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馮偉芳
(上海銘泰·銘觀乳業營銷咨詢有限公司)
2015年上半年,對于乳品企業來講,生鮮乳價格較低、市場增長疲軟、價格戰激烈已不再是新鮮話題。企業家們期待下半年生鮮乳價格有所回升、市場增長向好、能夠順利完成年初制定的銷售目標,但目前看來已不樂觀。2015年上半年各乳品企業銷售情況究竟如何,2015年下半年行業發展趨勢又將何去何從?下面筆者將與大家一起解讀15家乳品企業2015上半年年報。
整理15家上市乳品企業的半年報,銷售額和凈利潤情況如表1所示(僅統計乳制品行業的銷售數據,不包括其它產業)。
繪制這15家上市乳品企業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率、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簇狀柱形圖(圖1),可以很容易對比各乳企的銷售增減情況。
通過表1 我們可以看出,伊利、蒙牛、光明2015年上半年分別取得287.49 億元(僅統計液體乳及乳制品制造業)、255.64 億元、100.61 億元的銷售業績,遙遙領先于其它乳品企業。

表1 2015 上半年15家上市乳企半年報統計
從整體上看,伊利、蒙牛營業收入差距不大,但伊利的凈利潤額是蒙牛的2.38 倍;光明不但營業收入遜色較多,凈利潤也出現同比下滑現象。仔細比較三大巨頭銷售業績,伊利營業收入(287.49 億元)和凈利潤額(31.88 億元)均居行業第一位;蒙牛雖然營業收入有所下滑,但凈利潤增長較多(27.70%);光明營業收入終于超過百億(100.61 億元),但凈利潤同比下降(-3.95%)。伊利、蒙牛、光明雖然坐穩行業三大交椅,但相互之間的差距很大。

圖1 2015 上半年15家上市乳企銷售分析
從圖1我們可以看,2015年上半年,部分乳品企業業績下滑比較明顯,如三元(營業收入-2.00%、凈利潤-72.31%),貝因美(營業收入-28.91%、凈利潤-195.55%),雅士利(營業收入-24.80%、凈利潤-63.80%)。但也有部分乳品企業出現強勁增長,如現代牧業(營業收入+177.40%),天潤(營業收入49.15%、凈利潤119.38%),西部牧業(營業收入49.98%、凈利潤5.43%)。
但從總體來看,營業收入基數較大的上市乳品企業中,只有伊利、光明出現略微增長,其它均出現負增長;營業收入基數較小的乳品企業中,雖然營業收入增長率較高,但營業收入凈增長額有限。
尼爾森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伊利旗下“金典”銷售額同比增長20%;常溫酸奶“安慕希”銷售額同比增長9.8 倍;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金領冠珍護”,銷售額同比增長33%;酸奶“暢輕”銷售額同比增長60%、低溫乳酸菌飲料“每益添”銷售額同比增長51%。
蒙牛特侖蘇上市10 年仍占據高端白奶市場第一份額;優益C、冠益乳、碧悠、未來星、新養道分別推出新品,并重點推廣;奶特、酸酸乳、真果粒分別與娛樂節目相結合推出不同主題的營銷活動;純甄以“好味道,不添加”作為年度營銷主題,堅持打造“無添加”的純真產品。
光明堅持“聚焦乳業、領先新鮮、做強常溫、突破奶粉”戰略,重點投入優倍、莫斯利安、暢優。其中,莫斯利安2015年上半年銷售額達35 億元,同比增長20%。
2015年初以來,散戶奶農倒奶殺牛事件不斷發生,同時乳制品價格戰愈演愈烈,尤其在北方市場,以利樂枕純牛奶、百利包純牛奶、八連杯酸奶、塑杯酸奶等低端產品低價促銷為主,企業利潤空間所剩無幾。乳品企業要想提高企業整體銷售額和利潤,必須采取重點品類重點投入的措施。
在上述15家乳品企業中,伊利和三元奶粉業務銷售業績較為可觀(伊利銷售額33.36 億元、同比增長9.68%,三元銷售額5.72 億元、同比增長5.26%),其它乳品企業則出現出不同程度的負銷售額增長率、負凈利潤額增長率。以專業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為例:澳優、雅士利、貝因美、合生元全部出現負銷售額增長率、負凈利潤額增長率(圖2)。這一方面是因為受到“羊寶寶”人數少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百元奶粉電商”的沖擊。
2015年上半年,國內乳制品市場銷售低迷,生鮮乳價格持續低價運轉,加之進口乳制品沖擊較大,乳品行業面臨種種挑戰。筆者認為,接下來國內乳企將會呈現如下趨勢:
自2015年初,國內生鮮乳的價格進入低價穩定區間,一直在3.4 元/千克左右徘徊,且2015年下半年沒有回升的趨勢。價格戰使乳品企業進入微利或虧損狀態,優化產品結構有利于企業提升利潤率、品牌力,調整產品結構以提升企業利潤空間將成為乳品企業營銷戰略之一。

圖2 嬰幼兒奶粉企業銷售額與凈利潤情況
重新梳理產品線,進行重點品類重點投入,將是調整產品結構的方法之一。乳品企業通過梳理產品線,明確企業狙擊產品、跑量產品、利潤產品和明星產品,在狙擊產品、跑量產品保住市場份額的情況下,重點投入利潤產品和明星產品。如:蒙牛將繼續加大對特侖蘇、冠益乳、碧優、純甄、優益C的投入;伊利將繼續加大對金典、暢輕、安幕希、每益添的投入;光明將繼續加大對優倍、莫斯利安、暢優的投入。
品類創新亦是調整產品結構提升利潤的有效途徑。如三元推出褐色酸奶布朗旎燒酸奶、萬家寶推出俄式酸奶。品類創新的前提是這種產品品類確定能夠贏得市場,是消費者所需求的,而不是隨意創新。
國內嬰幼兒奶粉市場表現為2個方面:一是中高端、高端產品以線下渠道為主,多進行降價促銷,部分國產品牌降價幅度超過50%,部分進口品牌降價超過30%,如合生元、惠氏、雅培、達能、美贊臣等;二是中低端產品以電商渠道為主,以“周年慶”“年中大促”等為主題開展大力度打折降價為主,如君樂寶130 元/聽嬰幼兒奶粉、新希望99 元/聽愛睿惠。受到君樂寶、新希望百元低價嬰幼兒奶粉“攪局”市場的影響,中高端品牌市場前景或許不容樂觀,嬰幼兒奶粉價格戰將進一步加劇。
另外,嬰幼兒奶粉的價格越來越透明。據乳業專家人士透露:900 g罐裝進口奶粉到岸價成本約64.7 元/罐,銷售成本約77.72 元/罐,因此零售價格應設定為140 元/罐,此售價也比較接近國際市場的平均售價,也是中國奶粉市場應有的正常價格。在嬰幼兒奶粉價格越來越透明的情況下,中高端品牌將何去何從?筆者認為,中高端品牌嬰幼兒奶粉價格戰將進一步加劇。
渠道切換仍然是行業發展的主要變量,隨著互聯網時代對消費特征帶來的巨大改變,快消品傳統渠道的精耕細作受到互聯網的巨大挑戰。
液態奶行業線下渠道KA、傳統終端、專賣店、送奶入戶等,受到電子商務的挑戰已不再是新鮮話題。京東、1號店、天貓商城、淘寶店等電商平臺都逐步成為各乳品企業的重要銷售渠道。這里要說的是“微商”。近年來,受到微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乳品企業開始運營微信商城,在微信商城銷售自己的產品,衛崗天天訂微信商城正是線上訂奶、線下送奶,實現微信與傳統送奶入戶業務相結合的經典案例。
奶粉行業線下渠道KA、母嬰店、專賣店等,同樣受到電子商務的挑戰。奶粉方面,母嬰渠道和電子商務渠道顯現出愈加重要的地位,這對于國內奶粉企業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有消息顯示,伊利2015年已經就此模式率先展開了實踐。比如與母嬰服務平臺寶寶樹合作開啟“母嬰生態圈”戰略。
隨著中國城市化率的提高,消費者的消費觀念也發生著變化。城市消費者早已不滿足于“牛奶是日常必需品”的需求,“安全”“健康”“新鮮”也已成為基礎需求,“好吃”“好玩”“時尚”的需求開始逐漸加強。牛奶從必需品走向零食屬性,成為一種身份象征,這種結構性的變化,將會成為整個行業新的增長點。
中國乳品消費城鄉差距明顯,占全國人口比例45%的農村人口乳品消費量不到城鎮人口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乳品行業仍有很大增長空間。乳品企業進一步開發鄉鎮農村市場,銷售渠道不斷向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市場滲透,將會給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增長。
生鮮乳過剩、市場價格戰激烈、自身資源技術有限、乳業新政出臺,面對這些,乳品企業怎么辦?尋求戰略伙伴或將成為新思路。
當今乳品企業“單打獨斗”的時代逐漸被“戰略聯盟”所取代。伊利擬重組貴州三聯乳業,光明乳業收購以色列食品集團,雅士利收購多美滋,蒙牛加快引進Arla Foods全球領先的乳品知識和生產技術,等等。在全球化背景下,大企業為市場資源,小企業求生存發展,或將有更多的乳品企業放眼全球尋求戰略合作伙伴、優化資源整合。
2015年已經過去大半年,中國乳制品行業增速有所放緩,我們相信很多人也都感受到了市場增長的疲軟和競爭的激烈。然而,行業增長主要來自于量和結構的貢獻,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價格戰仍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產品結構性調整成為銷量增長動力;擁抱互聯網+,渠道轉型將使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消費結構變化帶來新的商機,在這個變化的時代,企業該如何抓住消費人群的需求;整合行業資源,進行優勢互補,尋求戰略合作伙伴或許是乳企發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