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博
【摘要】設計關學中相對復雜的結構形式有很多,必然會產生對立的沖突,設計關學家的作用就是在多元化中找到統一性,把不完美不和諧降到最低,形成有秩序的、整體的、明顯的統一的。同樣,將看似相近的元素捏合在一起能夠達到和諧統一的關。在統一中求變化,在對比中求得和諧之關,達到和諧統一的美感
【關鍵詞】設計關學;比例尺度;均衡;變化
為了發展和生存,定然會有對物質需求的渴望和追求功力的活動,對于追求物質的需求顯然也是非常符合人的生存目的。事實上,在追求使用功能之外,還存在著非實用的價值功能。這種非實用性即時人們對審美及生活品質的價值,是人的另一種需求,是對實用性的超越。這種非實用功能維系著制造活動與人的精神生活關聯。正是這種的基本關聯,才使設計活動為人的生存歷史增添了絢麗的色彩,一件設計產品,當包含有精神審美的內涵時,就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使用價值。而成為一個將形式、材料、技術、功能等相融合的“用”與“美”的統一體。功能是設計美學中的核心要素,因為它涉及產品設計的關鍵之處,即價值取向和目的性。材料從現代設計的角度看與技術和結構一起分列于科學類中。而形式美有時對設計品來說則是最高的附加值。例如安東尼—高迪設計的圣家族教堂、法國的拉里克設計的香水瓶等其美感遠遠超越了功能性。
一、確定其比例尺度
中國近代歷史文明中的各類藝術已將數的比例引入藝術設計之中,中國古代西周時期的建筑遺址中已有比例分割的運用,從中國塔的造型中更可感到數的比例的妙用。國內現存的木塔是山西應縣佛宮釋迦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塔的地基為四邊形,二層磚臺基為八角形,塔高67.31米,底徑30米,67.31:30正好是一根無形的分割。古希臘的科學家對比例尺度最為重視,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數是宇宙的實質和形式,提出了“萬物皆數”的信條,提出美是和諧與比例,從畢達哥拉斯時代起,西方就樹立了自然界是以數學方式設計而存在的信念。數學規律就是自然真理,也是藝術和諧的根本。這一信念一直鼓舞著人們去探索數學規律與藝術中數的和諧之美,黃金比例的發現就是例子。黃金分割集數學規律與造型藝術之美與一身,集理論與形態之美于一體,在科學、設計、藝術、技術等領域有著普遍的應用,長期以來成為哲學、美學、藝術反復研究的對象。
二、尋求造型的均衡穩定
在藝術設計中,均齊與平衡是重要的形式美特征之一。均齊即是規則的平衡,亦稱對稱。對稱是指中軸兩側相等的造型,這是一種等形、等量的相等。平衡又稱均衡,指等量而不等形,在人的視覺心理上分量相等。我們人類的身體便是一個對稱的構成,至于多數的如昆蟲、鳥類、魚類、貝類動物,植物中的樹木花卉、種子、葉子以及自然現象中的礦物、雪花等等都有對稱均齊的結構。
“對稱”一詞源于希臘文symmetria,是由syn(一起)和metron(測量)結合而成。對稱是可測的,意為以某一位置為中心測得的形在回轉中正好與另一形完全重疊。其基本形式有平行移動、回轉、擴大或縮小四種。若這四種形式混合運用,對稱的形式可達十三種之多。平衡是藝術造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特性,相對于對稱而言則具有動的感覺,富有變化,避免了對稱的刻板,增添了優美與活潑感。關于平衡的原則,托波特·哈姆林稱:“在均衡中心加上一個有力的‘強音,就顯得十分必要了,這就是不規則均衡的首要原則。”他舉例說哥特式建筑上小尖塔即為“強音”。他又說,平衡的主要原理實際上就是杠桿平衡原理,一個遠離平衡中心的小物體,可用靠近中心的大物體來加以平衡,這不是完全的對稱反射,而是通過空間關系而取得的平衡感受。如果說對稱是物理的平衡,那么平衡則是心理上的對稱。
三、在統一中求變化
每一件設計作品都必須要具有一定的統一性。統一性是設計形式美的精髓,試想一件世紀作品,在整體上雜亂無章、部分支離破碎、互相干擾沖突,就不能算是一件非常成功的設計。一件優美的作品更是由設計師們在雜亂無章的關系中尋求安排,使雜亂的東西整理成一致,使單調乏味的元素取得統一。因此,統一是相對的統一,是在變化中求統一,是把繁雜的多樣性安排處理成井井有條的統一。
在變化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求變化是設計審美的規范之一、也是和諧的本質內容。設計藝術中復雜的結構形式,多樣的要素組合,必會形成對立的沖突。設計家的作用是在多樣中尋求統一,把對立差異降到最低限度,形成有序的、整體的、明顯的統一。
不管我們依據的是什么樣的設計美學基本理論,和諧始終是各種設計美學中必有的基本特性,一切都是圍繞和諧之美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