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摘要:初中物理教學一直是初中教學領域的難點問題之一,也是學生最容易產生困惑的學科。筆者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經驗,展開相關討論,希望通過微課的形式改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字:初中物理 微課 教育模式
1、微課教學的涵義
“微課”的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于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國外對于微課的探討和研究主要概括為定義、特征、理論基礎等,專家和學者對于其內涵的定義不同。其中Khan將微課當成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翻轉的一種教學方式,也就是講授在課外完成、作業或者指導在課堂內部完成。Townsend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盡可能讓學生在家里記錄筆記,在班級上寫作業,技術上給予其支持的則是Techsmith組織將其命名為“微課”,Bill Tucher則認為微課的核心所在就是對普通教學方法進行翻轉,通過對教師制作的互動類課程、視頻進行使用,之前在課堂教學中所開展的工作可以在家完成,課堂則變成了解決問題、提出概念、參與到各種合作學習的大環境。Jeremy Strayer在其文章中對微課重新進行定義,屬于全新的一種課堂結構,其通過對教學技術的使用將其轉移到課堂之外,利用教學活動將概念和作用都移到課堂之上。
2、初中物理應用微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制作微課能力有限
微課所采用的電子課件不僅要求與教學內容息息相關,更要能具象地體出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概念方便理解記憶。教師雖然對物理知識有了熟練的掌握,但是正由于這點,難以從學生的角度思考物理教學的難點。無法進行角色互換從學生角度出發制定合理的微課程講義,是微課程制作的難點。除了觀念轉換比較難,一些老師對微課制作的技術掌握不夠。可能由于教學任務艱巨疏于對微課程的學習,或者是傳統教學理念較強對信息化教學不夠重視。無論是在觀念、技術層面都應加大對微課程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推廣信息化教學。
2.2制作微課的素材資源短缺
由于微課在我國應用時間并不長,無法找到權威、系統性的教學素材。很多教師需要自己搜集相關點來組合微課教材。雖然物理方面的視頻很多但是能做到教學素材比較少。微課的展現的物理內容受時代背景、國際形勢、社會理念等綜合因素影響。很多老師在繁重的課業任務下沒有更多精力提高微課內容質量,難以將微課內容與實際教學很好地結合起來。
3、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微課的教學實施策略
3.1課前應用實施策略
物理學科知識點繁雜,如果不能形成整體脈絡則無法很好物理解、記憶。初中教學模式一直提倡學生課前預習。通過對整體教學大綱的梳理對相關知識點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利于對課堂所學內容理解吸收。教師可以將以前課程所學的知識點以及即將學習的知識大綱做成系統的微課教材。采用圖像、視頻、PPT講義等形式講解相關知識,有助于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3.2課堂應用實施策略
3.2.1新課講義
原始教學模式枯燥、單一,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找到一些與物理教學相關的視頻制作微課。讓學生觀察一些有趣的、與教學知識相關的物理現象可以引起學生們的關注,啟發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在教學知識講解中可以將抽象化的教學難點以平面關系圖的方式展現給學生,或是將記憶難點以特別的微課內容呈現出來。微課的具體操作有很多種方式,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找尋最佳的表現形式有利于微課更好地輔助初中物理教學。
3.2.2復習課應用
初中物理知識點分散且雜亂,不僅涉及到自然,還有人文歷史方面的知識。將紛亂復雜的知識點系統規劃,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記憶。在學習了相關物理知識以后學生已經對基礎知識有了大體印象,建立系統的知識關聯圖可以讓學生有效記憶從而對相關物理知識做出具體分析。
3.3課后應用實施策略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對知識點反復記憶、練習才能更好的運用所學知識。課后復習一直是學生加深知識理解、提升課業成績的關鍵。微課作為課后應用的實施策略是可以將相關知識難點、易錯題整合起來方便溫習、記憶。微課的課后復習教程不僅減少資源浪費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便學生提取和應用相關知識點,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3.4假期應用實施策略
微課信息化的表現就是可以進行網絡共享。教師在假期時候可以對學生進行在線教學和輔導。各種傳輸媒介都可以將課間視頻傳送給有需要的同學。讓學生在冗長的假期里也可以對相關物理知識有所了解。教師在假期時間可以將相關物理知識點以有趣的形式制成微課分享到學生的群里或者朋友圈里。可見微課是信息化時代的產物,但是同時也促進了信息化社會的發展。
3.5教研應用實施策略
我國是人口密集度比較大,相對而言人口稀疏的地域沒有高質量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微課是將知識點以圖形、圖像、電子課件形式整合起來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在網絡化發達的時代越來越多的傳輸媒介為微課共享提供了有利條件。微課雖然時間比較短但是卻是對知識體系大綱的歸納總結,將重點、難點等晦澀知識以更形象、生動的模式表達出來。微課共享的便捷縮短了地域教育的差異性,提高了全國人民教學質量,符合我國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觀。
4、結論
我國采用的是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模式,微課教育不僅有著教育資源共享的功能為我國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平臺。還讓初中物理教育課件在不斷的積累創造出更高質量的教育素材,提高了我國全民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許建軍.淺談微課在農村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2015.23(4):65-65.
[2]陳維港,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33).
[3]徐劍偉.微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4,34(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