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峰
摘 要: 文章探索當代中國工筆畫產生超現實主義傾向的原因,分析該藝術現象實為通過中西藝術融合改良中國畫的實質。當代中國畫家們應該從中得到啟示,在保持中國畫民族精神的原則基礎上借鑒、吸納西方藝術流派精華,使中國工筆畫藝術取得長足發展。
關鍵詞: 中國畫;工筆畫;超現實主義;融合
中圖分類號:J802 文獻標識碼:A
超現實主義是西方重要的文藝思潮和現代藝術流派,曾對現代藝術產生深遠的影響。超現實主義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的法國,以安德烈·布勒東(Andre Breton)為思想領袖。超現實主義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為理論基礎,以探索人的內心現實為途徑,力求達到客觀現實與人的精神現實的同一。超現實主義者反叛理性、美學和道德等傳統觀念,通過表現潛意識領域,即夢幻、直覺、幻覺釋放真實的自我,使人“擺脫理性文明對人類自身的束縛,獲得完整意義上的解放和自由”[1]。
20世紀二三十年代,超現實主義作為西方現代主義藝術的一支傳入中國,但由于時人對超現實主義的認識尚為膚淺,相關作品并未產生廣泛的影響。直到改革開放帶來全面的思想解放,“八五新潮美術”運動掀起了打破傳統的藝術狂潮,在那些新鮮奇特的架上、觀念藝術作品中人們再一發現了超現實主義的側影。如今,超現實主義的因子終于滲透到古老的中國工筆畫創作之中。近年來, 中國工筆畫壇崛起了徐累、崔進、張見、高茜等一批中青年實力畫家,他們以其作品中強烈的超現實傾向著稱,在學術上、商業上均取得一定成就,甚至將工筆畫引入當代藝術的范疇。當代工筆繪畫中超現實主義傾向的產生具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它是在中國畫體格轉型的訴求之下,中國畫家對于西方藝術有益因素的理性吸收和借鑒,是中國畫家為順應新型社會文化條件而作出的一種探索和嘗試。
一、中國畫發展的內在訴求 動蕩不安的20世紀為中國社會帶來了政治、經濟、文化的全方位變革。中國傳統繪畫體系與新型社會、文化環境存在諸多矛盾,曹玉林在《當代中國畫體格轉型》一書中將之歸納為“中國畫舊的語言體系與新的表現內容的矛盾”等“當代中國畫的四大矛盾”②。崇尚精神內涵的特點和文人優雅的審美趣味使中國畫得以傲立于世界藝術之林,但文人畫帶來的農耕式的繪畫題材漸漸脫離了當代生活,中國畫的體格轉型已成為許多中國藝術家無以回避的課題。 當代超現實主義傾向的工筆畫傳承了中國傳統繪畫崇尚意境、清新幽遠的格調,在思維表達方式和創作對象上則取用西方超現實主義的素養。簡言之,超現實主義傾向的工筆畫是超現實的“畫什么”和中國傳統的“怎么畫”的巧妙融合。這種中西融合充分考量了中西藝術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是立足本土文化精神的藝術實驗。
二、超現實主義理念的吸引 超現實主義之所以能夠產生廣泛影響力,是由于它“摒棄以往固定習慣,并受擴大創造性的藝術原動力的驅使”[2]。面對現實世界,超現實主義理念有其不守成規、大膽活躍、充滿想象力的判斷。將這種開放的思維引入工筆創作中,畫面內涵和繪畫題材因此產生了極大的突破。超現實的工筆畫通過物象的奇特組合和設計怪誕情節來傳遞作者的思維活動,新奇的圖像突破了日常的視覺習慣,能夠瞬間抓住觀者的視線,而圖像中的象征、隱喻意味也易于引起當代觀眾的共鳴。相關工筆畫的超現實立意,不僅擴展了中國畫的表現對象,那些新鮮的圖像語意和其中透露出的當代人的種種心態更是解決了傳統題材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矛盾,提升了中國畫的多樣性并擴充了這門藝術的發展可能。善用超現實觀念的徐累甚至被評論為有著“使傳統工筆畫真正轉型為當代的藝術”[3]的貢獻,可見超現實主義啟迪下的“畫什么”的嘗試獲得部分業界人士的認可。
三、超現實與中國傳統的自然結合 超現實傾向的繪畫,其在觀念上的突破,即“畫什么”的解放能夠緩沖新型文化環境對于傳統繪畫語言的革新壓力,為中國畫原有審美體系、繪畫表現技法余留了較大空間。這是超現實主義得以與中國畫融合的又一內因。 超現實主義借由怪異的表現對象呈現個體思維的表達方式,它的迷人之處在于僅憑“畫什么”便能反映社會個體心理并打動觀者,至于“怎么畫”,超現實主義并不苛求繪畫性,在繪畫語言方面為借鑒者余留了發揮空間。工筆畫借鑒超現實主義的“奇念”,憑借“畫什么”為中國畫帶來當代的“新意”,由此,“新意”之下的傳統技法與審美情趣便成為了富有“新意”的傳統,不再成為體格轉型中的主要矛盾。這種對“畫什么”的新嘗試其實變相構成了對中國傳統志趣面貌的保護。中國工筆畫歷來擅長細致入微地再現客觀世界,早在宋元時期,工筆花鳥畫的寫實技巧便已達到了相當高度,無論其精湛的再現技藝還是高貴雅致的意趣皆令今人嘆為觀止。這種長于再現的能力正好與自然主義的超現實主義通過寫實技巧表現物象的藝術語言不謀而合,同時由于超現實主義在繪畫語言方面的寬松性,中國傳統的表現技法和審美情趣在描繪超現實情境時得到了較為完整的保留。于是當代的超現實工筆畫在“怎么畫”的課題范圍內,盡可能地延續著中國傳統繪畫風貌、展現傳統文化豐富的精神內涵。在那些奇麗的畫面中,筆者依舊能夠領略到傳統工筆具有的精致樣式、古典線條、微妙暈染以及美妙的構成。高茜筆下的蝴蝶花卉令人聯想到錢選、趙昌筆意的妙處,張見描繪的棕櫚樹棕宛如唐代駿馬的鬃和尾,徐累的中西合璧富有明清界畫的色彩,何曦表現假山機理的皴法深諳明清山水的奧妙……傳統的意趣和作品賦含的中式世界觀使得超現實主義的工筆作品在構思上賦予時代感的同時彌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高古情調。開放、思辨地運用超現實主義的“奇念”使得中國工筆畫在借鑒它的同時能夠較好地保留本民族藝術特點,是兩者得以融合的根本原因。綜上,超現實主義傾向的工筆畫在中國當代畫壇可謂一道獨特風景。雖然這種創作傾向存在時間尚短,相關藝術家并未成立藝術團體,不構成藝術流派,相關藝術家未來的發展還不能判斷,而且這種中西藝術融合僅多見于工筆范疇內,但其創作的總體傾向是立足于中國繪畫精神的。它豐富了中國畫的藝術面貌和內涵,為中國畫發展增添了一種可能。同時,這些活躍的中青年藝術家的成長為中國畫壇注入了一定活力。在中國文化語境變更情境下、中國畫體格創新的呼聲下,工筆畫家們所做的這種繪畫嘗試,展現了我國中青年藝術家們的新觀念和藝術潛力,對于中國工筆畫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責任編輯:徐智本)
① [ZK(#]《當代中國畫體格轉型》,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版,第61-95頁。作者將當代中國畫的四大矛盾總結為:中國畫的精英性質與大眾化趨勢的矛盾、中國畫的傳統觀念與現代精神的矛盾、中國畫的藝術趣味與視覺化取向的矛盾以及中國畫舊的語言體系與新的表現內容的矛盾。
參考文獻:
[1][ZK(#]老高放.超現實主義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35.
[2]徐累編.夢幻的彼岸[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55.
[3]朱朱、徐累.“世界的軀殼”——徐累訪談錄[J].東方藝術,2006,(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