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泰 高明磊
【摘要】微博時代人們在分享公民新聞帶來的各種豐富、快捷、全面的信息的同時,關注碎片化、煽動性的影響,以實名制規范網民的傳播,提高公民媒介素養推動我國公民新聞健康發展。
【關鍵詞】微博時代;公民新聞;影響;建議
公民新聞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快速推進,網絡普及普及率不斷提升,尤其是網絡微型博客在中國興起以后,公民記者成為一種現實,公民新聞成為熱議的話題。公民新聞這個概念2006年被首次引入中國,并被視為新聞發展的新動向,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2008年以后,隨著我國網絡的、移動終端的普及,網民急速增長,博客、微博、微信成為最為主要的信息分享平臺,對公民新聞的繁榮具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微博傳播對公民新聞的積極作用分析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簡稱,是一種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臺,即時分享、快速擴散時期最為主要的特點,微博對公民新聞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1.微博因其傳授雙方的參與讓公民新聞更具完整性。在微博上,每一個草根記者都可以隨時發布最新的事件,并對事件做最為及時的跟蹤報道,有時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完成了記者的工作,成為新聞的傳播者。每一個人在關注他人的微博時,跟帖回復又進一步關注其他事件,每個草根記者都在充當著傳播者和受傳者的雙重角色,記者和讀者的角色在一個人身上得到的體現,新聞事件報道更加全面、及時。
2.微博傳播內容的豐富性讓公民新聞呈現出多樣性。每一個微博內容都具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網絡公民、不同的語言風格、不同的思想思維、不同的關注角度、不同的興趣愛好,讓網絡新聞豐富多樣。很多原本不被重視的素材、許多官方記者關注不到的事件都能迅速傳播,引發瘋狂轉載,促進公民新聞的多樣化發展。
3.即時性傳播、全民參與的微博時代讓新聞發布成本大大降低。從流程上看,微博傳播新聞的公民記者既是記者又是編輯,沒有報道內容限制和成員制約,發布沒有時間限制,更無須印刷、傳輸、流通等環節,不會產生什么其他成本費用。從技術角度來看,微博是一種裂變式傳播,主貼、貼出、跟帖、轉帖不同的形式組合,在微博朋友圉里迅速擴散,成幾何裂變式傳播,迅速引發極大的關注度,造成廣泛的影響。
二。微博對公民新聞的消極影響分析
1.碎片化文本不斷累積。微博是微型博客,一般不超過150個字,能夠表現的內容有限,需要不斷地跟帖、回帖,或者受字數限制,需要刪減,因此,微博傳播的新聞一般都呈現明顯的碎片化特點。同時,微博沒有限制,公民可以隨時發布自己關注的新聞事件,甚至很多的事件不算新聞,沒有新聞價值,也都發布到網絡。
2.內容真實性無法保證。微博雖然能夠做到新聞的及時性特點,但新聞最為本質的特征之一是真實性。微博傳播的新聞無法保障真實性,很多網絡公民發布信息為了獲得點擊率,贏得粉絲,不惜編造、散布虛假信息乃至謠言。影響人們的辨別力,甚至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乃至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3.強大的娛樂煽動性容易造成網絡暴力和輿論強勢。微博的迅速擴散性傳播,加上沒有正確的導向性,一邊倒地輿論報道和煽情、宣泄式跟帖回復極易引發情緒波動。甚至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造成網絡暴力,實施違法犯罪行為。
三、微博時代下對公民新聞發展的建議
(一)以實名制強化輿論的可信度
用事實說話是新聞的基本特征,真實性是新聞的根本屬性,微博時代下公民新聞首先應該保障真實性。實名制能夠對網絡公民形成較大的約束力,既能夠保障公民的言論自由,體現網絡環境、微博時代下的信息共享。實行網絡實名制,對公民微博需要后臺實名,確保虛假信息以及違法犯罪活動能夠得到有效控制約束。新浪、搜狐等大型門戶網站,有著龐大的微博平臺服務,已經要求填寫手機號和身份證,還應進一步落實,確保所有微博用戶都實名制,確保公民新聞根據可信度。
(二)進一步提高公民媒介素養
每一個網民都是可能成公民記者,都可能成為網絡新聞的傳播者和受傳者,在參與網絡信息共享、新聞互動、刷微博等活動中,需要具備技術和意識上的媒介素養。一方面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媒介技術素養,提高自己的網絡技術、微博應用技術:另一方面,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做到文明上網,不信謠,不傳謠,提高自己的解讀能力和判斷力,做一個網絡信息的受益者,遵守國家法律,共守網絡美好環境。
總之,肇始于美國的公民新聞在我國隨著微博的發展方興未艾,微博時代人們在分享公民新聞帶來的各種豐富、快捷、全面的信息的同時,需要全面審視,關注碎片化、煽動性的影響,以實名制規范網民的傳播,提高公民媒介素養推動我國公民新聞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