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摘要:小學教育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它的教育方式、上課模式,一直被教育人才探索,要爭取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發展。小學數學是學生邁入數學知識海洋的一個重要階段,所以新課程改革一直對小學數學的教學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可從上課方式、提問評價技巧,活躍課堂氛圍方面,進行有效的探究,提高小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小學階段,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工作,進而將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調動起來,按照我國課程教學標準對學生進行全面、系統、階段性的培養教育工作,從而使得在既定的課程學習時間當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成績,促進學生在該學科學習階段的全面發展,為未來的高年級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改變傳統教學方式
傳統數學教學方式中,教師單單對教材中的數學內容向學生進行講述,忽略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不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導致學生數學成績無法獲得本質上的提升。所以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豐富數學教學方法,在深入了解學生性格喜好的基礎上,合理制定數學教學方案,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2.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是指教學時能創設各種合適的情境,通過情境來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心理距離,讓課堂教學在學生、教師、情境諸要素的互動過程中展開。實踐證明,數學教師在講授某些知識點時便可創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探求答案,以發現數學的規律和真理。例如,教師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先不要告訴學生結論,讓學生拿出量角器量一量事先為他們準備的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在得知任意三角形任意兩個角的度數后,教師可以馬上準確的說出第三個角的度數。此時的學生肯定會產生疑惑:老師為何能這么快知道第三個角的度數?這其中肯定有什么規律。此時,教師便可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由探索,發現規律。這樣才不會扼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性,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有很大幫助。在最后的時候,教師才將“任意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這個結論提出來,而學生們已經了然于心了。可見,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變傳統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大大提高了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3.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生活化的教學形式能夠有效的激發小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有利于開展合理的數學知識教學。例如:教師在對《面積》的數學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可以為學生為現實生活中鋪地板的現狀,若是小芳的臥室長為3米,寬為2米,那么想要在其臥室內鋪設邊長為50cm的正方形地磚,則需要多少塊地磚呢?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學生就會積極思考,臥室地面的面積為2x3=6平方米=60000平方厘米,想要鋪滿地面的話,正方形地板磚的面積必須與地板面積相等,那么地板磚的面積為50x50=2500平方厘米,則需要地板磚60000=2500=24塊,通過生活中的具體現象,有效的加強了學生對面積知識的掌握,提升了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4.營造良好氛圍,構建和諧師生關系
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教學效果而言是一個重要保障。因此,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教師,一定要改變以往“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人獨講”的傳統教學模式,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要做的只是適當引導和點撥。當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得到明確之后,教師還需要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學習的思維處于最佳狀態,從而保證學習效率。首先,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的嘗試,細心呵護他們的心理情感。對錯就稚嫩學生而言真的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勇于探索求知的欲望和激情。教師可借助身體的力量向學生發出肯定、鼓勵的信號,比如一個微笑、一個示意點頭、重復學生的答案、一句贊美、一個風趣的評價等等都是對學生積極的強化,讓學生知道課堂是寬松而和諧的,允許每位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和不解。其次,教師要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形式開展教學。良好的課堂氛圍是開展小組合作的前提,學生能在和諧的環境里和同學一起就某個問題展開討論、各抒己見、協作交流。教師可通過合作交流了解到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還能在他們討論就一些錯誤或偏差及時作出糾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完全釋放,這為他們的學習、創造及合作都奠定了牢固的基礎。當然,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對中間環節的把控,防止學生浪費時間,偷懶耍滑,如此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5.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明確
課前準備工作進行得良好與否將直接對課堂的整體效果造成影響,一個明確、完善的課堂教學目標是指引課堂順利進行的重要基礎。首先,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對課程內容的深度、廣度進行合理確定和拓展。簡單來講,就是要緊密結合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對每一節授課知識的信息量進行有效安排,將高年級、低年級學生合理地區分開來。因為,不同年級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是有較大區別的,所以,區別對待教學進度也是必須考慮的內容。同時,應合理區分教學內容中的難點、重點,只有這樣,教學過程中所頻繁出現的難以抓住基本內容的情況才能夠得到避免。這樣才能夠引導教師在重要的或學生難以接受的課程內容上下大工夫,從而促進預期教學效果的實現。
6.及時有效進行評價,整理分析反饋內容
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階段,重視對學生的評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師不僅僅要將學生個人的進步與發展進行評價,也要將個人的教學水平進行評價。在基本教學任務完成之后,先讓學生對課堂教學發表自己的看法,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或意見探究。學生與學生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能將對方的不足進行指正。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工作,應該著力于學生的思維改進與創新能力方面,重視學生的創新學習方法、思路等的鼓勵工作。
結語
數學教學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堂學習有效性,從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等幾個方面能力培養的角度出發,進而使得學生能夠重視自己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的思維、方法、性格等條件的養成。教師要通過綜合和分析,并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得以培養,創新能力得以提升,進而消除傳統教學中的弊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傅興慶.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學習的策略[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4).
[2]王瑞敏.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策略[J].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