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璐 陳海葉
8月24至29 日,為期6天的西南交通大學首屆“e+創營”暨成都市就業服務管理局創新創業訓練營落下帷幕。據悉,訓練營旨在以學校的教育資源、政府政策資源、校友人脈資源、創投人渠道資源以理論結合實際的課程培訓體系為依托,綜合幫扶創業者解決企業創建和發展期的戰略規劃設計及實際經營問題。

成都市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中心主任張春和參訓學生交流創業問題
“如果我申請貸款,有什么條件限定呢?”“作為一個新產品,如何讓大眾盡快使用?如果推廣不當,出現硬傷怎么補救?”“我們團隊的項目在同類中并不占優勢,通過剛才的使用展示,老師您認為還有什么需改進的地方?”8 月24日,西南交通大學首屆“e+創營”暨2015年成都市就業服務管理局創新創業訓練營開營。開營第一天,授課剛結束,參訓學生紛紛向老師請教,不斷詢問特別關心的創業問題。
據悉,“e+創營”吸引了37 個創新創業團體參加集訓。10余位具有豐富創業實踐經驗的知名企業家、風險投資家、資深培訓師作為指導嘉賓,為同學們指點迷津。擁有超強陣容的“e+創營”為學員們帶來了一場關于“互聯網+”領域的分享盛宴,為參訓學員投身“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提供了重要的智慧支持。
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政府有哪些幫扶政策?如何撰寫一份有質量的商業計劃書?如何尋找創業方向?互聯網項目的商業模式?
對于許多大學生創業者而言,許許多多的問題困擾著他們。而“e+創營”正好給他們搭建一個平臺,通過交流分享讓他們得以獲取更豐富的創業知識和資本。
“現在大學生創業出發點更多偏向于‘互聯網+’領域,所以此次課程設置都是從互聯網經營出發,傳授創業經驗。”成都市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中心主任張春介紹,成都市就業服務管理局轉變思路,首次嘗試與與高校共同開展創業培訓訓練營,主要從互聯網出發,鼓勵和幫助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中,一些有創業能力和意愿的人來“創造工作”。
據悉,訓練營采取“課堂互動+項目實操”的模塊化授課方式,邀請知名學者及創業家校友全程講授,內容涵蓋創業創新意識培養、創業原理與商業模式等創新創業系列課程,協助學員吸取行業成功創業者經驗,結合自己的專業,對可行創業項目進行了解與嘗試,以培養創業意識并提升創業素質,進而提高創新創業大賽質量、提高創業成功率。
NEXT 創業空間創始人之一的賀照峰、是成都最早的一批移動互聯網創業者,挖掘出Camera360、咕咚網等多行業移動互聯網創業潛力股。賀照峰從尋找創業方向、合伙人到股權分配、融資等多方面為同學們做了分析建議;網眾科技創始人兼CEO、省經信委指定創業導師米奇和有著豐富互聯網相關工作經驗的王霏,分析了互聯網項目的商業模式等;東籬資本的創始合伙人郭進也給同學們帶來了“創業與融資”的經驗分享;同時,畢業于西南交大的學子、“元氣包子”的創始人衛濤和西南交大青年校友會常務副會長、四川泰元品牌管理有限公司CEO唐虓、以及畢業于西南交通大學的西南地區成立時間最早且發展規模最大的創新型孵化器“十分咖啡”創始人馬林等人的到來,更是激起了大學生們澎湃的激情,學長與學弟學妹們毫無保留的分享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大四學生涂彬榕(化名)和他的創業團隊也報名參加了此次訓練營,“想了解最新的政策,聽聽老師們的現場指導,也看看別人的創業故事。”涂彬榕介紹,創業團隊中,除他本人外,其它7位隊友都想利用自己的專業,做點軟件技術開發。他說,新開發的軟件是興趣社交軟件,將為各種興趣愛好人群提供討論、交流的平臺,目前軟件已于9 月投入試用。對于資金問題,涂彬榕計劃申請貸款。
剛出茅廬的大學生對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的梳理并不清楚,團隊穩定性也是創業項目較為明顯的硬傷。說起培訓感受,涂彬榕表示受益匪淺。“現在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學生的自主創業,并且不斷地加大創業經費的投入。今天,通過現場政策的宣講、經驗的交流,讓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幫扶新規,這對于正在創業中摸索的我們,無疑是最大的指導。”
“為高校畢業生進行創業培訓,不僅有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還可以營造大學生創業的氛圍,培養學生們的實踐精神、探索意識和創業能力,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成都市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副主任周翠萍透露,本次訓練營活動雖是首次嘗試。但在后期,會根據學校反饋和學生創業效果制定下一步的培訓計劃,爭取逐步推廣到各大高校。

優秀創業者故事展板吸引參訓學生觀看

開營儀式
成都市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副科長陳帥也認為,這一做法激活了就業主管部門和高等院校之間的就業資源,搭建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綠色通道,讓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現了軟著陸。
據了解,入選“e+創營”參加集訓的37 個創新創業團體,都是通過創意創新、整體結構、市場營銷、財務分析等多方面綜合性評審評選出的。
對于個別優秀項目遇到瓶頸,西南交大和就業部門也提供了諸多支持,讓創業者不再感到孤立無援。
“由于大多數創業團體都是沒有畢業的在校生,有些項目甚至毫無實戰經驗,資金和隊伍短缺是一大問題。”西南交通大學教務處副處長董艷云說,為鼓勵學生創業,西南交大建起了近2000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園設有產品孵化室、培訓室和產品展示室,吸引許多學生團隊帶著自己的項目在這里孵化。
在創業園內,一間間玻璃房就是大學生項目“孵化地”。其中,銳度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西南交大三名同學創立的,主營業務為使用模型飛機掛載小型高清攝(錄)像設備,對目標進行航拍。眼下,公司在成都已小有名氣。
不僅如此,董艷云告訴記者,此次“e+創營”活動還推出創業導師計劃,引入早期創投基金,綜合扶持、孵化創業項目、結業者優先入駐西南交通大學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給予長期關注、幫扶的“一條龍”創業服務,真正實現高等院校輸出一人,就業部門培訓一人,社會上就業一人。
對于如何解決大學生創業者的資金問題,成都市就業創業培訓指導中心副科長陳帥說:“現階段,培訓中心對創業還沒有資金支持,如果培訓活動開展效果好,明年將考慮納入預算,劃撥專項資金進行扶持。”
不過陳帥也表示“現在省內優惠政策很多,對于創業項目都有1萬元到10萬元不等的補貼。”根據政府部門出臺的政策,在校大學生和畢業5 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在地方建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內孵化的創業項目,出示連續三個月的繳稅證明,經有關部門確認,每個項目給予1萬元補貼。同一領創主體有多個創業項目的,補貼最高可達到10萬元。
“現在的貸款政策也很給力!”陳帥說,8月底,成都市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有很多扶持創業的“干貨”,其中,成都將向符合條件的創業青年大學生提供額度最高為50 萬元的創業信用貸款,并給予貸款利息50%的補助,這一利好消息無疑是強心劑。
據悉,此次訓練營的優秀創業項目,還將參加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選拔活動。據陳帥介紹,2015 年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時間定于10 月中旬舉行。“通過參加這種大賽,更能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