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煊 劉友華
福建省質檢院:科技興檢筑平臺 “三以三真”促發展
陳永煊劉友華

科技是質檢事業的立身之本,科技興檢是質檢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年來,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以下簡稱“福建省質檢院”)踐行“以項目帶動科研,以科研提升能力,以能力拓展服務”的科技理念,積極探索完善科研工作和技術創新機制,整合資源加大技術創新投入,高標準建設海西產品質量檢驗服務平臺。
福建省質檢院一抓項目帶動科技政策的完善,在《科技項目管理辦法》的基礎上新出臺《科技服務平臺管理辦法》,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二抓科研項目申報立項,圍繞政府、企業等需求,以檢測方法研究、檢測設備研發、檢測能力拓展、標準制修訂、提升服務的技術含量等作為科技項目申報立項的切入點。2008-2014年完成科研項目139項,其中1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10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46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突出了科研工作的前瞻性、先進性、民生性和實效性。三抓平臺帶動科研,緊跟國家科技戰略,圍繞政府需求和產業需求積極做好科技平臺建設,帶動了科研、標準制修訂、專利申報等工作,科技平臺立項取得新突破。四抓標準制修訂轉化科研成果,通過推動標準制修訂,促進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2011-2014年,福建省質檢院共完成各級標準制修訂項目44項,其中獲福建省標準貢獻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獲福州市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1項,產生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樹立了質檢品牌,提升了該院的行業知名度和全國影響力。
創新驅動,人才是關鍵。近年來,福建省質檢院緊抓人才隊伍建設,以科研活動提升科技人員能力,著力打造具有高技術水準的質檢人才隊伍。目前,全院124人次成為全國各個專業技術委員會委員或專家庫成員,其中6人擔任標委會的副理事長,1人擔任標委會秘書長,58人次在全國各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擔任委員或專家組成員,專家隊伍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為更好服務經濟、產業發展,福建省質檢院以科研提升檢測及質量控制能力。2008年以來,該院有80項科研成果拓展了檢測項目或提升了檢測能力,有34項研發成果轉化為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或測試系統,產生經濟效益1700萬元以上。在認可標準方面,2008年以來,福建省質檢院獲CNAS認可標準逐年增加,確認了4900多個標準的檢驗能力,在全國獲得國家認可的五千多家實驗室中,認可標準總數位居全國前列,檢測產品領域和范圍最廣,服務質量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
福建省質檢院通過科研和科技創新拓展了檢測資質,著力提升服務發展能力。該院的五大國家級質檢中心及各省級平臺構成了強大的檢驗檢測能力與技術支撐體系,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發展、質量提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國家質檢總局計財司領導參觀福建省質檢院福州自貿區服務窗口

CB國際體系評審專家對福建省質檢院進行評審

福建省質檢院食品檢測人員進行檢測方法研究
在服務產業轉型升級上,福建省質檢院主動對接,積極爭取重點研究課題,并打造“LED照明節能檢測與標準化公共服務平臺”、“工業(塑料制品)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福建實驗室”、“新興電子信息產品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臺”、“福建省智能裝備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等產業技術平臺,圍繞產業檢驗檢測、技術創新、智能制造、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社會需求與技術需求,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技術服務支撐。此外,該院目前累計近10篇產品與行業質量分析報告獲得省級以上認可,其中“童車產品質量狀況分析報告”、“玩具產品質量狀況分析報告”被國家質檢總局評為優秀質量分析報告,為產業質量提升提供依據。
為幫扶企業做好質量控制及質量提升,福建省質檢院與諸多企業簽訂了技術服務協議,贏得企業服務“貼心人”的美譽。此外,該院依靠國際認證檢測能力的優勢為冠捷、飛毛腿、星網銳捷、新大陸及寧德地區電機發電機組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出具1000多份國際認證檢測報告,幫助企業獲取美國的FCC認證、歐盟的E/ e-mark、沙特的SASO認證等多種認證證書,滿足不同的認證檢測需求,為省內外出口企業搭建了便捷快速的檢測通道,縮短了企業認證成本及認證周期,極大地促進了福建省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
在涉及社會民生和質量安全的關鍵檢測項目方面,該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從事前瞻性的技術研究和儲備,深入推進食品及工業品風險監測與評估工作,及時預警潛在風險并在風險發生時確保及時有效應對。
在“三以三真”的理念指引下,福建省質檢院貼近產業、關注民生、服務企業,占領了質檢技術研究的前沿高地,為保障民生、促進經濟質量效益提升、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服務產業轉型發展作出了精彩詮釋,“海西質檢技術尖兵”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