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軍
摘要: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小學語文教育除了要扎實學生語言基礎,促進他們語文能力發展,還要將滲透傳統文化落到實處,通過語文教育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和了解,讓他們自覺加入到傳統文化學習中去,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領悟傳統文化的思想精神,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思想,這樣就能陶冶學生情操,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傳統文化的教育功能也就能充分發揮出來。本篇文章主要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積極作用進行探討,并且提供了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和傳播傳統文化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教育 滲透與傳播
引言: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以及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審美情趣等,能夠幫助學生塑造健全人格,讓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小學生思想還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候對他們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能讓學生受到傳統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讓他們在生活中約束自己的言行和舉止,將學生培養成一個高素質人才。小學語文教育是滲透和傳播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讓學生深入認識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中的思想信仰和精神價值,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同時還能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小學語文教育滲透和傳播傳統文化積極作用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朝代的更迭中文化傳承卻從未中斷,傳統文化是古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也是先輩的智慧結晶,博大精深,現代文化教育如果離開了傳統文化的積淀,就會顯得過于單薄,學生的文化修養也很難邁入到更高層次。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西方的文化思潮對傳統文化形成了巨大沖擊,人們喜歡看美劇、英劇,開始熱衷于過西方的節日,比如圣誕節、萬圣節等,一些不好的思想意識形態也對人們的思想造成干擾,例如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小學生正處于思想意識形態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加強對他們的思想引導是很有必要的,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很多思想精華,比如民族主義、愛國精神、孝道、信仰、尊師重道等,對學生可以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讓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人生信仰,符合素質教育對小學語文教育要求。除此之外,傳統文化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深入了解中國各個地區的文化習俗,以及了解傳統節日的由來,讓學生喜歡讓傳統節日。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小抓起,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在加強學生思想文化教育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學生在深入認識和了解傳統文化以后,會逐漸喜歡上傳統文化,不用教師和家長督促就會自覺加入到傳統文化學習中,會將吸收的精華轉化為自己的思想,進而構建出健全人格,這也是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關鍵品格。
二、小學語文教育傳統文化滲透和傳播存在問題
小學語文教育傳統文化滲透和傳播現狀不容樂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主要傳授的是語言知識,以便學生更好的應對語文考試,教學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為目的的,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夠全面,在語文教學中沒有形成滲透和傳播傳統文化的意識,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未形成系統認識,覺得傳統文化和自己的生活非常遙遠,反映的是古人的文化、思想、觀念等,對自身的發展不會有太大作用,在學習的過程中不重視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比較低。另外,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到了古詩詞,是滲透和傳播傳統文化的主要渠道,但是教師卻沒有將古詩詞教學充分利用起來,古詩詞教學的過程比較呆板,將全部的精力放在了閱讀和背誦上,學生對古詩詞的認識停留在表面上,會背但不能深入了解其中的意義,很難吸收到傳統文化的精華,傳統文化滲透和傳播成效不顯著,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缺失比較嚴重。
三、小學語文教育滲透和傳播傳統文化策略
1、識字教學過程中融入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教育是以識字和寫字為基礎,漢字是世界上被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從最早的石刻字符、甲骨文、大篆等字體一步一步演變而來,其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簡單的讓學生識字和書寫漢字,而是在講解漢字的時候要有目的性的融入傳統文化,讓學生知道每個漢字產生的過程,或者向學生講解漢字背后的故事,這樣就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激發他們漢字學習興趣,還能滲透和傳播傳統文化,讓學生明確漢字是有根可循的,有文化故事的,讓他們以講漢語、寫漢字而自豪,從小培養他們的文化自豪感,這也是一個民族不斷前進的動力。傳統小學語文識字教育是讓學生機械記憶和抄寫,識字會變得枯燥乏味,學生在學習漢字過程中感受不到文化魅力,基于傳統文化滲透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必須要將傳統故事融入到識字教學中去,讓學生能夠接受傳統文化熏陶。
2、古詩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
古詩詞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播傳統文化的主要途徑,教師要利用好這個平臺滲透傳統文化。小學古詩詞教學不能只是一味的傳授古漢語知識,或者是翻譯詞句含義,而是要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其中。古詩詞都有一定的創作背景,在教學的時候要向學生介紹詩詞創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經歷等,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古詩詞,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還能讓他們和作者直接對話,學生對古詩詞中蘊含思想感情領會更加透徹,比如家國情懷、尊重師長、孝順父母、友情贊美等,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思想,這樣就能達到滲透和傳播傳統文化的目的。比如《論語》中包含著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還講述了一些歷史故事,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將這些故事分享給學生,拓展學生的歷史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還能讓他們在歷史故事中學習英雄人物的氣節和信仰,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小學生對故事普遍感興趣,而傳統文化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故事,教師要善于運用歷史故事,激發學生傳統文化學習積極性,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受到傳統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3、開展傳統文化活動
小學語文教育滲透和傳播傳統文化不能單純的依靠課堂教學,而是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將傳統文化帶到學生身邊去,讓學生喜歡上傳統文化,自覺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教師要定期的開展傳統文化專題活動,讓學生談談對歷史人物看法,或者是對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的認識,通過這樣的交流活動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另外,教師還要讓學生誦讀經典詩詞,組織詩詞朗誦大賽,在傳統節日的時候要組織活動,比如端午節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包粽子,讓他們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小學生的競爭意識比較強,教師要開展傳統文化知識竟賽,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還要在教師內貼上名言警句,設置傳統文化讀書角,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
4、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教育單純依靠課內的詩詞歌賦滲透傳統文化是遠遠不夠的,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推薦學生閱讀優秀的古典著作,或者是歷史故事書籍,讓學生全面了解傳統文化,定期讓學生交流和分享閱讀感受,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體驗和感悟。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育滲透和傳播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認識,提高他們文化修養,還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孫瑋.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生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和傳播[D].2015.
[2]陳玲娣.淺談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生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和傳播[J].課外語文,2015(23).
[3]龔桂英.分析中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滲透和傳播[J].時代教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