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曙光 高振亮
【摘要】在新媒體時代該如何對高職院校的共青團組織建設工作進行加強和改進?本文結合筆者多年來高職院校共青團改革發展的工作實踐,以新媒體時代下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為分析對象,緊密結合當前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在新時期如何全面、系統地做好高職院校共青團工作的思路和實現途徑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共青團
一、豐富高職院校共青團的組織設置
在既有建團工作路徑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新的有效的團建模式,不斷豐富組織設置,探索新型團建模式,穩步擴大共青團的組織覆蓋,實現共青團對青年大學生的多重覆蓋。
(一)社團建團
高校共青團工作秉承著以共青團組織為主體,以學生會、學生社團為兩翼的高校共青團組織管理、運行格局的“一體兩翼”的工作格局。借鑒地方“協會建團”方式,按照“組織隨人走,團建青年建”的原則,依托高職院校社團這一組織,將團支部建設放在社團建設之上,通過公推直選等形式產生社團團支部書記,致力培養出一批有能力的社團干部,社團實行統一注冊管理,由校(院)團委統一進行工作指導。
(二)動態建團
新時期,高職院校的學生活動越來越豐富多彩,針對該類項目,可以以單個項目建設時間內成員隊伍比較集中的現實情況,采用“動態建團、項目化管理”的建團模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將團組織拓展到各個項目中去,從而將共青團工作跟蹤發展到每個項目點,這種方式我們稱為“動態建團”模式,該模式中推行的是“支委負責制”+“臨時團支部”模式。
(三)網絡建團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建立網絡團支部的必要性越來越大。在實際運作方式方面,可以在論壇、QQ群等網絡平臺里建立網絡團支部。在江蘇,團省委與蘇州天宮網絡合作開發學生口袋校園(PU)平臺,要求所有學生部落、各種類型的團組織都要在平臺上注冊,全體青年學生都分配一個賬號,在平臺上有屬于自己的身份歸屬;通過平臺發起、記錄團學活動的參加情況,畢業時形成一張第二課堂成績單。
二、完善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的運行機制
(一)健全領導機制
學校共青團組織的領導體制有兩個基本要素:黨的領導和團的系統領導。健全領導機制是高校共青團工作機制創新的關鍵所在。領導機制由內部領導機制和外部領導機制兩方面構成。
從外部機制講,高職院校各級黨組織要切實加強對共青團的指導和關懷,真正把共青團組織看作是黨政干部的后備軍、團結青年的凝聚源、大學生自我教育的領跑者,充分給共青團組織創造一個輕松的環境,關注共青團干部的成長。
從內部機制講,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要以“黨建帶團建”的工作思路為指導,注重與各黨政部門之間的合作,使得共青團工作與各部門能夠更加緊密的結合,爭取把共青團的各項工作納入到黨政工作的部署之中,逐步形成廣泛聯系的、網絡狀的青年工作框架。
(二)加強保障機制
加強共青團隊伍建設,首先要加強團干部隊伍建設,最主要是要在堅持“嚴進優出”的原則下,重視對于基層團干部的遴選、培養和重用。同時,要盡量發揮共青團干部的工作積極性和創新意識。其次,要進一步加強共青團的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制度創新。這就要求共青團組織不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學管理體系,還要重視制度的實際落實情況。
(三)突顯服務機制
竭誠服務青年是共青團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具體體現,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要努力利用自身的有利條件,結合青年團員自身特點,及時對其想法需求進行掌握,大力激發青年團員在管理、組織、宣傳、服務等各個方面的潛能,為青年團員的健康成長提供舞臺,為學校工作局面拓展空間。
(四)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創新高校共青團工作的考核評價機制,首先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既要加強校級團組織對院系分團委(團總支)的考核,又要加強院系分團委(團總支)對團支部的考評。其次,要發揮強大的利益驅動作用。評價機制不僅僅表現在書面上,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將評價的過程、結果在考評對象的利益中體現出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考評機制的監管作用,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考評機制。
三、加強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的隊伍建設
團干部隊伍建設和團員隊伍建設是加強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支綜合素質過硬的團干部隊伍和團員隊伍高校共青團組織有效實現組織目標的重要保證。
(一)加強團干部自身建設,樹立團干良好形象
團干部隊伍素質的提高是高校基層團組織工作更有成效的條件,是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通過加強理論學習、實踐鍛煉,提升高校團干部的知識水平,培養符合新形勢要求的復合型團干部隊伍。
(二)加強團員隊伍建設
當前,高校共青團組織的覆蓋面還不夠完整,團組織工作的手段還不夠豐富,因此,要對團員青年進行教育,要把握好團員的思想實際,結合團員青年的特點、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結合“90”后團員自身的特點,在新時期新形勢的背景下,減少代溝,杜絕空洞的理論說教,做到以章治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注重思想教育的效果。
四、以網絡為依托創建學習型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
創建設學習型團組織是共青團履行根本職責;創建學習型組織更是高校共青團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和適應高校獨特環境的必然要求。
(一)建立學習型高職院校共青團干部隊伍
身處新時期的高校共青團干部必須增強學習政治理論和新知識的緊迫感和主動性,既要立足現實,擴充知識容量,又要面向未來發展,調整知識結構,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做學習型人才,使自己不斷地向“博學多才”這一目標靠攏,逐步掌握工作的主動權,緊扣時代的步伐,永遠走在時代的前沿,引領青年成長成才。
(二)培養學習型高職院校共青團員隊伍
高校共青團在創建學習型組織的工程中,要以人為本,要充分調動大學生團員的積極性,組織廣大大學生團員積極參與到學習型團組織的建設中去。要立足于新媒體環境,以網絡為依托,積極拓展學習的內容、途徑、方式,不斷創新學習型團組織建設的思路和機制。
參考文獻:
[1]饒苗苗.SWOT視域下高校大學生團建工作引導策略探索[J].鄂州大學學報,2015,(6):84-85.
[2]黃亮.基于SWOT分析框架的高校社團發展戰略選擇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55-58.
[3]黃琳,吳杰.試論固建創新對推進高校共青團組織建設的意義[J].教育觀察,2015,(5): 22-23.
[4]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統計報告[Z].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