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凱
(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連鎖行業的快速成長需要有與之相配套的不同層次的、高素質的、充足的人力資源作保障。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連鎖百強企業銷售規模達1.8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03%[1],但連鎖行業人才短缺約為68.5萬人。高職院校在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暴露出培養定位模糊、課程設置欠科學等問題。高職院校培養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無法滿足市場和企業的需求。為了完善和發展連鎖經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解決培養定位模糊、課程設置欠科學等問題,筆者進行了一系列調研,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為解決問題,筆者和課題組先后實地走訪安徽合肥、蕪湖、江蘇南京、浙江溫州、義烏,投放問卷260份,回收249份,對連鎖經營專業畢業生、連鎖企業人力資源經理及連鎖企業基層從業人員進行了調研。
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筆者和課題組以企業勝任能力素質模型為基礎進行問卷設計,其內容包括創新能力、溝通能力、談判能力、應變能力、抗壓能力、實際操作能力、計劃能力等,此外還包含財務知識、采購知識、商品知識、市場營銷知識、電商知識、法律法規知識等,這些能力和知識總體可歸納為職業核心能力、專業能力及通用能力。如圖1.1、圖1.2、表1.1。

圖1.1 企業勝任能力素質圖
由圖1.1可知,在員工目前所具備的能力水平中,只有正直誠信、談判能力、理解外界環境三個指標達到企業對職位要求的水平。

圖1.2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技能分析圖

圖1.1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技能要求比重圖
圖1.2涵蓋了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職業能力以及所需掌握的主要技能[2]。根據表1.1可知,通過調研所得到的能力要求重視程度數據,與企業勝任能力素質圖所展示的結果基本一致,這為我們日后重新制訂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更新教學計劃,調整課程設置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根據高職教育層次特點,本專業主要培養掌握現代連鎖經營管理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較強實踐能力,在連鎖商業企業從事基層管理崗位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目前,高職院校主要采取“訂單式”、“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等人才培養模式。在這些培養模式的影響下,高職院校對于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主要側重于市場分析、經營策劃、經營管理、銷售促進等能力。這種培養模式源于工作崗位對職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企業對知識和技能的需求。
專業課程設置對實現高職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許多高職院校往往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及能力要求設置專業課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普遍開設了《市場營銷學》、《連鎖企業門店開發與設計》、《連鎖經營理論與實務》、《采購管理》、《倉儲與配送》、《廣告理論與實務》、《營銷策劃》等專業課程。從教學環節設置及效果來看,這些課程既有理論教學環節,也有實踐環節,既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又使學生獲得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增強了其實踐能力。但是,檢驗學生能力大小、強弱的標準應由企業根據其崗位技能需求來決定,而非根據教學環節的設置及效果來決定。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能為社會所用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了適應社會需求,高職院校要制定職業化人才培養標準。但是,現有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方面出現了“一高一低”兩個誤區:“高”是指專業定位過高,把培養目標定位為理論型和研究型人才或領導型人才;“低”是指專業定位過低,把培養目標定位為低層次、低技能的操作人員。
連鎖企業的專業人才需求具有多層次性和多層面性的特點,包括戰略管理、財務管理、采購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管理、生產管理、品質管理、物流管理、運營管理等人才。而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當前的定位存在理論知識過于寬泛、專業技能指向過于模糊等問題,這就導致學生什么知識都學、什么技能都掌握一點。如果期望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能夠以一個專業去滿足一個產業的人才需求,最終結果只能是難以滿足企業實際需求。
與專業課程相對應的特色教材較少,給教師授課帶來了一定困難。例如,專業基礎課的教材要么是本科教材的壓縮版本,以理論知識為主,要么是中職教材的延伸版本,片面強調技能培訓。此外,與專業教材配套的實訓指導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現有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目標片面強調理論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沒有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以此提升學生素質。在教學活動的設計環節,強調以教為中心,忽略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3]。
一是明確專業定位。根據高職教育目標,以職業化人才培養標準為基礎,將高職院校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技能應用型中、基層管理人員。
二是找準專業定位。連鎖企業的專業人才需求具有多層次性和多層面性的特點,所涉及的知識面及應用領域比較廣。在該種狀況下,為了使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定位不偏離企業需求這個目標,應對連鎖企業崗位群進行深入剖析,找出各個崗位對所需理論知識及技能的共性和差異性,并以此為出發點設置理論及實踐課程,準確進行專業定位。
三是開發富有特色的課程教材。應根據高職教育目標,準確定位自身的人才培養方向,向上銜接本科教育,向下銜接中職教育,這樣做不僅可以編寫出富有特色的教材,還可以形成從中職教育到高職教育再到本科教育的教材體系。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與連鎖企業合作,根據企業的崗位技能需求,共同開發編寫實訓指導教材。
四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教學目標在強調理論教學的同時,應將理論知識與企業的崗位技能相融合,并以此來檢驗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社會實踐問題的能力。在教學活動的設計環節,應強調以學為主,以教為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創造性。
總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課程建設與改革應以企業人才需求為導向,以專業能力培養目標為基礎,并以前瞻性的眼光來設置專業課程,制定教學計劃和大綱,完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助力產學研。一要為專業的發展尋求可持續模式。在專業課程建設方面,必須不斷地對連鎖企業運營管理模式及崗位群的變化展開深入研究,并與相關連鎖企業開展深層次的互動合作,定期讓學生到企業去實習,并以此作為課程考核的基礎;企業應定期安排符合授課條件的培訓師到學校給本專業學生授課。二要對產學研結合開展深入研究。根據發達國家產學研結合經驗,以校企互動合作、共辦高職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為基礎,對產學研合作的途徑、模式和機制開展深層次研究,形成具有本專業特色的產學研合作途徑、模式和機制。應以產學研為平臺,對百貨商場、超市、便利店、專賣店等多種連鎖經營產業開展研究,形成教學、科研、咨詢服務三位一體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模式,為連鎖企業培養技能型一線經營管理人才,真正做到服務企業。三要通過實踐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為了使教師了解企業、熟悉企業,更好地做到理論聯系實踐,并在實踐中進行教學和科研,提升教學和科研水平,可以利用培訓、咨詢、產學合作、科研、下企業實踐等多種途徑提高教師的實踐水平[4]。在校企互動合作中,要注重培養企業兼職教師,并不斷地在咨詢、科研、教材編寫、授課等方面加強合作,真正做到通過實踐來強化雙師型師資隊伍。
[1]2012-2013中國連鎖零售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報告[EB/OL].http://www.ccfa.org.cn.
[2]雷祺,何慶江.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山東紡織經濟,2008,(6).
[3]晉淑惠.王化冰.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價值工程,2010,(16).
[4]尹衛華.應用型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中國商貿,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