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東升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有利于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和表達能力的增強。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要積極進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閱讀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意義不僅在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更是在于激發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增加學習語文閱讀的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 生本教育 閱讀教學
1.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
應試教育模式下,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并不利于小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師本教育”也暴露了越來越多的缺點,加之當前處在信息時代之下,小學生的知識水平較以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適應當下對小學生的教育教學。在這樣的背景下,華南師范大學的郭思樂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的理念,此理念倡導將學生作為中心,以學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理解學生,因材施教,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其積極性、能動性,教師更多做的是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以喚醒學生的生命教育為目標。
2.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2.1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豐富教學手段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閱讀時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一些困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直接運用直接講解的方式給學生解決疑惑問題,但這并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而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要學會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進行閱讀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課文的題主來選擇適合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比如在閱讀《小英雄雨來》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閱讀的重難點,下載一些關于課文的背景資料的視頻,促進學生進行理解式的閱讀。此外,由于此篇閱讀文章較長,教師可以請學生進行分角色的朗讀,讓學生沉浸在文章的氛圍里,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心理,通過這樣的閱讀實踐,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更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
2.2 加強師生溝通,促進兩者平等、民主的交流
生本教育理念最主要的就是要突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在長期的“師本教育”的模式下,教師地位突出并起主導作用,且學生具有畏懼教師的心理,不敢與老師進行溝通交流,阻礙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非常不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自由、平等地溝通,促進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構建民主化的閱讀課堂。例如,在學習《我們的玩具和游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收集一些自己平時做游戲的照片和家里玩具的照片,并上傳到師生交流群里,教師將照片制作成幻燈片并在課堂上進行放映并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對自己的照片進行講解,說一下自己在課下喜歡做的游戲和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并與課文中農村孩子的游戲和玩具進行比較,看看有哪些不同之處,這種形式利于教師與學生多互動、多溝通、多交流、讓學生敢說、會說,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1]。
結論:
簡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綜合掌握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學策略,積極地實行“生本教育”,重視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玉琴.淺析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數碼設計,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