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陳海葉 蔡 蘭
創新創業
經濟新常態下,新舊增長動力“青黃不接”是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加快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勢,將成為驅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強動力,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緊隨中央科技創新重大部署,貫徹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成都加快創新創業、深化創新驅動發展,于今年2月正式啟動成都“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加快建設全國領先的創業之城、創新之都。
加快以創業帶動就業,以創新促進發展,對于穩定就業形勢、推動成都市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2015年,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持續升溫,一股創業浪潮正在成都如激流般涌動。
天府新區依托“天府創客”打造天府大道創業走廊,郫縣利用閑置樓宇建設“菁蓉創客小鎮”,武侯區結合老街區轉型打造“磨子橋創新創業街區”,一批批創新創業載體建成,支持高校、園區、企業創業發展;設立大學生創業服務窗口、優化大學生創業補貼流程、為創業青年大學生提供額度最高為50萬元的創業信用貸款,一系列政策“紅利”向創業者襲來......
成都從激活創新創業資源、集聚創新創業要素和強化創新創業保障等方面著力,努力打造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如今,成都每天都會新增數百名創業者。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熱潮的引領下,成都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一座令人向往、充滿活力的創業大都市逐漸成型。創新創業也已成為成都提升就業的新契機,成都經濟發展的又一新引擎。
沿著成都的城市中軸線天府大道,一路向南,便能看到全亞洲規模最大的單體軟件園——天府軟件園,被譽為國內移動互聯網創業者天堂的著名創業孵化器。
而這僅僅只是成都的創業一角。
像天府軟件園這樣的孵化園區、孵化大樓、創客空間在成都如雨后春筍般涌出,為創業者提供了優質的創業載體和創業服務。
與天府軟件園相隔46公里外的成都郫縣德源新城,一個屬于青年大學生創業者的“創客小鎮”也在這里生根發芽。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中,成都郫縣提出了獨具自身特色的“創業天府·郫縣行動計劃”。
據悉,“創客小鎮”主要依托縣域內高校聚集、產業聚集等資源優勢,探索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創業鏈條,逐步形成“特色鮮明、支撐有力、結構合理、運轉高效”的創業孵化體系。規劃打造了近120萬平方米的菁蓉創客小鎮,建成了24萬平方米創業園區,加快助推“布谷鳥創業公社”建設,并成功舉辦“創業天府菁蓉匯·郫縣”系列活動。
“全縣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一座令人向往、充滿活力的菁蓉鎮初具雛形。”郫縣就業局副局長蔡昌林告訴記者,目前園區已經引進了國家級光谷咖啡創業投資服務有限公司、成創空間、三創谷等12個孵化器。已簽約入駐219個創業項目,聚集創業創新人才4000余名。
記者前往“創客小鎮”一探本真。進入園區,溫馨舒適的光谷咖啡館里,早已匯聚了許多有“志”之士,他們或是高校大學生,或是企業名士,三人一桌五人一群,或在認真聆聽,或在詳細分享,無數創意的新點子在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交融中產生了。
光谷咖啡是園區引進的12個孵化器之一。談及為什么會選擇落地“創客小鎮”,光谷咖啡成都片區負責人施勇臣坦言,“西南交大、西華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等19所高校都在這里,選擇這里就是因為郫縣境內的大學生資源優勢。”
同樣入駐“創客小鎮”的勘客科技公司,其創始人楊大川剛剛大學畢業,走出校園。楊大川告訴記者,郫縣的創業扶持政策非常吸引人。“公司于5月入駐創客小鎮,剛來辦公室時園區就已經布置好了桌椅,基本是‘拎包入住’。目前,我們所使用的辦公樓,三年之內租金、物管都是全額補貼,不僅如此,園區還配套有青年公寓,步行到公司只要十分鐘。這對我來說,的確是很大的幫助。”
和許多創業者不同,“創客小鎮”還吸引著很多未畢業的大學生。劉然還有一年畢業,但已經開始擔心自己的就業問題了。
“大學生一職難求,如果有條件和創意,不妨自己創業。”劉然說,現在很多政策鼓勵了無數在創業路上“有心無力”的大學生,她希望自己畢業后也開始創業。她告訴記者,目前正打算參加一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無論得獎與否,對我來說都是難得的經歷,也為我以后打下基礎。”
蔡昌林說,2015年,郫縣就業局緊緊圍繞“創業天府·郫縣行動計劃”,以高校畢業生為服務重點開展了一系列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活動。
今年3月14日,郫縣就業局組織的首場“菁蓉匯”校園行宣講活動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舉行。在隨后的一個月時間里,5個創業宣講組走進全縣10所高校開展“菁蓉匯”校園行宣講活動。“這一系列宣講活動充分激發了青年大學生的創業激情,營造了濃厚的創業氛圍。”
不僅如此,郫縣就業局還積極與高校對接。目前就業局已經成功引進40個大學生創業項目(團隊)入駐德源菁蓉創客小鎮,為90名創業成功大學生及時兌現了創業補貼。并與西南交大、西華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高校學生創業培訓,已培訓人員2200余人。“我們還在德源菁蓉創客小鎮設立了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窗口,落實了專門人員,為創業大學生提供便捷的一站式服務。”
看到“創客小鎮”無數創業者匆忙的身影,蔡昌林一臉欣慰。“創客小鎮不僅是創客的聚居地,更是他們的精神樂園。我希望每一位創客不僅要創業,更要享受創業。”蔡昌林說,下一步工作將繼續考慮如何完善相應的配套設施和服務環境,更重要的是政策如何落地,落地之后如何切實地為創業者服務。
除了郫縣“創客小鎮”之外,成都武侯區也致力于將武侯區打造為“精英人才集聚地、創新創業首選區”。今年6月5日,武侯區正式啟動了“青創匯·2015武侯創業爭霸賽”。武侯區廣納賢才,不限地域、領域、團隊,向全國有志創業者拋出橄欖枝,旨在通過公正公平的選拔方式,挖掘出優秀的創業項目。
武侯區就業局局長康景斌介紹,自6月5日啟動以來,青創匯·2015武侯創業爭霸賽采取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方式報名,共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個項目(創業團隊)和50余名創業導師的參與。經過海選、“100 進50”、“50 進25”、“25進7”的層層選拔,最終7支創業隊伍脫穎而出,站到了爭霸賽的決賽巔峰。
年近四十的符家寧也參加了本次“青創匯·2015武侯創業爭霸賽”。“創意第二名,獲得項目獎金3萬元。”不曾想,一個多月后他就站上了這次比賽的領獎臺。
站在領獎臺上,符家寧顯得有點激動,“真的很意外。我本是抱著僥幸心情參加這次比賽,沒曾想一路過五關斬六將竟沖到第二名的好成績。”符家寧告訴記者,激動之余,他更坦然,獲獎的背后更是團隊共同的努力。同時,他還說:“這次大賽不僅是‘選拔’,更是創業者的一場盛會。創業者們在這里碰撞創業靈感、聆聽創業感悟、是互相學習交流的最佳平臺。”
“青創匯系列活動,為成都‘創業天府’行動和‘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注入新活力。”康景斌說,武侯正是借力“青創匯”系列活動,通過線上線下整體互動,挖掘出符合區域產業發展的創業項目,并著力孵化培育優秀項目。“對于此次爭霸賽的優秀項目,經過評審后,將引入武侯區創業園進行孵化,為他們提供成長期必要的創業服務。”
康景斌表示,爭霸賽的選拔只是第一步,隨后還有不斷完善的創業政策以及孵化空間,都是希望能讓真正好的項目和創業者實現夢想。“目前武侯區有青年聚落、八號平臺、武侯創業園等多種孵化平臺,今年還打造了創客空間,對一些優秀的創意項目進行預孵化。”
想創業,但沒有項目?有了項目,卻不知從何開始?相關政策不了解?辦證來來回回跑路太麻煩怎么辦?這些創業的老大難問題現在有了新的解決方法——一站式服務。
2014年8月5日,四川省首個創業就業一站式服務平臺,“圓夢空間”—成華區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服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是成華區整合區內資源,精心打造的集創業指導、創業服務、就業推薦、人才交流、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
據成華區就業局局長張青艷介紹,該服務中心可以幫助高校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失地農民等就業困難人員和特殊群體實現創業夢想。這里可以幫助創業者尋找創業途徑,有創業導師為創業者開啟創業的窗戶,有創業項目超市供創業者選擇合適的創業項目,有創業成功人士為創業者點燃創業激情、助其成功創業,同時還為創業者提供工商、稅務、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代理和服務等。
說起服務中心,如今的美甲店老板李研一臉感激。“剛開始我腦海里的創業是很模糊的,我并不清楚我具體要做什么,更不知怎么辦。”由于創業“有心無力”,李研抱著試試的心情來到服務中心,通過服務中心的創業項目庫,李研開始篩選適合自己的創業項目,并通過大廳里的自助查詢機熟悉了項目和創業扶持政策。
讓李研意想不到的是,確定創業項目后的創業者還可以免費參加區政府舉辦的崗位培訓。在服務中心導師團的指導下,李研參加了政府為她“私人定制”的崗位培訓。創業理論、職業技能訓、創業實踐指導、創業扶持政策……參訓后的李研受益匪淺。
李妍說,通過培訓她了解了第一步要如何做,如何發現和適應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如何順應互聯網+的大趨勢等業務知識。為了獲得實地經驗,她還到服務中心為她聯系的美甲連鎖店體驗學習。“有了經驗和市場經營思路,我豁然開朗,培訓結束后便風風火火地干了起來。”
在服務中心,像李研一樣通過政府指導幫助后走上創業路的多達200余人,帶動了至少1000余人就業,從服務中心獲得崗位者更是數不勝數。
“創業是就業之源,在創新就業服務工作中,要讓群眾少跑路,就得讓數據多跑路”。成華區就業局局長張青艷表示,一站式服務窗口為就業創業者開啟就業服務“綠色通道”,真正為就業創業者搭建了一站式服務平臺。
張青艷說,下一步區就業局將著手在“圓夢空間”中建立一個專業培訓教室,豐富“圓夢空間”的功能。同時,將聯合區社科聯,聯合區內高校、培訓學校,在現有創業培訓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定項式創業培訓”實際,編纂一部觀點領先、體系完備、實用性強的創業培訓教材,并力爭在全市推廣。不僅如此,還將充分發揮“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中心”作用,提供人事代理、就業培訓、崗位推薦、就業援助等多元化服務。同時,力爭打造“政、校、企”合作參與的創業孵化基地,與大學生創業園形成“互補”,切實做好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工作。
一葉而知秋。成華區、武侯區和郫縣在創新創業路上的積極探索僅僅是成都“創業天府”大氛圍、大動作下的小小縮影。在創新推動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戰略背景下,成都正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向著建設創業之都的目標而發力跨越。
今年8月,成都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緊密結合創業和就業,著力于深化改革、創業扶持、就業服務、稅費優惠等方面,全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奮力打造一流創新創業環境。
“本次出臺的就業創業綱領性文件,其中有8條直接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都市就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意味著成都將把創業和就業緊密結合起來,以創新推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創業帶動就業,有利于緩解就業壓力。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高校畢業生人數也逐漸增加,據教育部統計數據,2015年高校畢業生達749 萬人。因此,鼓勵大學生創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正是解決就業問題的重要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