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摘要】合唱作為一個極具學習性和欣賞性的節目往往集中于聲樂、鋼琴、視唱練耳、甚至舞蹈等綜合素質的完美組合于一體,充分體現了它的專業價值性和社會價值性。那么,對于能夠真正把握合唱作品的幼師生來說,則無疑于是對其音樂專業綜合素質的一場嚴峻考驗。身為幼師音樂教師的筆者,愈來愈深刻地感受到中職生上好合唱課的重要性,下面筆者將從四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關鍵詞】合唱;綜合素質;促進
一、合唱促進幼師生提高對聲樂技巧掌握必要性的認識
掌握一定的聲樂技巧,這是對于一個合唱隊員來說,需要具備的首要條件。在合唱排練的過程中,有相當一部分合唱隊員聲音蒼白無力,且表情呆滯。在教師的嚴格訓練下,學生才會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專業水平,真正感受到聲樂技巧提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自我督促,進行嚴格的發聲技巧訓練,真正做到了在平時聲樂課中嚴格要求自己,合唱課中再根據合唱曲目進行有針對性的打磨音色,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聲樂技巧訓練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超越自己。技巧為聲音的質量服務,聲音為合唱服務。也可以這樣說合唱是聲樂的最高體現。為了更好地提高、督促合唱課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合唱水平,我校每年都舉辦合唱比賽兩次,基本上做到學生人人參與,在排練中展示自己,在比賽中認識自己,來達到相互促進技能提高,共同提高專業綜合素質的目的。
二、基礎學科《視唱練耳》在合唱排練中的重要體現
合唱排練是對中職生《視唱練耳》的嚴峻考驗。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旋律是音樂的生命,速度是音樂的靈魂。試想,一個視唱練耳不好的學生怎么可能練成一部成功的合唱作品呢?打鐵還需自身硬,當學生的節奏、音準或速度等出現了問題時,勢必會影響到曲子的和聲效果,嚴重的會造成合唱作品的面目全非,完全背離作曲者的意圖,產生事與愿違的反面效果。這就需要學生全面提高對《視唱練耳》基礎學科認識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質,只有這樣,當具體運用到課堂或專業作品中時,才不會有“臨時抱佛腳”的被動局面。
三、合唱能提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合唱排練、演唱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覺器官進行體驗,從中發現音樂作品蘊含的的美。教師入“角色”,學“入境”,將抽象的審美思維上到豐富的審美想象,達到審美的領悟,激發審美的情趣。記得一堂班級合唱公開課,課程內容是三聲部合唱《紅豆詞》,我從紅樓夢入手,引出賈寶玉、林黛玉,并把女生青春期多愁善感的特性“添油加醋”地渲染了一下,結果,沒想到的是居然有學生唱紅了眼眶,一不留神,我也眼淚打濕了眼睛。不用多解釋,因為學生已經感受到了這部作品的美,而這不正是我們音樂教育追求的目的嗎?
四、合唱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貝多芬說過:“音樂不在譜上,而在譜子之外。”在合唱活動中,教師根據作曲家的立意,理解作品的內涵,讓學生充分開展想象,然后再做出演唱藝術上的處理,包括音色、氣息、咬字、演唱形式甚至服裝道具,來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表現音樂。在班級合唱訓練中,我不僅僅注重學生演唱技巧的提升,同時還會在課堂上灌輸指揮的知識,因此,在班級合唱比賽中,展現了許多優秀的小指揮。科學的合唱活動是要讓學生明白,音樂是表現情感方面的手段和工具,一切音樂活動,都是為了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因此,合唱對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創造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合唱使學生的組織合作能力、毅力、自我約束力、自控力、規矩做事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這些潛移默化的校園文化的熏陶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強了,團結互助的場面多了,競爭意識提高了,校園總是充滿歌聲和歡笑。學生精神煥發、學校朝氣蓬勃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總之,合唱因其具有人人可參與的優越性,這種優越性體現在合唱團的每個學生當中,形成一種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集體性活動,要想完美的表現一首合唱作品的內容,必須嚴格的在整齊、協調一致和統一的基礎上,發揮群體的自覺參與意識及高度合作精神,再將這種精神深入音樂表現之中,在指揮的作用下,使集體力量得到弘揚。在我們的學校教育中,隊員情結之高漲、群情激昂、爭先恐后的場面恐怕超過了歌詠比賽本身的意義,這種熱情充分體現著一種高度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凝聚力,體現著一種高度自覺的協調一致與團結協作的精神。因此,經常組織合唱訓練對于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思想、團結協作精神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合唱指揮課中對學生的這些潛移默化的作用,陶冶了他們的情操,提高了他們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