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政


摘要:文章運用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遼寧省學校武術狀況進行分析,同時對遼寧地區以開設武術教學內容的學校進行教學跟蹤調研,分析總結教學經驗。通過與相關專家訪談,在前輩研究基礎上,提出了地域性拳種進學校,在此基礎上對武術段位制的教學方法,評價體系等相關內容也進行闡述,通過以上研究,為武術段位制在遼寧學校推廣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武術 段位制 遼寧省學校 推廣戰略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643(2015)11-0043-03
1引言
現今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舉止、道德等方面,已大不如前,是擺在教育部門首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我們民族的魂魄是由中華民族文化維系的,要想使我們的國民堅強不屈,就要從娃娃抓起,從民族文化中尋找最佳途徑。“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具有身體與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運動項目,因此當仁不讓的是學校教育首選運動項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為遼寧地區義務教育學校的武術教學課。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收集國內外與教學相關研究文獻與書箱,并對所得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2.2.2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調查問卷的設計,是結合遼寧地區義務教育新課改后武術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現狀的實際情況而進行設計的。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進行問卷調查。共對體育教師發放問卷530份,回收523份,有效問卷500份,有效回收率達94%。對學生發放問卷2030份,回收2030份,有效問卷2000份,有效回收率99%。
2.2.3訪談法
在進行問卷調查的同時,對隨機抽取的30所義務教育的學校主管體育工作的教務主任進行訪談,深入了解新課改后武術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的開展情況。同時與部分武術專家就武術教學改革問題進行訪談。
2.2.4數理統計法
運用Word及EXCL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為論文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3結果與分析
3.1遼寧省學校武術課教學開展現狀
3.1.1武術課的開設情況
新課改后遼寧地區義務教育中的武術課普及情況并不理想。學校沒有開設武術課的原因,按重要程度排列如下(見表1):缺少武術專業教師,其他教師不愿承擔教學任務;缺乏簡明實用的教材;學校無要求;受場地器材限制。
3.1.2教學的師資情況
在所調查的武術教學教師中在大學期間從事武術專業學習占總調查體育教師人數的12.4%,而87.6%的體育教師在大學學習期間主修其它體育專項。
3.1.3武術教材、教學內容選用情況
武術教材的內容主要包括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對與擅長教學內容在調查和交談中得知這部分教師多數對武術的某一拳種擅長,在教學中能夠抓住教學重點,并能夠較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其他因素是學校對所教的內容沒有要求,通過自由選擇充分發揮在校教師的才能。
3.1.4武術教學方法情況
多數教師在武術教學中仍沿襲著傳統教法,只有極少數教師采用較新穎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法老化,缺乏現代體育的教學手段,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表明武術課的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3.2武術教學課案例分析
遼寧省錦州市平和小學、沈陽市東湖學校、沈陽市國奧小學、錦州市國和小學、沈陽市怒江小學等學校開設武術課效果較好。
3.2.1武術操教學
錦州市國和小學武術教師曾經也是一名優秀的武術專業運動員,畢業于體育專科院校,具有較深的武術功底,在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后,通過觀察與近距離的接觸掌握了小學生心理好動的特點,遵循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創編了這套武術操。拳、掌、勾這三種長拳類手型是武術操套路中的基本手型;弓步、馬步、并步、歇步是武術操的基本步型;還有基本掌法,擺掌、推掌、亮掌、云掌;一種肘法,格肘;一種平衡,提膝。每一組動作都包涵了步型與手法,一招一式,變換簡潔明了,動作名稱朗朗上口,與動作緊密結合。同時伴有拳法的變換,節奏操式化,體現出了北方拳種的特征,見表4。
3.2.2太極拳教學
沈陽市怒江小學的體育課中的太極拳教學內容是由體育專科院校畢業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教師進行教學的,該教師在上學期間多次參加國內武術套路比賽,具有一級運動員稱號,在專業技能上具有較強的優勢。小學二年級“太極拳”創編中,教師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將24式太極拳內容重新整合,創編了適合小學生學習、練習的十三式太極拳,見表5
3.2.3功夫扇教學
沈陽市國奧小學的功夫扇教學內容是在參考了第一套太極功夫扇的基礎上結合太極扇精華進行改編的,動作較原版內容更加精煉、簡單,學生較容易上手,動作以長拳發力為主,大開大合,干凈利落,剛勁有力,變幻莫測。包涵了扇子的主要方法,有刺扇、推扇、劈扇、開合扇、穿扇等,結合靈活多變的步法,上下翻飛,很是好看,在配上剛勁有力,節奏感強烈的“中國功夫”的音樂,受到了女生的喜愛。女生天生對美的事物充滿好奇,因此小學四、五年級的功夫扇在考慮了學生好動的特點上,進行了大膽創新,每一式的鏈接動作都是在快速變換中完成的,吸收了武術百家之所長,將豐富多彩的武術拳種相融合,使古典與現代藝術緊密結合(見表6),雖然在多數人的觀念中,扇子是女孩子的運動,但這套扇子,也受到了男同學的青睞,每次教學都是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達到了教學的效果。
3.2.4劍術一段教學
本次教學實驗主要是以錦州平和小學六年級為主,教學內容為“全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教程之劍術教程”一段,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具有了一定的自我約束力,對自己的行為能夠控制,因此選擇了劍術為教學內容。在一段的劍術套路中步型有,弓步、插步、并步三種;劍法有刺劍、截劍、劈劍、撩劍、拋劍及持劍六種。這套劍術步型不多,以展示劍法為主,步型只是配合劍法的使用而設計的。劍術套路共十式動作,這十式動作相對應可以進行對打練習。endprint
3.2.5劍術二段教學
沈陽市東湖中學進行了二段劍術教學,很多中學生由于受網絡影響,都比較喜歡武術,談起武術中的劍就想到“武林高手”、“比試過招”。二段劍術中包涵的步型有弓步、歇步、插步、丁步、并步五種;劍法有刺劍、撩劍、截劍、點劍、斬劍、掛劍、端劍和拋接劍八種;平衡一種,提膝平衡;翻身一個。這段劍術是在一段劍術的基礎上加入了相對有一定難度的翻身掛劍、提膝點劍等動作。在二段劍術中很好的體現了“打”“踢”技術特點和方法。
3.3遼寧省學校武術段位制推廣策略
3.3.1地域性拳種進學校
3.3.1.1中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教程——戳腳
戳腳在東北地區發展較廣,在各式各樣的公園和健身活動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由其在沈陽,張福生、佟慶輝等老拳師都還在兢兢業業地傳授戳腳這一古老拳術。同時他們的弟子們在國內外重大比賽中,都獲得了優異成績,并且多數從事著武術事業,不乏有高校的武術教育者。而中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戳腳》,就是由佟慶輝老師主編的。
3.3.1.2中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教程——通臂拳
在遼寧省各市的人民群眾健身活動場所總能看到健身者在進行通臂拳的學習,由以大連市、沈陽市是通臂拳師修劍癡老師傳授通背拳的主要區域,因此大連習練通臂拳的練習者數量最多,被俗稱為“通背拳之鄉”。在練習者中不乏有佼佼者,他們不但在當地傳授通臂拳,甚至還走出國門進行傳授,也有很多的國外友人專程來遼寧學習通臂拳。目前習練通臂拳者有近萬人,是遼寧地區較普及的武術拳種之一。由于習練者人數的不斷增加,促進了通臂拳水平的提高,有多人次代表遼寧省參加國內外國際武術比賽,并且取得了不少佳績。
戳腳、通臂拳這兩種拳術在遼寧地域有一定的影響力,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拳有拳打蝸牛之地的說法,在學練的過程中不受場地、氣候的限制。同時這兩個拳種在國內具有較高的評價,也是段位制套路系列之一,其拳術的技術自成體系,師資較為豐富,在遼寧省推廣具有天時地利的條件,是遼寧省學校武術推廣的首選項目。
3.3.2明星魅力感染
現代影視明星感染著一代青年人,李小龍的二節棍,李蓮杰的太極張三豐中的太極拳等無不影響著一批武術愛好者。我們可以借用影視的力量,向學生們推廣相應的武術段位制套路。同時因為遼寧地區位于東北,秋、冬兩季氣溫有些涼,因此,學習二節棍,可以不需要太大的場地,在室內也可以進行。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1)學校武術教學一直不樂觀,主要原因是學校主管領導不重視,其次是師資不足,教材的可操作性不強,學校對武術課缺乏全面的認識。
(2)武術學習是個由簡到繁的過程,因此教學要有延續性,應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進行。本研究依據學校生身心特點分別創編并且進行了武術操、太極拳、功夫扇、劍術一段、劍術二段內容的武術教學實驗,在教學中不斷的總結經驗。
(3)根據遼寧地區氣候原因,器械教學以夏天為主,冬天不要計劃器械學習。若設置器械類教學內容,建議采用不易產生傷害的軟式器材。
(4)遼寧地區有開展武術段位系列教程中戳腳、通臂、雙節棍的條件。
4.2建議
(1)武術段位制推廣了近十年之久,但學生們并不知道武術有段位之說,只有業內武術人士對此有所了解,對于普通學生來說還是一個陌生的事物。
(2)學校沒有審批武術段位權,是阻礙武術在學校推廣的主要原因。
(3)師資力量不足,是武術段位發展緩慢不能普及的重國因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