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臣友
(胡臣友,民革江蘇省委會調研處處長/責編 張棟)
近年來,民革江蘇省委會 (以下簡稱省委會)在中共江蘇省委和民革中央領導下,圍繞國家大政方針、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民革中央參政議政重點方向精選課題,深入調研,積極建言,較好地履行了參政黨職能。2007年迄今,江蘇民革各級組織共完成調研報告542篇;省委會提交集體提案157件,其中被評為優秀提案18件;上報社情民意2470篇,其中全國政協采用21篇,中央統戰部采用69篇,民革中央采用335篇 ,中共省委采用22篇,省政協采用67篇,省委統戰部采用630余篇。調研報告、提案建議、社情民意等,得到國家領導人批示的5篇,省領導批示48篇。5件提案被民革中央選為集體提案素材,多次被評為民革中央提案工作先進集體,連續7年被民革中央評為社情民意工作先進集體。
圍繞國家大政方針和重大問題參政議政,這是民革作為參政黨的光榮使命。省委會圍繞中共中央重大決策、國家重大戰略,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抓住重大議題的某些重要環節或某個關鍵節點,大膽建言,與謀國是。
2010年初,美國政府施壓中國開放信用卡支付市場,其時我國信用卡市場剛剛起步,如果過早過快放寬市場準入,將對國內銀行業務帶來難以想象的沖擊,威脅我國金融安全。省委會及時聯系金融方面的專家學者,于2010年4月初提交 《對美國就信用卡準入對中國施壓問題的反映》,分析了信用卡市場不宜過早過快開放的原因,并從盡快確立信用卡產業發展與監管的基本立法框架,加快培育信用卡市場,縮短信用卡產業成長周期等四個方面提出對策建議。建議得到國家領導人高度重視,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作了親筆批示。這種專業性建議,為國家領導人決策提供了有益的參考,為同年5月下旬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發揮了積極的建言作用。

2012年7月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宋余慶 (前排右一)帶領“構建和諧醫患關系”調研組在蘇北人民醫院 (揚州)調研。
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號角,混合所有制被明確為國企改革的方向。2014年,省委會聯系經濟學方面的專家教授,在調查研究基礎上提出了 《混合所有制的進入規則是改革成功的基礎和關鍵》的政策建議。建議設立股權平等的公眾投資公司,公眾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分享改革紅利,避免改革紅利向少數利益集團傾斜,還可以通過公投公司行使參與國有資產管理和監督的權力。建議上報后,全國政協和中央統戰部高度重視,兩部門分別采用,上報中共中央供決策參考。
2013年11月,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來江蘇調研,召開座談會,征求對全國政協工作的意見建議,省委會領導參加了座談并作了 《對全國政協工作的幾點建議》的發言,就人民政協如何應對挑戰,在履行政治協商、參政議政、民主監督三大職能方面有所突破、再創輝煌提出了系列建議,得到俞正聲主席充分肯定和江蘇省政協領導的贊揚。2015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由全國政協起草的 《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建設的實施意見》,省委會部分建議在該 《意見》的第四、五、六部分得到反映。
省委會還有許多建議提案在國家層面得到重視與采納。比如,2009年 《省管縣體制改革需要從長計議》,中央領導作出批示。2010年 《加強 “食用小龍蝦致哈夫病事件”后續處理的建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作了批示。2014年 《應對暴力恐怖事件應注意 “四個苗頭”,強化“四個防范”》,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親筆批示。2012年,針對中韓漁業糾紛,省委會提出了 《重修<中韓漁業協定>,維護我國海洋經濟利益》的信息建議,時任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批示,要求有關部門研究處理。同年底,農業部在青島召開專題座談會,特邀江蘇民革派員參加,聽取民革意見。
省委會作為參政黨省級地方組織,始終把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獻策作為參政議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服務地方,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方面。實施名牌戰略,又是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的重要舉措。2012年春,省委會就 “名牌戰略”課題,深入調研,形成 《實施名牌戰略,促進我省經濟轉型升級》的調研報告。轉化為社情民意后得到省政協采用;轉化為提案后,分管副省長史和平作了批示,稱贊民革 “所提建議很好”,要求省經信委、質監局、工商局對民革建議 “認真研究吸納在工作措施中”。省委省政府將品牌戰略納入省級最高決策層面予以謀劃,將品牌經濟指標納入衡量地區企業競爭力和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考核指標,并撥出專項資金予以支持。這些舉措,有力推進了江蘇名牌戰略的實施。
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是經濟調結構、促轉型的又一重要方面。物聯網是江蘇省確定的十大戰略新興產業之一。省委會圍繞 “物聯網產業發展”課題,連年調研,持續建言。其中,2013年提出了 《盡快實施物聯網產業風險管理》的建議,建議透過物聯網產業蓬勃發展的表象,敏銳地揭示了物聯網產業存在的三大風險,警示要吸取光伏產業的慘痛教訓,并提出針對性的風險監測和預警建議,得到了省委、省政協、省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中共江蘇省委信息部門采用上報省領導;省政協將其在 《江蘇政協》雜志2014年第一期刊載;分管副省長史和平批示要求省經信委研究采納民革建議。省經信委對提案給予了很高評價,認為是 “一份含金量很高的提案”,并采取系列措施予以落實。該提案以其選題前瞻、建議深刻中肯、承辦落實及時良好,被省政協評為2013-2014年度優秀提案。
投資、出口、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內需消費始終不振。如何拉動內需消費,成為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2010年,省委會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省委會認為,內需不足,消費不振,主要原因在于居民收入偏低,無力消費;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不敢消費;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相適應,消費需求實現困難;消費環境不佳,制約消費意愿;消費激勵政策不健全,不利于激活消費。由此形成 《關于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建議》的提案,針對上述五個方面的問題提出對策建議。省長李學勇批示贊揚民革“有關建議很好”,要求有關部門對提案建議“結合工作研究吸納”。省發改委等部門積極落實,采取一系列舉措,提振消費。經過長期努力,內需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逐步顯現。至2014年,江蘇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010年的1.35萬億元增加到2.32萬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由48.5%提升到超過50%,超過了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圍繞經濟轉型升級,省委會還提交了大量的信息建議。2013年,提出 《建好工研院,打造轉型升級新平臺》信息建議,被全國政協采用, 《新華日報》等主要地方新聞媒體對該建議內容作了詳盡的報道,產生了良好社會反響。2014年,就如何促進產業合理有序轉移提出系列建議,中央統戰部以 《黨外人士談產業轉移》為題采用。同年 《盲目引導民企產業轉移現象應引起警惕》的信息建議,被中共江蘇省委采用。
為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省委會以迎接 (南京)青奧會為契機,連續4年,建言大氣污染治理,助推 “藍天工程”。其中,2012年提交了《加強對機動車排氣污染管理的建議》,省政協主席張連珍就該提案進行了專題督辦和視察。2014年提出 《關于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推進生態省建設的建議》,副省長許津榮批示,省政協主席督辦,該提案還被省政協評為優秀提案。系列提案建議,對于推動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起到了積極作用。
省委會不僅僅關注環境污染治理,對不利于環境保護的滯后觀念、執法體制等深層次問題也給予深度關注,提出解決方案。2012年形成的 《提高生態文明新水平,建設美麗和諧新江蘇》調研報告,首次提出了大生態理念,指出缺失科學民主的決策體制和有效的監督機制的社會生態,是造成 “經濟大發展,生態遭破壞”的根源所在,建議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補足補強社會生態缺失的短板。在2013年初省政協全會上,省委會就此專題作大會發言,引起積極反響。
大氣、江河的污染,具有跨地域、跨行政區劃的特點,省委會積極倡導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建立環保區域聯合執法體制。2014年,調研形成了 《加強區域環保協同,促進區域環境治理》的調研報告。報告分析了區域內相鄰省市存在環境政策不統一、環境損害補償標準不一致、環境資源利益不平衡、聯防聯控機制松散不給力、環境信息不透明等阻礙環境區域協同治理的 “五不”現象,并針對性提出 “五統”建議。報告轉化為信息被中共省委采用,轉化為2015年提案,引起新聞媒體和政協委員的廣泛關注,產生良好社會影響。
建設 “文化強省”是江蘇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加強文物保護是文化強省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環。2012年,省委會就 “文物保護”課題邀請文博專家,組成調研組,赴宿遷、泰州及陜西、河南等地調研,形成了 《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思考》的調研報告,報告在江蘇省文物局組織的全省文博優秀論文活動中,從267篇參評論文中脫穎而出,被評為2012年度論文一等獎。調研報告提交2013年民革全國參政議政會成果交流會,民革中央將其采用為集體提案素材。報告轉化為2013年集體提案后,省文物局高度重視,以國家文物局修訂 《文物保護法》為契機,啟動對江蘇省文物保護條例的修訂工作,解決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法律 “瓶頸”問題,并在具備條件的蘇南五市先行先試,探索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的實現途徑和模式。
近年來醫療糾紛逐年增多,醫患矛盾突出。2012年7-8月,省委會調研組就 “醫患關系”問題赴淮安、揚州等地開展專題調研,形成了《緩解六大矛盾,促進醫患和諧,推進民生幸福》的調研報告,報告認為,醫患關系不和諧,根源在于六大矛盾:政府投入嚴重不足與醫院公益性質的矛盾;優質醫療資源緊缺且分布極不均衡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醫療服務需求的矛盾;就醫看病的高費用與醫療保障低水平的矛盾;病患高期望值與醫療管理服務低水平的矛盾;滯后的行醫觀念與患者權利意識提升的矛盾;救濟渠道的高本低效與 “醫鬧”低本高效的矛盾。并就如何緩解六大矛盾提出了針對性建議。在當年省政協常委會上,省委會基于報告作了專題發言,受到與會常委好評。2013年初轉化為提案,被省政協評為優秀提案。副省長毛偉明對該提案批示,要求省衛生廳、財政廳等部門研究采納建議。全國政協委員、省委會副主委宋余慶將該提交全國政協,得到高度重視,全國政協還就此向宋余慶副主委約稿,撰寫提案故事。省衛計委、省財政廳等提案承辦單位,對該提案給予了很高評價: “對醫患關系緊張的主要原因的分析很透徹,提出的建議也很有針對性,對下一步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性。”提案建議得到有效落實,對緩解醫患矛盾,提高病患滿意率起到重要作用。
多年來,省委會始終將民生熱點問題作為參政議政重要方向,調研產生了大量有關住房、教育、醫療、食品安全等等重大民生問題的提案和信息建議。許多提案建議產生了重要影響。如,2010年 《關于切實加強宏觀調控,努力構建和諧樓市的建議》,提出了城市商品房供給的有限性與需求的無限性的矛盾形成房價暴漲局面的觀點,并分析矛盾形成根源,提出治理對策,引起地方媒體強烈關注和社會熱烈反響。提案提交民革中央參政議政成果交流會議,得到民革中央重視,民革中央采納作為集體提案素材。2010年《改革江蘇省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建立食品安全中心》和2013年 《關于推進及完善江蘇省食品可追溯體系建設的建議》兩件提案,分別得到分管副省長批示和省政協主席督辦,被省政協評為優秀提案。
省委會作為民革地方組織,始終注意發揮自身優勢,彰顯民革特色,圍繞 “三農”、涉臺、社會與法制等民革中央三大重點方向參政議政。
在 “三農”問題上,省委會著重圍繞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問題建言獻策,特別是在農村經濟發展、農村飲水安全方面,花費了大量精力。

2012年8月,江蘇省政協主席張連珍 (前排右二)、民革江蘇省委會副主委殷志強 (前排左三)赴宿遷督辦 “關于切實做好蘇北區域供水的建議”提案。
圍繞農村經濟發展問題,早在2009年,省委會就提出了一系列提案和信息建議,其中,《大力發展生物農藥,服務江蘇綠色農業》得到省政協和全國政協的采用; 《關于大力發展我省循環農業的建議》被省政協評為優秀提案; 《減輕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稅負,支持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建議得到全國政協采用。2010年 《關于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幾點建議》的提案被民革中央選為集體提案素材。2014年 《關于在家庭農場大力推廣滴灌技術的建議》的信息建議,被全國政協采用。
為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省委會于2009、2011年,先后提出了 《關于進一步推進我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議》、 《關于切實做好蘇北區域供水的建議》兩件提案,分別得到分管副省長批示和省政協主席督辦,并均被省政協評為優秀提案。2014年提出 《改進供水工藝及設施,消除自來水安全隱患》,被省政協采用,分管副省長作了批示。民革省委會多年連續提案,政府部門切實跟進落實,有力推動了江蘇省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至2012年底,江蘇省解決了1776.7萬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提前3年超額完成國家給江蘇核定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任務。
多年來,省委會提交了大量涉臺提案和信息建議,從不同方面助推蘇臺合作向全面、縱深發展。在經貿合作方面,2009年,省委會提出 《大力發展江蘇對臺服務外包的建議》,其時,江蘇省對臺服務外包尚未起步。提案提出后,省外經貿廳高度重視,認為 “建議很及時、很必要”,并及時調整思路。經過幾年努力,對臺服務外包有了長足增長。在農業合作方面,2010年,省委會在省政協全會上作了 《深化蘇臺農業合作,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大會發言,產生了良好反響;同年,發言材料轉化為《蘇臺農業合作存在四大制約因素》社情民意,得到中共江蘇省委重視和采用。在金融合作方面,2011年,提交了 《積極推動在我省開展新臺幣和人民幣雙向兌換試點的建議》,得到省政協采用并被評為優秀社情民意。在信息建議的助推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努力下,2011年5月,南京幾家銀行開始試點辦理該項業務。2015年,又提出 《打造南京兩岸金融合作先行區,助推我省產業協同驅動創新》的提案,南京市非常重視,積極探索對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支持江北新區發展,籌劃成立大陸 “臺灣金融中心”。在文化教育合作方面,省委會更是連年提出提案和信息建議,不少建議得到政府有關部門重視和采納。其中,2014年 《大陸學生赴臺攻讀學位的地區戶籍限制亟需打破》信息建議得到全國政協采用,并轉送有關部門辦理。
在社會與法制建設方面,省委會也是精心選題,深入分析研究,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得到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其中,2009年提出 《關于盡快建立我省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議》提案,省高院非常重視,并在省內部分市法院進行試點探索。該提案被省政協評為優秀提案。2013年, 《公民繼承權公證的收費標準不合理亟待改變》的信息,被全國政協采用并轉送有關部門處理。同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了 《關于降低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的通知》,財產繼承、贈與、接受遺贈的公證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大幅下調,基本解決了信息所反映的收費過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