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永
(中鐵電氣化局集團寶雞器材有限公司,陜西 寶雞 721013)
目前高鐵企業管理執行力存在諸多的弊病,其中涵蓋了幾點:(1)執行力的貫徹沒有指向,只側重于執行外在,而不去關注執行后的有效性,其教條形式的執行情況較為嚴重;(2)沒有理解正確的思想觀念,企業員工的素質參差不齊,對執行力構架的理解和高鐵未來的發展缺乏概念;(3)不夠嚴謹,決策沒有通過全面的調研與論證就出臺,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減少了決策人員的威信度,進而造成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因可行性的缺乏而不能執行的情況。
一定要有正確的目標,這樣才有努力的動力,才可以讓工作人員團結一心,更有效的對執行任務的實行。在目標的制定過程中,目標要有可行性,要讓工作者明確目標的作用,這樣才可以有效的去完成目標,而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形式之上。而且,目標要細化,不能太抽象化,這樣工作人員會無法全面認識目標,從而,起小到預定的作用。確立清晰、明了的目標,讓工作人員有凝聚力,讓工作人員勇于承擔責任,主動的實施,以最佳狀態置身于工作,從而,達到自己的日標,而且,上級人員注重對落后的工作人員交流,然后找到成因,有效的改正,持續的提高。
KPI是影響企業組織運作成功與否的核心要素。所以,主要的績效指標要包括下述一些特性:(1)把高鐵工作人員的工作和高鐵的未來、戰略和機構的核心任務相制衡。實施分界,全面支持,讓全部員工的個人績效和高鐵的全面效益聯系到一起;(2)確保工作人員的績效與外、內部客戶的價值相聯系,要為深化客戶的價值所服務;(3)工作人員績效考核指標的規劃是參照高鐵發展而進行制定的,和崗位的功能有所不同。
主要的績效指標和常規績效標準進行對比,前者更側重于將個人、系統的目標和企業的成敗掛鉤,同時其有較為長遠的戰略作用。所以主要的績效標準機制主要是評定我們需要的行為,且因為其簡單全面,因此其有較強的可控性以及可管理性。站在工作人員的角度,主要的績效標準機制可以輔助其根據績效的獎勵與標準去工作,績效考核標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常規意義的績效考核,即績效管理中的反饋,考核的根本目的不只是為了提供分數,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利用充分的溝通,讓組織以及工作人員予以目的性更強的績效改進。而績效考核一般涵蓋了下述幾種,(1)組織考核;(2)員工考核,兩者之間是密切相關的。
績效考核不僅僅是人力資源系統的工作,企業的所有工作者都要參與績效考核之中。企業各部門、各層次人員都要在其中扮演相應的角色。
考核內容是績效管理的核心要素,其可以避免績效考核過于形式化。考核的內容要客觀的顯示出企業的戰略內容和成功的核心條件。
企業的考核內容一般是通過KPI標準、完善KPI標準以及行為標準三個內容所構成。一般納入對企業和系統考核的一般指標為下述幾個,經上級系統的審核,對領導與相關管理人員考核的一般KPI指標,可以與相關負責的系統相一致。其他企業工作人員個人考核的一般KPI指標是經其主管根據單位承擔的KPI指標和被考核工作者的崗位職責予以劃分。完善KPI指標即通過各級管理工作者對企業和系統的經營管理檢討,從經營管理漏洞中找出有指向性可以深化企業的核心條件而制定的指標。企業和系統的深化KPI標準經其上級系統召開經營管理檢討會確定,個人完善KPI標準則經其主管。行為指標:通常是納入考核的完善KPI標準密切相關的一組行為要項和工作標準所構成,是為完善KPI標準狀祝所服務的。行為標準是通過被考核企業人才的主管確定。
在權力構架方面優秀的管理機構要有十分科學、有效的設計,民主管理體系,可以最大的發揮工作人員的主動性,不過缺乏管理的有效性;集權管理體系效率較高,管理人員交流可以得到優化,不過可能使管理人員之間權利不明、責任不清,企業管理人員要站在實際角度,按照行業特性、員工素養和所從事的產業擇取最佳的管理體系。
[1]張仁江.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推動企業健康發展[A].黑龍江省首屆青年科技工作者論壇黑龍江省農場管理學會分會場實施五大戰略推進三化進程構建和諧農場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11,15(03):381-384.
[2]聊城市農村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情況調研報告[A].探索·創新·發展——聊城市“加快建設強市名城我們怎么辦”解放思想大討論理論研討文集[C].2012,18(06):663-668.
[3]顧蘭蘋,金文秀,王紅巖.加強一線員工的培訓對防范醫療糾紛的意義[A].全國第11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2008,21(15):464-466.
[4]張培德.區域發展背景下的中高年金礦人才開發與理才創新[A].區域人才開發的理論與實踐——港澳臺大陸人才論壇暨2012年中華人力資源研究會年會論文集[C].2012,17(02):515-218.
[5]石泰峰.人才戰略論壇召開是具有戰略意義的舉動——在海南省首屆人才戰略論壇開幕式上的致辭[A];亞洲人才戰略與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戰略論壇文庫[C];2013,11(08):9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