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永明
根據有效匯率指標,自2011年以來,我國人民幣已經累計升值超過30%,自2014年7月至今升值超過12%。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人民幣有效匯率自2005年以來升值了38%,自2013年9月以來升值了9%。伴隨著人民幣的升值,我國出口出現持續低迷現狀,甚至在2015年上半年出現負增長狀態。根據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經濟研究亞太區聯席主管研究認為,自1993年至2014年間,每當人民幣實際匯率上升1%,出口增速將下降1.5%。盡管實際上貿易出口受到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但匯率對出口會產生重要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
一、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歷程
(一)實際人民幣匯率指數保持波浪型上升趨勢
實際人民幣匯率指數可以反映我國人民幣匯率的變動趨勢:當指數曲線走高時說明人民幣升值,而指數走低時人民幣貶值。從復旦大學2015年金融研究院公布的統計數據可知,2000年1月至2001年3月,匯率指數不斷上升,人民幣呈現升值狀態,人民幣實際匯率指數從100.26上升至114.74;2001年4月至2005年8月,指數緩慢下降,人民幣貶值,人民幣實際匯率指數下降至96.46;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人民幣匯率又保持了高速的升值趨勢,人民幣實際匯率指數上升至126.41,這是因為央行于2005年7月改變匯率制度,實行以市場供求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有序調節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幣不再只釘住單一美元,形成具有彈性的匯率變化制度的結果。這種制度下的匯率變動雖然符合市場規律,但是對出口貿易將產生嚴重的影響。2008年在金融危機和人民幣雙重沖擊下,我國出口貿易受到嚴重影響,大量出口企業破產倒閉。為此,2008年7月,為了出口貿易的穩步發展,為了整個經濟的穩定發展,央行再次對匯率政策進行調整,恢復把美元價值作為核定人民幣匯率的唯一標準,在這一政策的作用,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人民幣開始升值。但2010年我國經濟從金融危機中恢復后,央行再次推進匯率形成機制,重新實行以市場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匯率調整的制度。這時人民幣繼續升值,并延續至今。截止2015年10月,人民幣實際匯率指數已經上升至156.96。綜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匯率制度改革是促使人民幣升值的重要原因,但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國人民幣升值順應了市場規律。
(二)從年均人民幣匯率變化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在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的變化規律
我國人民幣匯率在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的變化規律。1978年至1984年為我國人民幣匯率波動變化的不穩定階段。1978年以來“布雷頓森里體系”徹底解體,西方普遍實行浮動匯率制度,我國在這一時期頻繁調整匯率,實行加權貨幣的方法來維持人民幣的穩定。但由于過去我國物價由國家控制,價格體系存在嚴重失調,國內外物價相差懸殊,這導致很多外貿企業出現虧損現象,為此,我國開始實行外匯內部結算價機制??偟膩碚f,這一時期匯率呈現不穩定現象: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顯示,1985年至1994年,我國人民幣匯率處于快速變化的階段,從1美元兌換3.45元人民幣上升至8.62元;1995年至2011年我國人民幣匯率處于下降階段,從1美元8.35元人民幣下降至6.46元;2011年至2014年又呈現快速的升值趨勢,從1美元兌換6.46元人民幣下降至6.12元。總體來說,從年均人民幣匯率變化情況來看,人民幣匯率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的變化規律。
二、人民幣匯率變化對出口商品價格的影響分析
(一)出口商品在國際市場的銷售具有不同的價格彈性
匯率必然會對出口商品的價格產生重要影響。這是因為出口商品的價格折算成出口目的地國家的貨幣參與目的地市場的競爭。如果企業生產商品的原材料來自于國內(包括其他環節),那么匯率對實際生產成本沒有影響,但是如果換算成外幣,那么其成本就會顯著增長。例如我國生產成本為80元的出口商品,在升值前換算成美元價格為8美元,但如果人民幣升值,1美元只能兌換8元人民幣,那么80元的出口商品在美國的價格就會從8美元上升之10美元。但是在實際競爭中,價格與市場需求量的關系不是直線,市場需求量的影響往往與價格彈性相關。價格彈性較高的出口商品,其匯率變動對價格產生顯著影響,但是不會對出口貿易產生影響。在國際貿易中,糧食、水果等非必需品價格彈性往往較大,而工業原料、能源等必需品價格彈性往往很小。這是因為糧食、水果、蔬菜等產品可以迅速的在其他國家找到替代品,而工業原料比較難以找到合乎質量要求的替代品。一般來說,市場競爭激烈的產品,供過于求的產品,技術含量低的產品,往往比較容易找到替代品,價格彈性很大。一般高科技產品由于缺乏替代品其價格彈性較小。我國出口商品以低技術含量的工業制品為主,是國際產業鏈條的尾端,因此其價格彈性非常大。由此,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度變化產生的價格沖擊會對產業形成巨大的沖擊。
(二)出口商品的成本構成來源不同
匯率會直接影響出口商品的銷售價格,同時也會影響與出口商品相關的原材料價格。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原材料,而不同的原材料具有不同的價格彈性,因此匯率對其出口價格的影響也會呈現不同。我國很多出口商品原材料源于進口,匯率變化會影響進口材料的價格:一方面匯率會直接對進口原材料價格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匯率會直接對出口商品價格產生影響。例如,假設我國手機制造原材料全部來源于美國,原料成本是8美元,換算成當期人民幣為80元,如人工等其他成本為80元,成本總共為160元,換算成美元為16美元。如果人民幣升值,1美元只能兌換8元人民幣,原料成本依然是8元,換算成當期人民幣為64元,人工等其他成本依然為80元,因此總成本總共為144元,如果換算成美元價格18美元,因此價格上漲了2美元。假設原料全部來源于國內,那么價格將上升至20美元。因此,由于匯率對進出口價格的影響是相反的,對于原材料來自于進口的企業來說,其出口商品價格的影響會被抵消一部分。也可以看出,匯率變動對價格的影響效果與進口成本在整個成本的比重成反比,比重越小,匯率變動對商品價格的影響越大;而比重越大,匯率對出口商品價格的影響就越小。由于我國很多出口型企業為代工企業,其原材料、設備等都來自國外,產品加工后再出口,因此進口成本在商品總成本中占比非常大,這也是我國貿易收到匯率影響較小的原因。但是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我國出口商品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主要來自于國內,那么匯率的調整必然會對出口價格造成較大的影響。
(三)匯率變化會改變企業的采購選擇
人民幣的升值會降低進口產品的價格。企業在權衡利益時,必然考慮到成本因素。當人民幣升值,產品市場必然受到進口商品價格下降的沖擊,企業在基于成本與盈利的目的就會改變采購來源,從國內采購原料轉向為從國外采購原料。因此,出口商品中進口成本的占比會顯著上升。這種變化會降低匯率對出口商品價格的影響。由此也可以看出,人民幣升值會大幅度促進進口貿易,但是不會對出口商品的價格、出口貿易形成顯著的影響。對于出口企業而言,材料來自進口的比例越高,人民幣升值對其利潤的影響就越小,而比例越低影響越大。人民幣升值并不能對所有企業的采購選擇產生重要影響,這是因為國際貿易并不是完全開放的。政府為了保護本國市場,會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從而降低匯率對本國產品的沖擊。此外,部分商品需要的原材料價格彈性較小,其在國際市場很難找到替代品,因此環境會限制其采購的選擇性。這種限制會維持匯率對出口商品價格的影響度。
(四)企業的自主性作用會影響匯率對價格的作用
匯率雖然是在宏觀環境形成,但是企業對出口商品的定價并不是毫無控制力。因此出口企業在面對匯率變化的沖擊時,并不是被動的將匯率變化全部傳遞到出口產品的價格上,而是根據各種可變性能動的對出口商品進行定價,通過各種措施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因此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對價格的傳導效應也不是一條直線的正比或反比關系,即人民幣匯率按照多少的比例上升或下降,產品價格就會按照多少的比例上升或下降。而是在多個宏觀影響因素和微觀企業各種選擇下形成了匯率與商品出口價格的曲線關系。人民幣升值雖然會對企業形成暫時的影響,但是價格和成本因素會迫使產業優勝劣汰,各個企業會盡力發揮優勢、不斷創新而提升競爭力,試圖在競爭中取勝。人民幣升值對于條件不好的企業是威脅,但是對于條件好的企業是機遇。獲勝的企業經過優勝劣汰的洗禮生產水平會得到大幅度提升,并能更好的融入國際貿易大環境中。
三、人民幣匯率對出口商品價格的傳導效應分析
(一)匯率對最終商品出口價格的直接傳遞作用
不同的市場匯率對價格的傳遞不一樣。匯率直接決定商品出口價格在于其是在供過于求的市場環境中,要素、產品能夠在各個區域自然流動,產品之間差異性不大,消費者對產品的選擇性偏好不強。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市場中,以同一種貨幣核算,其價格高于市場價格,那么其銷量為零。這時候出口商品的價格不能按照匯率進行變動,因此企業只能自行解決成本匯率帶來的價格影響。假設企業生產一臺手機,成本800元人民幣,以1美元兌換10元的匯率,在美國市場以80美元進行銷售。當人民幣升值,1美元只能兌換8元,那么在美國市場必須以100美元的價格銷售,出口企業才能維持原來的盈利水平,但是市場是完全競爭市場,企業不能隨意提高價格,因此其只能選擇繼續以80美元的價格售出。導致這樣結果的原因主要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國際市場存在是市場分割,企業產品銷售的目的地不能隨意改變,企業產品要進入或者退出一個市場都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二是企業產品與市場其他產品過于相似,在市場中缺乏顯著的優勢,不能引起消費者的特殊偏好。
(二)商品成本構成引起的匯率對價格的直接傳遞
即使目的地國家的市場為完全競爭市場環境,價格一致,產品一致,但是由于匯率對進出口產品的影響是相反的,因此出口企業也有改變其損失或者提高其收益的可能性措施。商品的成本一般源于兩個方面:人工耗費和物資耗費。國內生產的產品人工耗費是按照人力資源的市場價格,因此主管調整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企業可以調整物資耗費。在匯率變化人民幣升值時,國外產品會以較低的價格進入本國市場,企業可以提高國外物資的采購量來降低生產成本。這其實也說明匯率對產品的生產成本產生了影響,進而影響到價格。這種價格影響也是直接的,因為匯率是直接作用到進口商品,然后轉嫁到出口商品中。實際上,人工和物資之間存在替代關系。如果人民幣升值,那么企業可以以更加優惠的價格取得國外先機的技術設備,從而降低人工成本和物資成本。
(三)價格彈性引起的匯率對商品價格的間接傳遞
在現實的市場環境中,資源不能自由流通,區域之間也就存在不同的資源優勢和劣勢,這會導致企業不愿直接改變出口價格,而是保持原有價格,因為企業生產的產品具有高技術含量或者高稀缺性,在市場中很難找到替代品,而消費者必須購買其產品才能生活或者維持生產。價格彈性的作用不是說匯率變化沒有傳遞到商品本身上,而是傳遞的結果被隱藏,沒有反應在價格上,卻反應在消費者身上。假設我國有一臺技術設備,生產成本為8000元,如果按照1美元兌換10美元的比率,在美國市場價格為800美元,但是如果人民幣升值,1美元只能兌換8元人民幣,那么換算成美元,在美國市場必須以1000美元進行出售。因為美國消費者認為這個設備為必需品,并且找不到其他的替代品,那么企業就會以1000美元的價格進行銷售。
(四)沉淀成本影響匯率對出口商品價格傳導的方向
沉淀成本是過去的決策,是一種歷史成本,也是無法挽回的成本,會很大程度上影響人們現在的決策。企業生產產品之前需要投入大量的歷史成本,如設備、廠房、人力資源等。企業在開發一個國際市場時也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為過去投入太多,并且這些沉淀成本雖然是過去投入但是卻需要在未來收回,因此企業必須謹慎選擇換技術、換設備、換物資、換市場等決策。當一個企業在一個市場投入大量的歷史成本,而如果其開發另一個市場也需要很高的歷史成本,那么其會根據自身的財力物力人力進行權衡。很多企業因為歷史成本過高只能被動的繼續這個產品的生產,繼續在某個市場競爭,繼續承受匯率帶來的利潤損失。但是也有部分企業,在基于自身能力的條件下放棄國際市場,轉向內銷,例如湛江國聯水產。其在面對2008年金融危機后果斷選擇逐漸放棄國際市場,擴大國內市場的開放,至今產品內銷的比例逐漸擴大,匯率對其產品價格的影響也逐漸下降。
四、人民幣匯率變動下的出口企業應對策略
(一)利用產品的特性降低產品價格彈性
價格彈性往往和產品的特性相關。只有讓產品成為市場中的特殊,才能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偏好,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依賴度。提高產品的特殊性主要在于產品能夠滿足消費的特殊需求,如性能需求、品牌需求、質量需求、服務需求等。目前我國大部分出口產品為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價格是出口的關鍵優勢,因此這些產品容易受到人民幣匯率的影響。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價格優勢會喪失,企業也必將面臨困境。企業必須擺脫單純的價格優勢,堅持不斷創新,滿足消費者特殊需求,建立具有穩定消費群的品牌產品,從而降低價格彈性,降低匯率對產品價格和產品競爭力的影響。
(二)利用匯率的雙向作用降低產品成本
匯率對貿易價格的影響是雙向的。我國大部分出口企業以生產低技術含量的工業制品為主,價格優勢已經成為這些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主要手段,因此為了維護市場份額,企業一般不能提高價格。但是如果不提高價格,企業的利潤就會降低甚至會失去利潤。為此企業只有利用匯率對進出產品價格的不同影響來減少沖擊。我國政府應該順應企業的選擇,鼓勵企業通過雙向選擇來減少匯率對商品出口價格的影響:一方面因為進口材料價格下降而增加材料的進口,以此降低成本,另外一方面以匯率為基礎調整商品出口價格,以此促進出口。降低成本可以適當彌補企業降低商品出口價格帶來的損失,但不能完全彌補,因此匯率的雙向作用是有限的。
(三)逐步改變企業市場方向,緩和匯率對國內經濟的沖擊
我國人口數量較多,形成龐大的消費市場。近年來我國政策方向主要偏向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國內市場的潛力非常大。這也是很多大型出口型企業逐漸從海外戰略轉為內銷戰略的重要原因。但是依然很多中小企業過于依賴國際市場,這其中每年有很多中小企業因為國際市場訂單不足破產倒閉。由此說明及時轉變市場方向,順利政策導向,是部分出口型企業的生存出口。人民幣升值會對出口貿易形成影響是必然,企業應該考慮自身的能力(即能夠承受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來決定是否改變市場方向。
(四)利用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態勢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人民幣匯率將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匯率不斷變動的趨勢長期存在,這是我國出口企業面臨的大環境,也是經濟面臨的基本大環境。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時期,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是必然的選擇。具體分析,我國產業轉型升級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是淘汰產能落后的企業或產業,促進技術先進的企業快速發展,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二是淘汰產能嚴重過剩的企業,平衡市場供求,穩定市場價格,改善市場競爭環境;三是淘汰環境污染嚴重、危害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同時大力發展環保性產業。因此,不論是人民幣匯率出現升值或降低,都不能以追求出口數量為前題,而應利用匯率的“倒逼”機制,提供質量和高副加值的出口產品,以加快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
(五)有序推進人民幣匯率制度從而維持經濟穩定發展
按照發達國家的意愿,其必然希望人民幣快速升值,以扭轉貿易長期逆差的局面。但是人民幣匯率的大幅度變動會迫使經濟環境突然惡化,企業沒有時間改變市場方向,沒有時間創新和樹立品牌優勢,也沒有時間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企業會在短期內面臨經營風險。這對于企業、產業以及經濟的發展是致命的。人民幣匯率制度、政策的變化應該是逐步推進,以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定性。2008年金融危機下人民幣匯率大幅度波動已經對很多出口企業形成毀滅的影響,對此我國因該吸取經驗和教訓,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實現人民幣浮動匯率制度的同時,應該強調制度推進的有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