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蓉
摘要:隨著我院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生招生人數增多,以我院學生人群為例,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友及社會適應等方面表現得不太適應,就其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相關的老師應該如何解決。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措施
高校學生入學時年齡一般在17-23周歲,與中學生相比,他們的思想正逐漸邁向成熟,認知也在不斷地提升,但是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情緒波動比較大。在當前多元的社會化思潮、社會壓力之下,心理上正處于走向成熟的大學生在其成長的歷程中,會遇到學習、交友、愛情、擇業、社會適應等一系列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心理健康,突現心理危機,有一部分大學生不能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不主動求助于他人,最終釀成悲劇。針對學生出現的這些問題,我校建立了以心理咨詢室為中心的學生心理工作輔導員隊伍,對這部分同學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一、影響我院學生心理健康因素
近些年來很多新聞報道大學生由于社會適應差,愛情方面不如意、學習遇到困難時選擇輕生,這些都是由于心理健康不完善導致。為此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因為心理健康關系到學生健康成長與否及提高教育質量關鍵,所以我院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在:
1、對于大學生活表現得不適應
當代大學的隊伍主要由90后組成,并且大部分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由于受成長和家庭環境的影響,大部分學生表現得比較自我、獨立能力比較差,集體主義感不強,缺乏積極主動性。在家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被家長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來到大學宿舍生活,離開家人的照顧、關心和關注,表現得很不適應。
2、交友方面表現得不適應
由高中踏進大學,有些學生是第一次離開家,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必須重新調整適應,去尋找新的友誼。但是作為家里的核心人物,在家唯我獨尊的性格,相互不讓,我行我素的性格在交友的過程必然產生矛盾。情緒豐富脆弱,缺乏良好的人際適應能力。他們會在高興得時候表現得很雀躍,但是受到打擊的時候會變得很悲傷,在交往過程中無時無刻都帶著個人的情況色彩,對待事物和他人缺乏正確的判斷,就容易在交往過程中起沖突,長期的沖突容易造成矛盾的積聚,從而使到人際關系的緊張。人際關系的緊張又會引發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問題。
3、學習方面表現得很不適應
高中采取一個章節花幾天時間來講述的教學方式,而大學教學主要是以自學為主,老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一節課可以講述幾個章節的內容,這就需要學生利用課外的時間自己好好學習和消化,但是有些同學一下適應不了教學方式及老師講課的速度。曾經有位學生因為中學沒接觸過計算機,上到大學的教學方式和中學又不一樣,一下子接受不了,然后又因為本身自己身體方面的原因,表現得特別自卑和緊張同時情緒也表現得特別不穩定,也因為計算機學習的事情經常打電話和家里訴說自己學習困難的情況。
4、就業壓力
1999年高校擴招,普通院校的增幅達42%,學生現在又實行雙向選擇制度,公司對畢業生的生源要求比較高,學生對現在的就業形勢不了解,自己的就業目標不明確,因此高校學生也面臨就業方面的壓力,還有較好的公司對學位還有學生的素質要求又比較高,造成學生扎堆面試的現象,形成競爭壓力大的現象。加上學生本身的主觀因素,現在大多數學生來自獨生子女的家庭,在家由父母一手包辦,所有一切事務都安排得妥當,學生在平常當中沒有經受過一些挫折,抗壓能力表現得異常差,有壓力的時候又不善于尋求幫助,不能很好地得于解決。
5、家庭方面的原因
高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有城市的,有農村的,有單親家庭的,有富裕的有家庭貧困的,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學生性格的缺陷。有些貧困的同學因為家庭方面的原因自己會感到特別自卑,不愿意和別人交流。一旦遇到挫折困惑又不及時尋求幫助,采取比較極端的方式,最終釀成悲劇。
6、自身身體方面的原因
部分同學由于自身身體方面的原因,長期受疾病的困擾,使得自身無法正式靜下心來學習。曾經帶過一位學生因為小兒麻痹,自己感到特別自卑,感覺全世界都用另外一種眼光看待他,鄙視他的態度,為此采取封閉自我,不主動結交朋友。
二、針對相對應的心理因素,采取相對應的措施
1、學生心理檔案
建立一個規范健全的學生心理檔案,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包括個人的一個基本信息、家庭成員關系、社會關系及個人興趣愛好、對入學的新生采取心理健康測試,針對測試出來的結果根據分值的不同進行分類管理,這樣根據心理檔案可以及時發現心理有問題的同學并且具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如入學的時候遇到大學生的適應問題,對大學生活感到迷茫困惑問題,情感就業等相關方面的問題。對這些問題的學生給予相應的幫助,邀請師兄師姐以過來人的身份來告訴學生自己當時是怎么渡過迷茫期,怎么適應大學生活的和,如何處理相關的情感方面問題的,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不斷地更新本班學生的心理檔案,如舉行活動,或者針對哪個學生突出的問題進行了聊天,都會及時地對檔案進行更新。
2、開設相關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
通過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人際關系心理學、心理學與生活等相關課程,使學生對心理學知識有了進一步了解,可以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心理發展,在人際交往中如何尊重他人和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怎么樣更好地提升在人際交往中的品德修養,正確地認識兩性關系,使之可以很好地處理兩性關系及生活、學習之間的問題。在遇到突發狀況的時候可以及時地自我調節,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情緒,起到預防作用。也提高了自己對問題的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3、舉行相關的心理健康活動
由學院統籌有關心理學的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使得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活動及講座結合在一起,加深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認識。我院的心理咨詢中心主辦了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月活動,通過板報、廣播、主題班會、心理劇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創造條件讓更加多的同學參與到活動中來,促進學生間的交流,也促使學生科學健康地認識心理學知識、形成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同時在有趣的活動互動中提升自身的心理學知識。所帶的班級還定期舉行講座及看一些有關心理方面的電影,讓更加多的人重視心理方面的問題,提升了解心理健康知識的積極。
4、心理咨詢方式
過去的心理咨詢的方法都比較單一,出現情況的學生都往心理咨詢室那送,輔導員對心理咨詢那塊不怎么了解,學生對心理健康的概念很淡泊。針對以上情況形成學生—輔導員—二級心理輔導站站長—學院心理咨詢室,針對學生開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講座,讓更加多的學生通過講座活動了解心理健康的定義,讓學生通過這些講座及活動發現自身及周圍的同學的心理健康問題,為干預和治療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校對輔導員進行定期培訓,因為輔導員是對學生接觸最多的老師,經過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和技能更早地發現學生當中的一些問題,同時也可以及時地進行干預和治療,避免了一些悲劇的產生。
綜合分析學生造成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因,采取綜合治療的措施,我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可以得到及時干預,從而遏制了一些不必要發生的事件。
[參考文獻]
[1]孫宇飛,從心理角度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應注意的問題[J];產業與科技論談.2013(12).24:255-256
[2]王濤濟.當前高校學生心理社團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J];管理研究.2009(28):109-110
[3]張冰.對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思考.當代大學生.2006-09-28:16-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