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珍
為了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必須注重學生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雙重培養。其中,通過閱讀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在動力;而作文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將內心的所感充分表達。基于此,文章主要圍繞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融合的新思路方面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給相關教育人士提供參考價值。
為了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寫作,閱讀訓練不容忽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認為寫作與閱讀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忽視兩者密切聯系的情況,終將阻礙學生綜合語文能力的提高。為此,教師應該意識到,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兩者相輔相成,進行有效的閱讀,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學生還沒有完全的接觸到這個社會,對一些事物難免存在不了解的方面,由此在寫作過程中,必然會缺少自身真實的感觸,知識儲備相對也較少。如果這時學生加強閱讀訓練,知識面自然能夠打開,對外界事物有所了解的情況下,自然能夠順利的寫作,將自身的所想所感盡情的抒發。對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多多進行閱讀訓練,讓學生有所想,有所感悟,從而在寫作過程中,才有故事可以寫,有想法可以抒發。與此同時,寫作作為閱讀的升華,學生只有進行大量的閱讀,才能具備基本的文學功底,在寫作過程中就能夠游刃有余。總之,在學生具備較強閱讀能力以及知識面的情況下,內心寫作的欲望就會越發強烈,提高寫作能力的同時,也能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思維能力。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必須注重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的融合,將兩者看做一個有機整體,更好的展開教學工作。
首先,明確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異同。學生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為了促使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融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對所有學生的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包括他們的性格以及學習能力等。不同的學生不管是學習能力還是自控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為此,教師在備課環節,就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預設。另外,在課堂中,教師更要站在引導者的角度,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清楚的了解閱讀與寫作之間的聯系。其中,在進行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選擇符合學生教材內容以及成長特點的文章,然后在閱讀完成后,將自己的所想所感寫下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實際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較為開放的寫作題目,給學生留出充分發揮以及寫作的空間,引導學生能夠積極地投身到寫作過程當中;除此之外,還應該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寫作能力。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就必須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引導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的閱讀活動制定完善的計劃以及方案,引導學生能夠學會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并且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找出答案。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一起通過閱讀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也為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在學生寫作能力培養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某一話題,讓學生自主進行命題,自由發揮,將自身感受表達出來。教師只需要在學生完成寫作后,給予一些正確的指導意見即可。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在組內進行演講,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簡而言之,在實際語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教育與閱讀教學作為重要的部分,為了促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能夠不斷提高,將兩者進行有效的融合至關重要。基于此,首先,教師應該明確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異同,同時,注重學生閱讀習慣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懂的用閱讀來充實自己,懂的利用寫作來抒發自己的想法,為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能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