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玲 付兆偉
摘要:教育是培養人專門活動,是創造性的社會公益事業。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以學生為本,德育為先。全面貫徹落實中小學德育整體建設工程,全面促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改進和創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中小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特殊要求,讓每一位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能健康的成長,是我國教育戰線必須長期堅持并為之不懈努力才能實現的奮斗目標。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振興的希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學校是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陣地,加強中小學德育努力為青少年創造一個全面發展的教育環境,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我們黨和國家建設未來社會的戰略舉措,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但是,在實踐中,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學校和教師都面臨著相同或不同的問題和困難。如何建立和形成科學規范公正的中小學德育評價體系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這個問題涉及到對德育評價功能的認識、德育評價的有效性和激勵性的認識、德育成果評價中的終極目標評價或德育過程評價的關系、德育實踐考評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直接關系到學校辦學成績的考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定,其作用和意義不容忽視。
關鍵詞:中小學德育工作 方法 策略
引言
1、小學中小學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1對德育工作重視程度不夠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提出要“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將中小學德育工作要求貫穿融入學校的各項日常工作中”,可見學校德育在整個德育工作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特別是中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有些學校認為中小學孩子年齡小,對他們談德育是又空又虛,沒有實際意義。再就是學校對文化課成績要求比較嚴格,德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在學校層面缺乏系統的課程管理體系,導致學校的德育工作沒有系統的計劃安排,缺乏專職的德育教師,德育工作往往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另外學校缺乏完善的德育評價體系,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不能有效調動教師的德育工作積極性,導致很多人認為德育工作就是“某個人”“某節課”的事,未能實現“全員育人”。學校層面的不重視,是導致學校德育工作一系列問題的重要因素。
1.2德育工作沒有常態化
“堅持常態開展”是《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的四個基本原則之一。在中小學德育工作中,教師對德育的作用不夠重視。作為德育主陣地的品德課,課上講授的內容少之又少,很多時候就是讀讀課本,再加上中小學沒有考試任務,教師便不會認真組織相關的活動。另外由于本學科的任課教師往往是語文或其他教師兼任,道德與法治課很多時候給其他學科“讓路”,按時上的寥寥無幾,即便是能按要求上,也存在縮減課時、縮減內容的現象;由于學校和教師的不重視,直接降低中小學學生對德育課的重視程度,在德育的其他落實途徑上也沒有形成常態化,往往是上級部門有要求有檢查了就突擊搞一下德育工作,或者是到了重大節日才會有德育活動,沒有把德育工作融合到平時的教學中。同時,德育工作方式陳舊,形式單一,往往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和儀式,忽略了德育的教育價值,特別是對中小學學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形式上,不能讓他們從活動中有所感悟,沒有實現《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提出的“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
2、提升小學中小學德育工作有效性策略
2.1提高認識,加強德育工作整體設計
黨和國家歷來重視德育工作,《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頒布是從國家層面對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具體指導性文件。作為具體落實“指南”的學校,更要加強對德育工作的整體設計。首先要加強領導,明確校長負責、全員參與的工作機制,同時要加大經費投入,重視德育隊伍建設,選拔培養一批優秀的德育工作帶頭人,以點帶面,建立起高效優質的師資隊伍;其次,要改變重智育輕德育的教學觀念,“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將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再次,要建立完善的評價管理制度,保證相關德育課程開足開全。像《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環境教育》這些德育課不能出現挪用或減少課時的現象。對于學生的德育發展水平要建立起過程性、發展性的評價機制,對教師的評價要突出育人導向,使每位教師都能積極地參加到德育工作中來。提高認識不僅僅是安排崗位、制定制度,還包含通過認識的提高,讓大家自覺推進德育工作的進行。
2.2健全課程體系,實現多途徑育人
有效的課程體系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劑。特別是對于德育工作來說,在借助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同時,要建立完整的學校德育體系。《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將中小學德育內容細化落實到各學科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中”,作為德育課程實施者的教師,更是要把握好德育滲透,利用所教學科實施德育。有效利用地方和校本課程,適時開發活動課程。除了國家課程外,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也是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我們開設的地方課程如《環境教育》《傳統文化》《安全教育》等都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進行地方(學校)課程時,要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地開展,讓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還要認識到活動對學生品德提升的作用;利用各種節假日、紀念日開展德育活動,如“建黨節”“建軍節”“國慶節”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利用“端午節”“中秋節”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借助重大節日可以開展以“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繪畫、朗誦、征文等系列活動;借助升國旗儀式、入隊儀式、班會開展教育。在活動中深化對德育的認識,將德育活動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除了上述常見的活動之外,還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生命教育、心理教育,幫小學生認識生命,善待周圍的一草一木;還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進行多種多樣的心理素質拓展活動。開展。
結語
小學中小學的德育工作,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了問題并不可怕,關鍵是如何解決。學校德育是主導,家庭德育是基礎,社會德育是保障,只有三方合力,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切實將黨和國家對德育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我們繼續以《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為指導,多管齊下,促進小學中小學德育工作有效開展,真正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EB/OL].[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