糜爛或潰瘍,可以累及黏膜下組織及軟骨膜。維生素B2有促進組織細胞代謝的作用;維生素C有增加鼻黏膜血管彈性的作用,能改善、延緩黏膜和腺體的變性、萎縮。諸藥合用,促進細胞代謝,刺激腺體分泌,從而達到柔潤鼻黏膜的功能。
本病屬于中醫“鼻槁”范疇,患者素體稟賦不足,肺氣虧虛,津液輸布失常,鼻竅失于濡養;或肝腎不足,虛火上炎,傷津化燥;或外感燥邪,久治不愈,傷肺耗津等皆可致病。當治以滋陰養液、清燥潤肺。在治療同時應戒煙酒、戒除挖鼻等不良習慣;改善生活與工作環境,加強個人防護,避免吸入干燥多塵的空氣;加強營養,多飲水,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本研究采用六一散加味治療干燥性鼻炎,抓住全身調理,治療局部達到良好療效。
六一散雖為祛暑利濕之首方,主治感受暑濕,身熱煩渴,小便不利或濕瀉。筆者認為,醫者治病,貴在審證求因,干燥性鼻炎與濕熱有關,濕傷脾,濕性黏滯,經久不愈,日久化熱,脾失健運,濕困脾胃,犯肺致肺氣不宣,鼻失濡養。針對濕熱之邪以六一散加味治療,其中滑石味甘淡性寒,寒能清暑泄熱,淡能滲濕利水,通利膀胱,使濕熱之邪從下滲瀉;甘草清火解毒,緩和藥性為主藥。輔以宣肺藥物治療,切中病機,療效滿意。
收稿日期(2014-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