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禮生
【摘要】耗巨資打造的濱海月亮灣溫泉度假區是濱海港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濱海港建設規劃為港口建設、港區建設和港城建設三大板塊。月亮灣度假區是城設的重頭戲。目前,港城道路建設一期工程的路基土方已經完成,23層月亮灣溫泉度假酒店主體工程已經封頂,玲瓏湖公園建設土方外運工程持續施工中。
【關鍵詞】月亮灣度假區;濱海;鐵軍精神
一、濱海的鐵軍精神紅色文化經典
濱海的縣有據可考的歷史已經有2000多年了,自西漢末年起,境內西部天賜場地區就有人居住,以狩獵、打魚為生,即使是縣內東部靠海的鎮區也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塊占地1500平方公里的富饒肥沃的土地上,曾經有不計其數的能人志士為民族獨立為國家富強為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
二、把濱海月亮灣建設成為鐵軍精神特色黨性教育基地的意義
月亮灣度假區建設現在已經初具規模,可以想見,不久的明天,月亮灣度假區將會呈現出水清湖美園雅、游人如織,商貿繁榮的喜人畫面。但美中不足的是,這里缺乏厚重歷史;缺乏英雄故事;缺乏美好傳說;缺乏紅色文化。
當前,全國乃至于全世界都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lO月12號,鹽城新四軍干部學院在鹽城市委黨校適時成立,中組部副部長等100多人參加了隆重的揭牌掛牌儀式。其目的就是對黨員干部進行鐵軍精神和革命傳統教育,勿忘國恥,面向未來。而濱海人民抗戰歷史也是鹽阜人民抗戰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央視、上海衛視等播放的萬民修堤的歷史、新四軍85人照片復原的故事都發生在濱海。像這樣的感人故事說不盡,道不完……
因此,我們在建設濱海月亮灣時,應該充分考慮濱海的地方特色,融入濱海的紅色元素,既要讓濱海月亮灣成為有湖海美景、有娛樂設施、有厚重歷史、有紅色元素的濱海特色旅游景區。又要讓濱海月亮灣成為鐵軍精神特色黨性教育基地,讓濱海、鹽城、江蘇乃至全國的黨員干部走進月亮灣,接受黨性教育,鐵軍精神教育,讓濱海紅色文化得到更加廣泛的弘揚和傳承。
三、把濱海月亮灣建設成為鐵軍精神特色黨性教育基地的構想
(一)宋公堤
1.基本史實:1940年10月10日,由共產黨領導的阜寧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宋乃德擔任了首任縣長。當時抗日民主政府面臨很多的困難,工作千頭萬緒,百廢待興。
尤其是海堤失修,海嘯為患。每次海嘯都會造成沿海房倒屋塌、田地荒蕪、千家萬戶流離失所的慘景。1939年的海嘯尤為嚴重。那一次,巨浪滔天,鋪天蓋地,吞沒了40多個村莊,3000多人死于非命。
民主政府宋乃德縣長決心為民排憂解難,修建防海大堤。1941年5月15日,一場空前的修堤工程轟轟烈烈地展開了。經過70多天的艱苦奮斗,1941年7月31日,從頭罾至黃河淤槽口長25公里的北堤、黃河淤槽口至扁擔港長17公里的南堤,總長42公里,寬21米,高7.8米的大海堤終于屹立在黃海之濱。
竣工不久,一場少見的大海嘯席卷而來,新海堤穩如泰山,安然無恙。
2.初步構想:
(l)要盡快制定海堤公路東邊的一直被海水浸泡和海浪侵蝕的僅存的宋公堤遺址保護方案,并盡快實施;
(2)恢復海堤公路西邊宋公堤的原貌,包括當地農民承包或租賃問題的解決等等;
(3)建為修建宋公堤而犧牲的陳振東雕像;
(4)建組織、帶領20000軍民修建海堤的民主縣長宋乃德雕像: (二)小沙東海戰
1.基本史實:1943年3月,新四軍團以上干部共51人(含干部家屬和船夫)組成赴延安學習干部隊赴延安學習,3月17日拂曉,途經贛榆縣小沙東黃海海面時,與日軍巡邏艇遭遇,于是發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木船對鐵艇的海戰。新四軍的將士們用手榴彈和駁殼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從凌晨一直堅持到黃昏。在這場戰斗中,新四軍三師參謀長彭雄、八旅旅長田守堯等16名干部光榮殉國,其中還包括田守堯將軍的夫人陳洛蓮、張池明將軍的夫人張明等4位女同志。彭雄等同志犧牲后,八路軍115師和新四軍三師分別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烈士們的遺體就安葬在江蘇省贛榆抗日山烈士陵園。
2.初步構想:
(l)建新四軍3師赴延安學習干部隊出征雕像
(2)建新四軍3師赴延安學習干部隊51人群雕
(3)建小沙東海域與日軍戰斗中犧牲的16人群雕
(4)建木船、定航線,讓參加學習的黨員干部,身臨其境,重溫新四軍對日海戰的情景。
此外還可以把臧在新、顧正紅、陳濤等著名烈士的英勇事跡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在月亮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