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紅++李恩忠++翟鈺佳
摘 要: 勝浦三寶是民間藝術瑰寶,必須加大傳承力度。文章論證了勝浦三寶由鋼琴輔助化傳承的現實意義,并通過論證勝浦民間藝術傳承與社區課程開發間的通融性,進而提出了鋼琴在社區課程開發中進行輔助化傳承的方案建議。文章旨在通過研究勝浦三寶、鋼琴輔助傳承與社區課程開發三者間的相互關系,為民間藝術的傳承提供新的思路見解。
關鍵詞: 音樂藝術;鋼琴教學;勝浦三寶;鋼琴輔助化傳承;社區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識碼:A
勝浦三寶是江南蘇州地區吳縣勝浦一帶的民間藝術形式。其中,勝浦山歌是農民在勞動生活時演唱的民間歌曲;勝浦宣卷是一種祈福性質的說唱藝術,是在廟會典禮、婚慶場所、壽誕宴席上演唱的一種曲藝藝術;勝浦民俗服裝,在稻間勞作中具有遮陽防蟲功效,是青年人互相表達真摯感情的視覺體驗,是民間生老病死重大事件的見證者。勝浦三寶的傳承工作在新時期社會環境下可以革新:從勝浦三寶傳承的影響角度分析,廣大人民群眾應是傳承的主體;從勝浦三寶的傳承方式分析,運用現代化的鋼琴音樂教室、依靠現代教唱樂器鋼琴進行傳承教學是目前傳承工作進入社區的最為可行的措施;從勝浦三寶傳承的科學系統性分析,傳承工作應該緊密結合社區課程的開發,而社區課程開發也應充分利用勝浦三寶的民間音樂資源與服飾資源,形成合理清晰的教學體系,從而使教授社區課程成為勝浦三寶傳承的中堅力量。
一、勝浦三寶鋼琴輔助化傳承的可能性 首先,探究事物的藝術本質。雖然,勝浦山歌、宣卷是唱詞音樂,而鋼琴音樂是無詞音樂,但兩者在藝術表達上都體現了音樂對人內心情感世界的調動作用,鋼琴可以從情感表達角度輔助傳承勝浦山歌與宣卷。
其次,探究藝術傳承的實踐經驗。鋼琴在戲劇傳承中已經有了類似的輔助傳承經驗。勝浦山歌與宣卷的傳承,同樣需要現代科學化的練聲與教唱,鋼琴可以作為伴奏教唱樂器輔助傳承勝浦山歌與宣卷。再次,探究藝術傳承中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的統一性。勝浦山歌服飾是以包頭、撐包、拼接衫褲、作裙作腰、卷膀、百納鞋為主要裝飾,是稻間勞作山歌及談情說愛山歌的穿著樣式。勝浦宣卷服飾是袍、褂等祈福裝飾,是伴隨人民生日、婚姻、去世等重大事件的祈福歌曲,以敘事為主。無論何種服飾,都是勝浦“稻作文化”的產物,是傳遞勞動美、愛情美、幸福美的視覺藝術形式。穿著勝浦服飾演唱宣卷與山歌,表達了勞動人民的內心情感,是視覺與聽覺的統一。鋼琴演奏時,無論是鋼琴演奏者腦中呈現的畫面還是演奏時的肢體語言,或是演奏者的舞臺服飾都與鋼琴聲響融為一體,因此鋼琴藝術也是一種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相統一的藝術形式,鋼琴可以從視覺傳達角度輔助傳承勝浦民族服飾。
二、勝浦三寶鋼琴輔助化傳承的必然性
首先,勝浦山歌與宣卷的傳承必然依賴鋼琴。勝浦山歌與宣卷的傳承離不開教唱,鋼琴有提供音準、統領節奏等作用,鋼琴在音樂課堂作為教唱樂器的核心地位已經毋庸置疑了。因此,勝浦山歌與宣卷的傳承教唱活動必然依賴鋼琴的輔助教學。其次,從服裝視覺與音樂聽覺的關系分析,傳統的勝浦服飾總是與相應的音樂形象緊密相聯,以《耘稻歌》《耥稻歌》為代表的勞動音樂形象就是與帶有功能性防護性的“八件套”視覺形象相統一的;以《結識姐妮隔塊田》的情歌音樂形象是與帶有刺繡的服裝視覺形象相統一的;以《螟蛉寶卷》《賢孝寶卷》的尊老音樂形象是與袍、褂等禮儀服裝的視覺形象相統一的。
再次,鋼琴的輔助化傳承可以更好地向世界展現勝浦山歌與宣卷的藝術魅力,使勝浦山歌與宣卷煥發新生命力。
三、勝浦三寶傳承與社區課程開發的通融性 首先,在現代社會,人的教育已經是終身教育,我們的社會也是學習化社會,在此基礎上各類社區課程被開發,“社區課程”就是為了實現社區某類教育目標,在社區環境中得到的旨在促進社區人員全面發展的教學性經驗及其教學設計。其次,以“傳承勝浦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重要內容的社區精神文明建設需要相關社區音樂課程的扶持。勝浦社區在行政職能的教育領域,應當擔負起民間藝術傳承的重任。
再次,社區傳承類課程的開發將推動勝浦三寶的傳承工作。
四、鋼琴輔助傳承與社區課程開發的相關性 勝浦社區勝浦山歌與宣卷的傳承性課程開發需要載體。其中,掌握音樂課程素材的民間藝人、音樂專業工作者和社區工作人員是個體載體,勝浦地區群眾自發組織的各種音樂團體是生命載體。此外,勝浦三寶所在地區社區的課程開發還需要非生命載體,鋼琴作為非生命載體,可以提供諸多載體支持。總之,勝浦三寶的傳承式課程開發離不開鋼琴這一非生命載體的輔助支撐。
五、鋼琴輔助傳承下的社區課程開發實例
教唱課[]1.教師利用已經整理好的鋼琴伴奏譜例教材教唱,并在教唱時利用鋼琴定調,規范音準,反復練習。在教唱過程中,要注意在鋼琴的輔助下科學地練聲,注意地方語言運用。2.結束教唱時討論發言,分析眾山歌間的風格共性,演唱特點,并討論勝浦山歌在新時期發展的創新思路。[]1.演唱者是否會隨著鋼琴大聲并有感情地演唱,語言使用是否恰當,節奏演唱是否準確。2.學習者這能否理解性地欣賞傳統音樂,能否針對山歌的傳承發展形成自己的思路見解、提供良好建議意見。[]1.提供標準音高,節奏支撐。提供檢驗標準。2.輔助現場演奏,提供對比曲目音響。[BH]欣賞課[]1.教師出示各類勝浦民俗服飾的PPT幻燈片,同時在欣賞服飾時由鋼琴教師演奏相應藝術風格的勝浦山歌或宣卷,讓學生體會服飾視覺形象與音樂聽覺形象的統一性。2.鋼琴教師演奏某段勝浦民間音樂,讓學生判斷其聽覺形象特點,并在服飾相配上給出合理的建議。[]1.學生能否體會鋼琴提供的聽覺形象與服飾提供的視覺形象間的統一性。2.學生能否對新時期下如何設計出更符合勝浦傳承新曲目的勝浦民俗服飾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1.提供鑒賞音樂片段。2.提供對比聽覺形象。舞臺實踐課[]教師利用鋼琴輔助排練新創作的勝浦山歌節目,包括訓練演員的臺風,舞臺適應性以及積累舞臺經驗。學生排舞穿著相適應的勝浦民俗服飾。[]能否在舞臺訓練時即時傾聽鋼琴伴奏并演唱,能否配上姿態動作舒適歌唱,能否與隊友間形成演出默契。[]輔助舞臺排演伴奏,提供音響,簡化排練過程。
六、鋼琴輔助傳承下社區課程開發的現實意義
首先,此類課程貼近老百姓生活,提高了他們對傳統音樂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又激勵社區不斷地開發出貼近人民現實生活的課程資源,服務于勝浦三寶的傳承工作。其次,社區課程與學校課程、家庭課程一起形成的終身教育,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滿足了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文化教育需求,同時,社區課程的開發提高了整個社區居民的凝聚力,促進各行各業的交流。再次,鋼琴的輔助傳承使得整個傳承課程開發更為便捷有效,更符合藝術傳承的特性,體現了中西結合的特點。同時,鋼琴二度創作下的輔助傳承加入了中國傳統審美元素,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民間瑰寶,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強大。 (責任編輯:帥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