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捷
(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廣州510632)
我國制造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分析
張捷
(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廣州510632)
基于我國制造業的面板數據估算出我國的制造業的TFP,發現三大區域的TFP呈現東低西高的特點。雖TFP一直在改善,但TFP的改善主要是基于技術變化,而不是來自于技術效率的改善,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國的經濟增長仍處在粗放的利用技術的狀態,還有不少的提升空間。
高技術制造業;TFP;區域差異
(一)測算方法
目前學術界常用的全要素生產率的計算方法有索洛余值法和DEA分析方法。索洛在1957年首先引入一個規模報酬不變和希克斯中性的新古典生產函數,以此函數為基礎,通過數據回歸后可以估計出在給定相應的勞動與資本的前提下,所得到的產出,再將實際產出與此產出進行比較后就會發現有剩余的部分,那么此剩余部分顯然是此對應的勞動和資本所不能解釋的,人們把這個剩余就叫做索洛余值,將這個余值除以產出,就可以得到以索洛余值法所計算出來的全要素生產率,索羅也將其稱為技術進步率。
利用DEA方法來評估效率時,它能同時處理多個輸出和多個輸入,無須對生產函數有特定的設定,即無需預先給定生產前沿面的生產函數,也無需人為給定各指標的權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觀偏差。此方法的實質是利用前沿分析法并且依據一定的標準構建一個生產的前沿面,然后計算被評估的對象與該前沿面之間的相對差距。進而可以計算出全要素生產率增長TFP,進一步可將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指數可分解為,第一項表示為反映術效率變化情況的技術效率變化指數(Effch)和反映技術變動情況的技術變動指數(Techch)。
(二)數據說明
筆者利用《中國高技術統計年鑒2005~2012》統計全國31個省的12個高技術制造業的2004~2011年共計8年的面板數據。采用Colelli(1996)開發的DEAPVersion2.1軟件測算出全國31個省市區的,以產出導向的不變規模報酬(CRS)的DEA方法下得到了TFP及其分解項Techch和Effch。基于數據,我們分析中國制造業TFP的區域分布情況。
(一)中國制造業TFP的整體情況
1.整體上TFP在改善,但呈現出東部小于中部,而中部又小于西部地區的特點(如圖1所示)。從整體而言,東中西三大區域自2004-2011的八年間,全要素生產率平均都保持在1以上,表明三大區域經濟發展狀況一直在改善。三大區域呈現的特征為東部小于中部,而中部又小于西部地區,這與何傳添(2012)所分析的廣東省的情形基本相同,即發達地區的的數據會低于落后地區的數據。龍志和(2012)等在研究廣東省中小工業企業的TFP也發現,TFP增長主要原因是由技術進步所帶來的,規模效率不僅沒有帶來貢獻,反而是其變化為負,其在整體上抑制TFP的增長。同樣Young(1994)也發現了類似的情況。Young(1994)在對4個主要的東亞新興工業經濟體在1966-1990年間經濟增長來源進行比較研究時發現,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韓國的全要素生產率TFP的增長是遠高于新加坡TFP的增長。Kim,LauLawrence(1994)的結果也同樣與此類似。他們認為,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在增長率相對較高的東亞新興工業化經濟體相對較大,而在低增長率的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中,這一貢獻相對較大。

圖1 中國東中西三區域的TFP
在將全要素生產率進一步分解后可以發現,三個地區幾乎一致地表現為全要素生產率的改善主要是基于技術變化,而不是來自于技術效率的改善,說明我們并沒有很好地發揮技術的效率。東部地區是中國率先進行改革開放的區域,得益于政策和地緣的優勢率先吸引了大量的外資進入得以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其次,東部地區由于經濟增長帶動了勞動力需求的上升,再加上隨著富裕的勞動力由西部向東部轉移的越來越少,東部的工資成本也在上升,這使得東部地區對勞動密集型的外資吸引力逐漸喪失。另外,在中國政府的中部崛起以及西部大開發等戰略的引導下,東部地區能夠吸納到的中西部地區勞動力越來越少,甚至出現了東部的用工荒和勞動力由東部地區向中西地區回流的現象。
2.變化趨勢上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直觀上看,中部和西部地區TFP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即在2007年以前相對較高,而在2008-2009相對較低,究其原因,應該是2008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中國采取了擴大內需的一系列政策,隨著經濟政策的刺激,TFP便又呈現出上揚態勢。東部地區的TFP增長率基本上一直呈下降的態勢,而且其數值也是低于中西部。這應該與近年來的FDI下降有關。我們知道,FDI是通常代表著比東道國更高的技術、管理經驗等綜合體,而近10年來自歐美的FDI一直在下降。更不乏中國東部的跨國公司由于生產成本的上升而遷往中西部。因而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東部發達地區的TFP增長率卻在下降。
(二)中國制造業TFP的分區域情況
1.東部地區的TFP增長率情況。東部地區的TFP增長率明顯是來自于技術進步的貢獻,如圖2所示。2004年以來,技術效率增長率都低于技術進步。受制于技術效率的“拖累”,近五年來,TFP增長率在不斷在下降,技術效率甚至是在2011年出現了負增長。說明即使是中國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依然未能充分地發揮出生產效率。當然,另一方面,也說明即使在東部地區,也還有比較大的提升空間。
F224
A
1005-913X(2015)07-0103-01
2015-04-30
張 捷(1976-),男,河南信陽人,講師,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