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昀
今年,我校的戴紅梅和劉盈盈參加了服裝工藝賽項,雙雙取得了一等獎的優異成績。宣布成績的那一刻,我和學生們激動不已,熱淚盈眶。國賽征戰4年,我們終于在全國職教舞臺上展現了自己的風采。作為她們的輔導教師,我見證了她們從進校時的青澀懵懂到如今的成長歷程。
入校時,中職的學生普遍不被看好,社會上唯成績論的觀念也使得這些孩子自信心受挫。面對這些孩子,我們耐心細致地引導,使她們逐漸明白:職業教育同樣能讓自己成為優秀的人。老師們以身傳教,使學生愛上自己的專業,并逐步樹立了自信。當她們被選拔入隊,就進入了緊張有序的訓練。訓練是需要付出巨大的艱辛與努力的。為了繪制出符合要求的樣板,學生要在電腦前連續操作三四個小時;為了縫制出造型優美的服裝,要裁剪、制作、熨燙,反復訓練。暑熱寒冬,一如既往。訓練緊張的時候,一天甚至縫制三到四件服裝,晚上熬到凌晨更是常事。稍有閑暇,她們會拿起學習資料充實自己。這種積極進取、主動自覺的訓練態度,老師們看在眼里,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在比賽中,選手們展現出在服裝設計和制作方面的過硬素質、賽場應變能力和應有的職業素養。如今,載譽歸來,她們已經成為服裝企業的香餑餑,數家與我校有合作關系的企業向她們伸出了橄欖枝。我想,兩位同學過硬的專業技術是她們求職就業最好的敲門磚。
在這里,我還要為中職學校的服裝專業做個宣傳。近年來,河南省紡織服裝行業正在蓬勃發展,產業規模居全國第六,尤其是省會鄭州市更是在全國叫響了“中國女褲看鄭州”,產量占全國女褲半壁江山。如此龐大的產業集群需要數量眾多的職業技術人員,而與此相對應的職業教育卻顯得勢單力薄。鄭州市職業院校開設有服裝專業的學校僅有數家,而招生數量更是每個學校說不出的痛。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人們對于服裝行業的陳舊印象所導致的。在人們的觀念里,服裝行業就是剪刀加縫紉機。殊不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服裝行業的科技化程度日漸提高,計算機密集應用在服裝企業的各個生產階段,服裝CAD、服裝CAM等軟件高效準確,成為現代企業的必備條件。近年來,中職服裝專業的教學緊跟行業動態,教學質量不斷提升。自2010年以來,我校服裝專業的畢業生大量進入生產企業從事各種技術工作,無論是薪資待遇還是就業前景均處于行業較高水平。
所以,歡迎有志于服裝行業的同學們,摒除舊觀念,勇敢選擇自己的人生方向吧!我在這里,期待為你喝彩!(責編 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