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彥李青 王竹影 張鑫

摘要:文章從文化內涵、競技規則等多個視角出發,運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武術進入奧運會的內部優勢和劣勢、外部機會和威脅,并提出了開拓型、爭取型、抗爭型、保守型4種戰略及具體措施。分析認為武術進入奧運會須綜合運用上述四種戰略組合,通過內部的優勢結合外部的機會克服所存在的劣勢并回避外部的威脅,全力以赴地做好各項工作,最終定會成功入奧。
關鍵詞:SWOT分析 武術 奧運會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11-0015-03
武術能夠成為奧運會備選項目足以說明武術已經具備和符合了奧運會的硬件條件,但繼2008年武術申請入奧以來,中國武術已連續4屆無緣奧運會。武術入奧屢次失敗是否就間接證明著中國文化積淀的武術難尋與西方競技體育之間相適應之路,武術能否入奧,如何入奧都引發我們去思考、去探索。本文運用現代戰略管理技術SWOT分析法,對武術進入奧運會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展開分析,期望為武術成功申請進入奧運會提供參考。
1武術進入奧運會的態勢分析
1.1武術進入奧運會的優勢(Strength)
1.1.1武術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價值之間的相容性
奧林匹克運動是以體育運動為基本內容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同時還包含美術、音樂、文學、建筑藝術等其他內容形式。奧林匹克涉及從物質文明到精神文明、從個體到社會、從具體到抽象的各個方面。《奧林匹克憲章》明確表述:“奧林匹克的宗旨是使體育運動為人的和諧發展服務,以促進建立一個維護人的尊嚴、和平的社會。”奧林匹克運動的本質是通過體育與文化相結合,達到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目的。武術同樣將強身健體與修身養性相結合,力求“身心合一”、“天人合一”、“行氣合一”的境界。可見,武術思想與奧林匹克蘊含的思想價值極為相似,都是追求人的身體素質與道德精神和諧發展。
奧林匹克運動作為一種具體的文化形態,雖然,其多數運動項目源于西方,突顯出西方競爭主義、冒險主義、精英主義思想理念,提倡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實現“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格言,但“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取勝”等觀念使得奧林匹克競技運動越加注重對過程中身體、技戰術的提高以及品德的磨練與熏陶。這與武術中強調“以武會友”的思想相互兼容,武術切磋的過程是建立在公認的競賽規則基礎上,受到比賽方法和武術道德的約束。講究“點到為止”,武術切磋啟實質就是自身提高的過程,由此可見,武術文化與奧林匹克文化價值具有很強的相容性。
1.1.2武術在國際上的推廣與發展
武術項目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必須得到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同時,還要至少在75個國家和四大洲的男子中以及至少40個國家和3個大洲女子中廣泛開展這一運動才可列入奧運會項目目。隨著國際武聯(IWUC)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正式承認,在5大洲有近90個會員國加入,武術已達到人奧的基本條件。武術比賽在世界范圍也相繼開展,如1990年以來,武術是歷屆亞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1991年,舉辦兩年一次的世界武術錦標賽。還有各大洲際、會員協會也定期舉辦武術比賽,東南亞運動會、東亞運動會都把武術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武術發展呈現世界性、國際性以及可傳播性,為武術入奧奠定基石。
1.2武術進入奧運會的劣勢(weakness)
1.2.1中西方體育文化與運動員之間的差異化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大多是意念主導,追求意識與肢體相契合,進而使身心得到修煉,達到“以心會意,以意調氣,以氣促形,以形會神”的境界。而西方體育源于古希臘傳統體育文化,體育運動多體現以運動解剖學、運動力學、運動生理學等理論為基礎建構的動作,如投擲鉛球、標槍,以追求個性、挑戰生理為指導思想,展現了頑強的生命運動能力。中西方體育文化差異導致了運動員之間有著不同的技術特點、生活修養等問題,如技術特點方面,中國講究的是一種以智斗勇,突出技巧的特點,太極拳的”以柔克剛“正是體現這一點,而西方更偏向對力量美的追求、以一種勇往向前的精神去挑戰運動項目,如拳擊比賽對力量素質的要求、對最終勝利的渴望。事實上,奧運會是以西方體育思想為依托的體育盛宴,中西方體育文化及其運動員之間的差異可能成為中國武術入奧的一道屏障。
1.2.2競技武術規則與裁判員評判標準化
競賽規則是比賽公平進行的先決條件,規則要體現客觀性、準確性以及可操作性,適用于比賽。但我國競技武術規則呈現出明顯的不適應性,眾多扣分點在2分內得出最后得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這在很大程度上就依賴于裁判的主觀判斷,裁判是執法者,由于裁判法的不完整、評價標準的可操作性不強,同時由于國際文化的差異,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不同,使得裁判員在執法水平和尺度難達一致,導致評分結果說服力不強。
1.3武術進入奧運會的機會(opportunity)
1.3.1跆拳道項目成功入奧可為武術發展提供借鑒
跆拳道作為東方的格斗項目成功入奧,其成功要素為中國武術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跆拳道既符合了奧林匹克的要求,也滿足了西方體育的價值認可。跆拳道的成功人奧最為關鍵的部分在于對技術內容的改革,大膽摒棄類似表演以及實戰性不強的傳統內容,突顯競技性,將其最符合現代競技體育要求的對抗內容提煉成科學、獨立的理論及教學體系,為跆拳道人奧打下堅實基礎。跆拳道入奧成功不單單歸結于技術內容改革這一個因素,同樣,在傳播方式,以教練員為傳播主體、以“道館“為基本載體,在全世界范圍內建立跆拳道傳播網絡,出現在學校體育課、運動會等各種場合。跆拳道入奧成功因素值得我們去挖掘、去研究、去借鑒,必將為我國競技武術改革提供新思路。
1.3.2奧運項目“吐故納新”的改革方式
“吐故納新”潛在蘊藏的含義是并非奧運運動項目就代表終身制。夏季奧運會由25個常規比賽項目和3個臨時比賽項目構成,國際奧委會在每屆奧運會舉辦前,都會重新設定奧運會比賽項目,在每屆奧運會比賽結束后,都會根據各運動項目在奧運會出現的情況對其進行審議,從而決定該運動項目是否進行修改或者撤銷。這種吐故納新的改革方式既能夠使得奧運會注入新鮮的血液,同時可為相關非奧項目進入奧運會提供平臺,任何符合《奧林匹克憲章》規定的運動項目都有進入奧運會的機會。所以中國競技武術具備《奧林匹克憲章》規定的基本條件,為其進入奧運會提供了可能。endprint
1.3.3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武術入奧注入了新的動力
當前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文化的傳播交流提供了便捷,為中國武術文化“走出去”提供了發展契機,同時,也為威脅與挑戰本國武術文化的西方外來體育文化提供了“走進來”的便利,現代信息技術對于中國武術文化的發展是把雙刃劍,中國武術文化要突破語言的障礙,加大文化輸出傳播的力度,以信息技術為載體,使得西方國家對于中國武術文化的能夠不斷深入了解甚至認同,同時,對于“走進來”的西方文化,以一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視角去對待。
1.4武術進入奧運會的威脅(threat)
1.4.1眾多體育項目積極革新,以備擠入或留在奧運會
無論是奧運項目還是非奧運項目都在積極的完善自身發展,如奧運會試圖通過對乒乓球競賽規則的改革打破中國壟斷的局面,跆拳道比賽中提高難度腿法得分增加比賽的觀賞性等。各種體育項目都通過不同方式的改變以備擠入或留在奧運會。
1.4.2奧運“瘦身計劃”
奧運瘦身計劃由雅克·羅格提出,主要是通過削減奧運會的項目,從而達到減少奧運會參加人數,提高比賽觀賞價值,節約舉辦成本等目的。現代奧運舉辦的規模使其耗費大量成本,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預算為46億歐元,最后超支20多億歐元。雅典修建的棒球、壘球和曲棍球球場造價高達一億歐元,但在奧運會后,這些場館卻長期處于閑置狀態,所以第117次國際奧委會將棒球和壘球兩個項目正式裁出奧運會。國際奧委會的規定,從2020年東京奧運會開始,比賽項目由25個常規運動項目和3個臨時運動項目組成,這一規定必然會導致入奧各個項目之間產生激烈的競爭,入奧條件將會變的越來越苛刻。
2武術進入奧運會的SWOT分析矩陣
通過對中國武術進入奧運會的內部優勢與劣勢、外部機會與威脅進行系統分析,構建出SWOT分析矩陣,對影響武術進入奧運會的各類因素進行綜合分析,提出了4類組合戰略(見表1)。SO開拓型戰略即武術進入奧運會應充分利用自身內部優勢結合內部機會克服入奧屏障,促使西方文化的認同和世界范圍內的平衡發展。WO爭取型戰略即爭取各種武術入奧的外部機會彌補自身內部劣勢。ST抗爭型戰略即利用自身的內部優勢去降低外部給予武術入奧的威脅程度。WT保守型戰略即最大程度地回避武術入奧的內部劣勢和外部威脅。對于SWOT分析矩陣綜合分析認為,武術進入奧運會須綜合運用上述四種戰略組合通過內部的優勢結合外部的機會克服所存在的劣勢,回避外部的威脅,最終定會成功入奧。
奧運會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偉大的社會實踐,他凝聚了各個民族的優秀文化,傳遞著各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武術成為奧運會項目勢在必行,中華武術文化必能為豐富奧林匹克文化做出貢獻。武術進入奧運會存在缺陷與威脅只是暫時的,只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把握外部機會,全力以赴地做好各項工作,定會推動中華武術步入奧運之列,面向于世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