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陳 平 鄭 友 孔劉柳
供應鏈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分析
——基于博弈論角度
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陳 平 鄭 友 孔劉柳
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卻日益突出,中小企業從信貸渠道得到的金融支持與其對經濟的貢獻度嚴重不匹配。本文指出銀行對中小企業惜貸的根本原因在于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然后從博弈論的角度比較分析了未采用供應鏈金融和采用供應鏈金融融資模式下,銀行和中小企業之間的博弈行為,論證了供應鏈金融可以有效地解決中小企業由于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所面臨的融資難問題。
供應鏈金融 中小企業融資難 信息不對稱 博弈論
中小企業作為我國數量最大、最具創新活力的企業群體,為我國增加稅收、創造就業、推動經濟增長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截至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注冊數量超過了4200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99%以上;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占GDP的60%以上,占據了中國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提供了50%以上的稅收,完成了70%以上的發明專利,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卻日益突出。中小企業融資主要依賴于銀行貸款,但是中小企業由于經營規模小、不確定性和失敗率高、財務不規范以及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而經常被銀行拒貸。出于規避風險的考慮,銀行更傾向于貸款給信用等級高、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
銀行方面,國內各家銀行主要還是靠利差盈利,金融服務技術水平含量低,體現金融科技服務競爭力的中間業務在銀行整個收入中占比較低。銀行針對“大客戶”的爭奪日趨白熱化,大打價格戰,大拼人際關系,這些低水平的營銷方式,往往導致銀行資源浪費,效益低下。而且隨著金融脫媒趨勢的發展,大型優質企業更傾向于在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優質中小型科技企業也可以進入創業板進行融資,銀行的優質信貸市場日漸萎縮。所以在這種背景下,銀行亟須開發新的盈利模式、新的風險控制理念和新的客戶群。實際上,中小企業數量多,分布范圍廣,雖然資金分散但融資總需求大,對銀行來說是巨大的潛在市場機會。
可以看出,一方面中小企業融資難,嚴重制約企業自身的發展,乃至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它們非常需要銀行的信貸支持。另一方面銀行業需要在產品更新、風險控制各方面來推進對中小企業提供服務以及開發新的業務,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但事實上國內銀行業面對中小企業市場卻一直駐足不前。原因在于銀行傳統的信貸技術主要是要求借貸者提供有效的抵押資產(如固定資產),或者要求實力強的大企業給予相應的擔保,而中小企業資產中流動資產占比較高,往往不能夠提供銀行所認定的抵押資產,也很難得到實力強大企業的擔保。銀行即便介入到中小企業市場,往往也會采用提高產品價格的風險補償方式。遺憾的是,當前,銀行無法有效設置差別化的信貸價格體系,這就很有可能導致逆向選擇的結果。由此可知,中小企業難以得到銀行方面的信貸支持的根本原因在于銀行和中小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供應鏈金融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理念和融資模式。供應連金融通過引入核心企業和物流監管合作兩個變量可以弱化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閆俊宏[1](2007)對供應鏈金融在中小企業領域的潛在優勢做了分析,他認為,與供應鏈內的企業合作,銀行可以更容易地搜集信息,使交易成本降低,進而更愿意貸款給供應鏈內的企業。趙亞娟[2](2013)也從理論上論述了供應鏈金融可以有效地降低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處于供應鏈中的中小企業與核心大企業屬于穩定的上下游企業的關系,二者之間存在真實的貿易關系,企業之間交流更多、信息把握更快捷精準,這時銀行選擇與大企業合作,可以較容易地掌控各種風險因素。供應鏈金融把中小企業放在整個供應鏈上加以考慮,而不是孤立地對中小企業進行資信考核,從而弱化了銀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在我國有了很大的發展,繼平安銀行(原深圳發展銀行)率先推出“1+N”供應鏈融資產品之后,國內多家商業銀行,包括廣發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等,也紛紛涉足該領域。然而,供應鏈金融的研究尚屬于初始階段,其論述并不多見,關于它的概念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論述。陳祥鋒[3](2005)從銀行業務角度出發認為供應鏈融資是指銀行通過對供應鏈管理程度和核心企業的信用實力的掌握,對其核心企業和上下游多個企業提供靈活運用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一種融資模式。平安銀行(原深圳發展銀行)副行長胡躍飛[4](2009)從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實體背景入手探討了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演變過程,并對供應鏈金融的內涵和外延給予了學理上的界定,他認為,供應鏈金融是指在對供應鏈內部的交易結構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自償性貿易融資的信貸模型,并引入核心企業、物流監管公司、資金流引導工具等新的風險控制變量,對供應鏈的不同節點提供封閉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結算、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
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方面,Dunham A[5](2004)分別提出了基于庫存和應收賬款進行融資的操作方法和監控流程。Shawnee K.Vickery[6](2003)基于歐美發達國家的情況,對存貨質押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業務流程中所涉及的相關法律規定、業務開展形式、倉儲方式、監管方式進行了總結。Wei Sun[7](2004)以物流切入點對金融創新的研究,提出通過發展第三方物流的創新模式來促進中小企業融資。Leora Klapper[8](2005)主要對中小企業存貨融資模式進行了研究,通過了解存貨質押的倉儲方式、流程基礎、業務開展形式和監控方式,并分析融資鏈中企業存貨質押的模式和機理,最終提出供應鏈中的企業可以通過存貨融資的方式來緩解資金短缺的困境,同時還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財務成本。謝世清[9](2013)梳理了國際供應鏈金融三種典型的組織模式,從融資主導、運作優勢、信息掌控、使用對象以及法律對象對三種模式進行了比較分析。余劍梅[10](2011)把供應鏈金融的融資模式分為應收賬款融資、保兌倉融資、融通倉融資以及代理監管融資等四類。羅文盛、王奇飛[11](2011)則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同階段把供應鏈融資模式分為:采購階段的預付款融資模式,生產階段的動產質押融資模式,以及銷售階段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供應鏈金融的不同融資模式的具體運用和操作過程雖有差異,但是都體現了供應鏈金融的核心理念和特點。本文采用預付賬款融資、存貨融資和應收賬款融資三種融資模式分類方式,其發生階段和具體操作方式如表1所示。
3.1 博弈模型設計
如上文研究背景所述,銀行對于中小企業惜貸,歸根結底是由銀行和中小企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引起。本文運用銀企博弈模型試圖分析供應鏈金融弱化銀行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機理。

表1 供應鏈金融三種融資模式比較
假設采用供應鏈融資的方式如下:處在供應鏈上游的中小企業是核心大企業的供應商,中小企業提供貨物給核心企業,核心企業并不能及時兌付貨款,中小企業獲得的是一份應收賬款。中小企業可以利用核心企業的資信將這份應收賬款的債權質押給銀行進行信用貸款,即供應鏈金融三種模式中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
首先,分析未采用供應鏈金融融資方式下銀企之間的博弈。假設一中小企業存在現金流缺口需要融資L,企業融資獲益R,銀行收取貸款利息r,銀行監督成本為C,R>L>0,0<C<r。我們建立博弈模型,銀企各自的支付函數,如表2所示。

表2 銀企博弈
其次,考慮采用供應鏈金融融資方式進行融資情況下銀企博弈情況。在供應鏈金融的模式中,中小企業作為核心企業的上游企業,以供應商的身份與核心大企業之間有著真實穩定的貿易關系,核心企業實際上是中小企業的擔保人,如果融資的中小企業賴賬不還,核心企業則要承擔連帶責任,賠償銀行損失。核心企業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則中小企業需支付擔保費用P,中小企業自身的違約成本為Q(包括不償還貸款的直接處罰成本以及遵守信用帶來更多后續合作的隱性成本)。根據以上假設,建立如下博弈模型,如表3所示。

表3 銀企博弈
3.2 博弈結果分析
未采用供應鏈金融融資方式下的銀企博弈中,會有如下情況,如果中小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對中小企業的綜合狀況進行考核之后決定拒絕發放貸款,則銀行和中小企業的收益都為零;如果銀行決定發放貸款,企業按時足額地歸還貸款利息,則銀行獲得收益為r-C>0,企業獲得收益為R-r>0,雙方都從中獲益;若銀行發放貸款,企業違約選擇賴賬不還,對銀行來說由于中小企業貸款質量較差,貸款將成為壞賬,銀行將損失貸款本金L以及監督成本C(即便銀行對貸款進行了監督,但是傳統的信貸風險控制技術無法防范風險的發生),企業從中獲取L+R的收益。在銀行選擇貸款的情況下,企業違約的收益(L+R)大于企業還款的收益(R-r),所以企業總是有動機為獲得更高的收益而違約。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收益函數完全知曉,那么銀行為了避免損失,一定選擇不貸。這種情況下銀企博弈的納什均衡就是銀行拒絕放貸,最終導致兩敗俱傷,這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現實情況。
在供應鏈金融下銀企之間的博弈,因為中小企業被約束在供應鏈之中,同時引入了核心大企業的信用,所以企業和銀行的收益函數改變了。當銀行同意貸款時,不管企業使用何種策略,銀行都將得到收益r-C>0,所以不管企業決策如何,銀行都有貸款的動機。然后我們分析企業的決策,企業選擇償還貸款的收益為R-r,選擇賴賬的收益為L+R-P-Q。當R-r>L+R-P-Q時,即P+Q>L+r時,將得到納什均衡(貸,還款),這就是我們追求的最理想的均衡狀態。中小企業處于供應鏈之中,作為核心大企業的供應商,他們之間存在長期穩定的貿易關系。如果中小企業違約,核心大企業須承擔彌補銀行損失的責任,在以后的合作中核心企業會提高對中小企業的反擔保費用P,甚至中小企業的這種失信行為將失去更多與核心企業后續合作的機會,中小企業遭受的違約成本Q將是巨大的。長期來看,銀企之間的博弈將會實現P+Q>L+r,最終達到納什均衡。
本文從博弈論的角度解釋了供應鏈金融這種融資模式是如何有效解決中小企業由于與銀行之間信息不對稱問題所面臨的融資難問題。發展供應鏈金融,首先,對中小企業來說,借助核心大企業的資信優勢或者第三方物流企業與銀行的聯盟,可以極大地降低銀企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進而使中小企業可以利用各種流動資產(如存貨和應收賬款等)充當抵押物,解決融資難問題。同時供應鏈金融可以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之間加強合作,確保整個供應鏈的資金流的穩定,進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其次,對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供應鏈金融可以擴大貸款規模,降低信貸風險。最后,對第三方物流公司來說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業務規模,增加高附加值的服務功能。供應鏈金融這種融資模式可以優化各個參與主體的利益,這就是供應鏈金融賴以存在及不斷發展的基石。
[1] 閆俊宏,許祥秦.基于供應鏈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分析[J].上海金融,2007(2).
[2] 趙亞娟,楊喜孫,劉新報.供應鏈與中小企業融資能力[J].區域金融研究,2009(11).
[3] 陳祥鋒,朱道立.現代物流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物流[J].物流技術,2005(3).
[4] 胡躍飛,黃少卿.供應鏈金融:背景、創新與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8).
[5] Dunham A.Inventory and Accounts Receivable Financing[J].Harvard Law Review,1949,62(4).
[6] Shawnee K.Vickery,Jayanth Jayaram,Cornelia Droge,Roger Calantone.The effects of an integrative supply chain strategy on customer servic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an analysis of direct versus indirect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3(5).
[7] Wei Sun,etal.Business models and solution architectures for SMB financing in a supply chain ecosystem[A].2004.
[8] Leora Klapper.The Role of reserve factor in supplier financing of SME[R].world bank,2004(9).
[9] 謝世清,何彬.國際供應鏈金融三種典型模式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4).
[10] 余劍梅.以供應鏈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J].經濟縱橫,2011(3).
[11] 羅文盛,王奇飛.供應鏈生產模式下中小企業融資分析[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4).
F276.3
A
2096-0298(2015)04(a)-075-03
陳平(1988-),女,漢族,河南新鄉人,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金融政策理論與實踐方面研究;鄭友(1991-),男,漢族,湖北黃岡人,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金融政策理論與實踐方面研究;孔劉柳(1958-),男,漢族,河南焦作人,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經濟學博士,主要從事金融學、經濟調控理論與實踐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