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靜
(黑龍江大學,哈爾濱 150080)
城鎮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推進經濟發展、技術進步以及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引擎,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更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選擇。2014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產業和城鎮發展相融合,積極推進以人文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2015年黑龍江省政府公布了《黑龍江省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體現出對新型城鎮化戰略的落實力度。從中可以看出,推進城鎮化建設也是未來黑龍江省調整經濟結構重點之一,而產業集聚無疑對城鎮化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影響。
國內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產業集聚與城鎮化發展相互促進關系進行了大量有益研究。仇保興(2004)分析了工業化、城鎮化與企業集群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并指出我國應采取措施促進企業向某一地區集聚,形成企業集群,進而促進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楊艷林等(2006)認為把城鎮作為中心區域,加快周邊農村的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不斷向鎮域中心流動是加快農村城鎮化的一項重要措施。朱智文(2006)從定性分析的角度研究了產業集聚與城鎮化發展的互動關系。張占倉(2007)以河南省為例,指出大力發展產業集群是提高城鎮化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的有效方式。曾江輝(2011)從產業結構的角度入手分析影響城鎮化發展的因素。張紅巖(2013)借鑒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指出應促進產業集聚和城鎮化的協調發展。
綜觀上述研究成果,雖然研究角度各有側重,但大都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分析產業集聚和城鎮化之間的互動關系。筆者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從黑龍江省產業集聚對城鎮化影響入手,分析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產業集聚的作用,旨在有針對性地提出產業集聚在促進城鎮化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加快黑龍江省的城鎮化發展。
文中的被解釋變量為城鎮化水平,考慮到數據的可得性和權威性,采用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解釋變量為第二產業集聚水平和第三產業集聚水平,采用區位商對產業集聚水平進行衡量。區位商的公式如下:

LQij就是j地區的1產業在全國的區位商,qij為j地區的產業的產值;qi為j地區的總產值;qi指在全國范圍內產業的產值;q為全國所有產業的總產值。LQij的值越高,地區產業集聚水平就越高。LQij>當時,j地區的產業專業化程度較高。
筆者對2001-2013年黑龍江省城鎮化水平,第二產業區位商、第三產業區位商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所采用數據均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網站。
首先,對城鎮化率、第二產業區位商、第三產業區位商做平穩性檢驗,樣本數據是平穩的時間序列,具備回歸分析的平穩性要求。
對城鎮化率、第二產業區位商做回歸分析。可得,R2=0.9231,t檢驗和F檢驗均符合要求,據此可得關于城鎮化率和第二產業區位商的回歸方程:

對回歸分析做杜賓瓦特森檢驗,變量不存在自相關。由方程1可知,黑龍江省城鎮化率與第二產業區位商呈負相關關系。
如圖1所示,2001-2013年黑龍江省的城鎮化水平雖然呈上升趨勢,但幅度較小,與國內發達省份比較發展較慢。城鎮化率由2001年的52.4%提高到2013年的57.4%,歷經13年,城鎮化率僅提高5個百分點。

圖12001-2013年黑龍江省城鎮化水平
而產業集聚水平,如圖2所示,2001-2013年黑龍江省第二產業集聚水平整體式呈下降趨勢,由2001年的1.16下降到2011的1.02,2012年和2013年的第二產業集聚水平均小于1。
其次,對城鎮化率和第三產業區位商做回歸分析。可得,R2=0.4849,t檢驗和F檢驗均符合要求,得到城鎮化率和第三產業區位商的回歸方程:


圖22001-2013黑龍江省第二產業集聚的發展情況
對回歸分析做杜賓瓦特森檢驗,變量不存在自相關。由方程2可知,黑龍江省城鎮化率和第三產業區位商呈正相關關系。
從圖3可以看到,2001-2013年黑龍江省的第三產業集聚水平波動較大,自2005年始,第三產業集聚水平不斷提高。但從整體上看,第三產業集聚程度偏低,增長幅度極小,截止到2013年,第三產業集聚水平由2001年的0.861提高到0.897,僅提高了0.036,第三產業發展極為緩慢。

圖32001-2013年黑龍江省第三產業集聚的發展情況
通過回歸分析,不難發現產業集聚對城鎮化發展具有影響。然而黑龍江省第二產業集聚對推動城鎮化發展的作用并不顯著;第三產業對城鎮化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但由于第三產業起步晚,發展水平低,對城鎮化的促進作用較小。
毋庸置疑,產業發展是影響城鎮化進程的重要因素,因此,黑龍江省應有針對性的解決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具體來說,應優化產業結構,推動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發展產業集聚,提高城鎮化水平。
黑龍江省過去主要以資源型產業為主,科技含量低,環境污染嚴重。在新型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的雙重要求下,必須以科技促進產業發展,創新是產業發展的動力,沒有創新的產業難以持續發展。產業集聚亦是如此,因此,要促進產業集聚的發展壯大,就必須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升級,推動產業不斷向高級化的方向演進。
黑龍江省由于受歷史發展因素的影響,第二產業比重過高,第三產業發展緩慢,要加快城鎮化發展進程,就必須改變這種局面,積極以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并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內部的升級和優化。首先,政府加大對科研院校的投資,鼓勵專家學者從事科研工作,鼓勵科技創新;其次,鼓勵科研院所和企業的聯合,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使科技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另外,鼓勵企業根據國內外市場經濟需求,自主創新,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在競爭力處于優勢地位。
黑龍江省要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支持下,大力發展產業集聚。目前,黑龍江省的醫藥產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石化產業的發展基礎相對較好,這些產業的發展為城鎮化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此,應在此基礎上,加大對這些產業的支持力度,推動相關產業集聚區的形成,為城鎮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推動第三產業集聚的形成。二、三產業協調有序發展也是城鎮化進程推進的前提和保障。
受歷史因素的影響,黑龍江省的很多城鎮建設缺乏合理的規劃設計,導致城鎮空間設計不合理,城鎮功能混亂。隨著產業的發展、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交通擁堵、居住環境差、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日益凸顯,這不僅制約了城鎮內產業的發展,更不利于宜居城鎮的建設。因此,在城鎮化建設中,應把城鎮規劃、產業規劃、開發區規劃相結合,統籌考慮。一方面,要明確產業集聚的重點方向和空間布局;另一方面,規劃要確保開發土地的充分利用,既要節約土地,又要能保證產業集聚對土地的要求。具體來說,就是要以產業集聚發展為導向,積極建設工業園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區,合理規劃工業區、商業區、住宅區。
針對黑龍江省城鎮基礎設施水平較低的情況,完善城鎮系統配套設施對城鎮化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各城鎮應結合自身的地理環境、資源稟賦、產業類型等,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以工業為主的城鎮,要加強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為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平臺。在以旅游業為主的城鎮,要著力于旅游景點開發、旅游公路、旅游賓館、旅游娛樂設施和旅游商品市場的建設,以吸引更多游客和旅游資源。在以商貿為主的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應突出發展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市場或各類專業批發市場,為商品貿易創造一個有序的環境。同時,在發展城鎮經濟的同時也要保護城鎮的生態環境,最大限度地降低城鎮工業生產和生活污染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
[1]張曉桐.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使用指南[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2]馬春輝.產業集群的發展與城市化[J].經濟問題,2004(3).
[3]羅文.產業集群對城市化進程的意義[J].科技與管理,2005(1).
[4]趙淑玲.產業集群與城市化關系問題研究[J].河南社會科學,2005(3).
[5]馬 鵬,李文秀,方文超.城市化、集聚效應與第三產業發展[J].財經科學,2010(8).
[6]谷慧玲.工業集聚和城市化互動發展的國際經驗及借鑒[J].宏觀經濟管理,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