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李瑩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 200433)
中國金融體系主要由國有商業銀行,城市銀行和股份制銀行構成,民間的借貸機構雖然存在,但是實際意義上的民營銀行極少。這次為民營銀行“開閘”將有利于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小微企業、社區和三農是展開民營銀行試點的最大受益者,民營銀行可以為居民存款取款提供很大便利,它們的服務范圍小,所以不會設過多的分支機構。另外,民營銀行作為私有性質,沒有國有銀行的隱形信用保障,利率會相對高一些,這就為居民存款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中國傳統銀行全為國有控股,在業務經營上,他們處于保守考慮,往往將資金借給更有保障的大企業,對于央企更是大力支持,而對于小微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況沒有那么規范,信用自然也難以確定,我國傳統的銀行給予他們的資金扶持相比就少很多。但是小微企業的資金借貸需求始終存在,目前市場滿足不了小微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民營銀行的成立是勢在必行的,每個小微企業的貸款額隨遠不如大企業多,但是他們有幾百上千萬的規模,比如阿里巴巴,每筆貸款金額都很小,但是匯聚起來的規模是不容小視的。
民營銀行所面臨的生存環境并沒有想像中的簡單,金融業不缺乏競爭機制。
吳曉靈(原人民銀行副行長)直言:“現在的銀行業是紅海,銀行的競爭已經白熱化。”銀行業中對于民營銀行能否打破金融壟斷成功在銀行業占得一席位這一話題議論已久。我國有300多家銀行、4000多家法人機構。如此多的機構是很難統一經營行為的。為了在這充滿競爭的市場中獲得盡可能的利益,總會有銀行出于自身考慮破壞一定的規矩,這也是使銀行業競爭更加激烈的原因,銀行開展業務更難的原因,尤其是在貸款的下限已經取消了的情況下。我國正處于金融改革之中,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匯率逐步開放和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政策都在使銀行業之間的競爭趨于白熱化,民營銀行牌照的授予正是處于這波改革浪潮中。中國不斷的市場化對于民營銀行而言是其孕育的源頭,但是同時更是挑戰,如何在這種環境下和傳統銀行進行競爭是目前民營銀行面對的最大困難。
首先,存款從何而來?國有銀行具有國家信用這個強大的隱性擔保,沒有這個的民營銀行如何取信與儲戶,如何吸引儲戶將錢存在民營沒有國家擔保的銀行而不是傳統銀行?很多人說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但實際上是不是存款保險制度建立之后民營銀行在與傳統銀行的對抗中就能夠不處于劣勢?對此,一些專業認為如果將現有的隱性擔保陽光化后,對于民營來說無疑是有利的。通常情況下,儲戶愿意將錢存入國有銀行是因為國有銀行絕對不會破產,他們的錢絕對安全,自然不愿意將錢放入可能破產的民營銀行。同時利率如果市場化,就意味著民營銀行想要和傳統銀行競爭的話就要提高存款利率,必然增加了吸收存款的成本。銀行絕大部分收益來自于存貸款利差,想要保持收益,銀行就相應地需要更高的貸款,在這種形勢下,銀行可能會將部分資金借給愿意付出較高融資成本的企業,而這些企業相對來說經營更容易出問題,這就容易導致銀行業面臨的風險增大。
當然,問題遠不如此,事實上,不同的市場主體的機會從來就不是平等的。在和地方政府的交流中,國有企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如今民營企業和政府的關系也在日益密切,甚至有些企業愈發國企化,在這種“潮流”下,民營銀行要如何走出與之不同的道理呢?國家授予的法律意義上的民營銀行牌照固然重要,但是制度更為關鍵。改革能否成功就在于能否在保持金融穩定的前提上關閉不合格的銀行,而不是授予了多少張民營銀行的經營牌照。
除了傳統國有銀行,目前風生水起的互聯網金融無疑是民營銀行的勁敵。來自阿里巴巴的余額寶以其4%~5%的收益率瘋狂吸入大規模資金,而百度也一度推出預期收益率高達8%的基金理財產品,1元起售。在互聯網金融中,收益率幾乎是絕對的王道,在這競爭激烈的網絡環境中,抬高收益率拼搶客戶是互聯網金融相互廝殺的殺手锏。不幸的說,民營銀行剛出生就面臨這個勁敵的劈斬。
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路徑至少該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因地制宜,組建模式多樣化。民營銀行想要成功的生存下去,那么繼續延續大型商業銀行的發展路線是肯定行不通的,必須要多元化發展,差異化經營。相比國有銀行而言,民營銀行雖然沒有國家作為保障支持,但背后都有一定的企業支持。目前來看,我國新設立的5家民營銀行,雖然經營模式不盡相同,但無一例外都是在差異化經營中各顯神通。阿里巴巴作為發起人設立的浙江網商銀行考慮不設立實體網店,完全通過網絡化運營提供金融服務。其他四家民營銀行也各具特色,天津金城銀行定位于對公業務,主要服務于中小企業特別是天津科技型中小企業;溫州民商銀行則服務于溫州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小區居民、縣域“三農”。如果全新、特色化的經營模式能和良好的公司治理、靈活的運行機制結合起來,發揮自身優勢,專注服務小微,民營銀行就有望站穩腳跟。差異化經營,與現有銀行錯位競爭,是民營銀行應對激烈競爭的關鍵所在。
利率市場化。民營銀行想要持久運營發展下去,利率市場化是必需的,這也是我們金融改革所必需的,這不僅僅是取消利率管制這么簡單,還要積極創造利率市場化的客觀條件,創造一個良好的信用環境,借貸活動運行順暢,夯實民營銀行的信用基礎,避免逃廢大量銀行債務的現象出現。
有效的內部、外部監管機制。我國民營銀行完善公司治理,要明確發起人的風險承擔責任,同時防止試點銀行成為股東的融資工具,需要監管銀行與股東的關聯交易、股東對銀行的持續注資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當然,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非常重要,它和金融監管當局的審慎管理、中央銀行的最后貸款人功能并列被稱為金融三大基本要素。
[1]周學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思考[J].中國金融,2013,19:28-31.
[2]邱峰.重啟民營銀行正當其時[J].國際金融,2013,11:17-23.
[3]沈紅兵.民營銀行的十字路口[J].銷售與市場(管理版),2013,12:93-94.
[4]張璐晶.新華聯集團欲躋身首批民營銀行名單“民營銀行需要錯位競爭”[J].中國經濟周刊,2014,0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