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思遠
摘要:職業院校管理工作理念是管理工作實踐抽象、概括的結果,同時又指導于管理工作實踐。本文提取“人本”“法治”“統籌”三個基本理念。嚴格意義上講,這些理念既適用于職業院校,也適用于普通院校。只不過對于職業院校來講,在管理工作中被賦予更特殊的內涵。
關鍵詞:職業院校 管理 理念 實踐
我國正在舉辦世界上最大規模的職業教育,這其中,管理工作當然是重中之重。抓好職業院校的管理工作,既與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相關,與建構職業教育體系相關,更與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相關。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近年來顯然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2012年5月和2014年11月先后兩次召開職業院校管理工作會議,教育部主管副部長魯昕都參加會議并講話,總計有7個地區和8所學校作了會議經驗介紹。
一、人本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這是管理的最高價值取向。其核心在于,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在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核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而展開,以實現人與學校的共同發展。職業院校人本管理理念的體現,主要是以學生為本和以教師為本,核心在于讓師生得到尊重,得到關心,得到發展。相較而言,職業院校的學生的確具有特殊性。正如福州職業技術學院在調研中所反饋的,他們在整體上具有可塑性強、興趣廣泛、有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等優點,但在基礎知識、習慣養成、紀律觀念、自主學習等方面則相對薄弱或有很大缺失。針對這些特點,職業院校在管理實踐中作了很大努力,以助推學生自我成長,調動學生參與權,管理,完善學生管理模式。學院在每周一堅持舉行“校長有約共話南職”主題活動,學生對學校的訴求、建議直接面對面向校長提出來,校長當場說明、解答、解決或要求相關部門限期整改;該校還通過微博、貼吧等新傳媒暢通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渠道,通過學生代表大會、學生聽證委員會、學生服務中心等促進學生參與管理。從教師管理來看,職業院校比較典型的做法有兩方面。一是推行專門委員會等制度,使校領導的行決策權力向教職工的民主權利讓渡,逐步實現教師治校。比如,惠州商貿旅游高級職業技術學校從2011年起,陸續成立預算、薪酬、招聘、教材建設、考核等15個專門委員會。各委員會成為學校決策咨議機構,參與學校管理,對需要決策的專項工作作出決策或提出建議。二是全面構建教師發展平臺,實施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比如,上海石化工業學校多年圍繞“優化機制,完善保障,構建平臺,分類培養”的原則,建構起專業課程建設、課堂教學研修、社會企業實踐、教育成果展示、多元分層培訓等8大平臺,有效提高教師的德育工作能力、專業教學能力、實訓指導能力。嘉興技師學院制定“雙師四維九能”師資培養計劃,對3年內新教師開展“青藍工程”、新教師教學能力培訓、一線鍛煉和企業脫產實踐,對青年教師推行“技能提升工程”、CET及TTT認證培訓、工作室培養,對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實施“校本名師培養工程”、技術研發等服務能力培養。
二、法治管理理念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強調要堅持立法先行,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據。教育部在2014年專門設立重大招標課題,研究現代職業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問題。魯昕副部長在全國職業院校管理經驗現場交流會上也強調,要主動適應改革要求,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發揮好制度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引領、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提升職業教育管理水平,實現持續穩定發展。法治理念的內涵是,依法治教,依規治校,推動職業院校從管理走向治理。其前提是,在職業院校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因此,加強制度建設是關鍵。在這方面,一些地方和院校已經有很多成功的探索。比如,重慶市完善教學管理,制定《重慶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學管理規程(試行)》,明確教學管理各個方面的要求;加強實習管理,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中職學生實習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實習工作中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形成實習前有專門培訓、實習中有過程管理、實習后有考核評估、出險后及時賠付的全流程風險管理服務制度;創新質量管理,建立以職業學校為基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的質量監測體系,推進社會評價、企業評價和專業機構評價相結合的第三方評價。重慶市還通過實施“四定”(定學校資格、招生計劃、專業設置和招生成本)和“六統籌”(統籌招生計劃、信息發布、招生宣傳、志愿填報、新生錄取和新生注冊),實行中職學校招生月通報制度和約談制度,推動全市招生工作進入良性發展軌道。作為一所全免費公益職業學校,百年職校在10年時間里以復制形式在北京、成都、大連、南京、三亞、武漢、銀川、鄭州、麗江、安哥拉建立分校,其重要保證是辦學之初就通過IS0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形成一整套管理程序文件,包括人力資源管理手冊、教學管理手冊、學生管理手冊、資助管理手冊、財務管理手冊、總務管理手冊、行政管理手冊、志愿者工作手冊和CI手等共計9個手冊、205套記錄表格,基本涵蓋學校管理工作的全部。貫徹法治理念,主要目標是完善現代職業學校制度,擴大職業院校在專業設置、人事管理、教師評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辦學自主權,加快推動職業院校依法制定體現職業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結構,提升治理能力。目前,山東在全省13所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試點,江蘇、浙江、陜西等省區的部分高職學校已先期完成章程的制定。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陜西省10所章程制定試點高校之一,在完成并通過審定的章程中明確學校的權利、義務及管理體制,規定黨委領導、院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2014年11月6日,全國職業院校管理經驗現場交流會在成都召開,教育部副部長魯昕出席會議并講話。會上提出,要以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好新時期職業院校管理工作,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能力。
管理的運行機制,確定二級學院的管理運行制度,明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四大功能,賦予學生、教職員工參與學校管理的權責,形成內部治理的框架體系。法治的目的是“規范”。教育部將發布和實施職業院校規范管理行動計劃,開展職業院校“規范管理年”活動,通過3年時間,引導職業院校以落實規章制度為核心,全面加強內部管理,規范辦學行為。我們樂見其成。
三、統籌管理理念
統籌是我國發展職業教育的基本經驗,也是做好職業院校管理工作的基本理念。管理工作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要做好統籌。以單個學校而言,教務、科研、人事、財務等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規章制度,都在獨立運行,各不干涉,但在涉及人事聘任、薪級、教學質量考核等問題的時候,單單一個部門行使管理權是不夠的,它涉及到學校多個部門,是一個整體統籌管理涵括多個層面,既有學校局部與學校整體管理的統籌,也有中等職業學校與高等職業學校管理的統籌,既有校內與校外管理的統籌,也有學校個體與區域職業教育總體管理的統籌,還有職業教育多個管理部門間的統籌。這里舉4個區域的實踐以示例。江蘇省的做法,一是強化政府統籌管理,省政府成立推動優質學校通過兼并、托管、合作辦學等形式,整合辦學資源,優化中等職業教育布局結構,擴大優質中職教育資源輻射范圍推進縣級職教中心等中等職業學校與城市院校、科研機構對口合作,實施學歷教育、技術推廣、扶貧開發、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社會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