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慶 王 梅
藍田:實施品牌戰略擦亮“地理名片”
李 慶王 梅
品牌就是效益,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必將成為藍田白皮松產業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近年來,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政府以品牌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采取有力措施,推動藍田白皮松產業發展。前不久,藍田白皮松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也是園林綠化苗木中全國首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的樹種。
品牌就是效益。當地老百姓因為白皮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樹種也被當地人形象地比喻為自家的“綠色銀行”。
藍田縣輞川鎮,滿眼都是郁郁蔥蔥的白皮松,這些白皮松,已經是當地村民致富的最大產業。
藍田縣地處秦嶺山區與關中平原過渡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晝夜溫差較大,非常適合白皮松的種植。而藍田白皮松以其種源優良、葉色濃綠,成活率高,抗病性強等特點成為我國園林綠化的首選優質樹種之一,在國內享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廣闊的市場。
隨著現代城市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得到重視,白皮松以其四季常青,吸附塵土能力是普通樹種的好幾倍的優良品質,逐漸成為美化城市面貌的新寵樹種。
近幾年,得到市場肯定的這位“寵兒”,身價也扶搖直上。熟知市場行情的西安綠地白皮松苗木繁育基地總經理安雙正介紹,“去年,株高3.5米至4米的白皮松苗是主銷產品,每株價格在3000元至3500元,比前一年上漲了500元。而同等高度的油松不過三五百元。究其原因,主要是白皮松生長速度過慢,一年生苗高僅3厘米至5厘米。因此白皮松比其他樹種貴了數倍。”
白皮松身價增長,讓當地村民嘗到了甜頭。“我們村里共有村民203戶,70%靠賣白皮松搬進了縣城,很多人都在縣城買房子和汽車。”輞川鎮苜蓿溝村村民程選定坦言。
白皮松成為藍田當地的“金字招牌”,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也因這個“綠色銀行”不斷提高。

白皮松小苗

白皮松
盡管白皮松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但從長遠來看,苗木苗圃管理松散、價位持續走高偏離正常價值軌道、種植戶缺乏長遠規劃和精品意識及苗木經紀人素質參差不齊等已成為制約當地白皮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藍田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白皮松經營戶等多次呼吁申報藍田白皮松地理標志產品。目的就是通過規范,做強品牌,促進產業升級。2013年和2014年連續兩年,該縣政府工作報告均將藍田白皮松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申請工作作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
同時,該縣每年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從土壤改良、施肥除草、良種繁育、病蟲防治等方面對種植戶進行培訓指導。政府還建立了服務平臺,在資金和技術等方面進行協調,并利用互聯網提供苗木供求信息,擴大營銷網絡,培育產業營銷經紀人,使白皮松產業走上現代化管理發展之路。
正式啟動地標申請工作后,相關企業、產區農戶都熱情高漲,認真學習,按照要求進行種植和管理。大家都希望這一“市場的寵兒”借助品牌的力量,能夠實現良性發展。
目前,銷售旺季時白皮松苗木每天的成交量達近10萬株,藍田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白皮松苗木繁育基地和交易市場。
“地標申請成功,對白皮松的含金量、附加值和海內外知名度都是一個很大的提升。”安雙正說,“我們產品有了標準,得到市場肯定,價格也會隨之穩定上升,品質有保障也讓當地農戶吃了定心丸!”
在推動品牌發展過程中,藍田縣以相關農產品行業協會和地理標志為紐帶,一頭聯系生產企業和農戶,推廣標準化生產;一頭聯系市場,通過品牌帶動銷售。
為促使白皮松產業更有“質量”地發展,縣政府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加強監管:一是成立監管機構。將成立藍田白皮松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該產品的保護工作。二是制定管理辦法。縣政府即將出臺的《藍田白皮松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管理辦法》,為藍田白皮松地理標志產品規范化發展提供政策依據。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完善藍田白皮松標準化技術推廣體系,積極研究、引進、推廣新技術,同時加大技術培訓力度,鼓勵有規模、有實力的企業或個人申請使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四是推行認證制度。建立苗木質量檢驗技術隊伍,經檢驗種源為本地優生種源、產地為本地15年以上的藍田白皮松,方可使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五是強化質量監督。嚴把質量關口,完善監督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假冒藍田白皮松地理標志產品的行為。六是加強天然白皮松林的保護。禁止任何人和單位采挖、破壞白皮松天然林。
政府的重視,是藍田縣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作實現突破的堅強后盾。“這種帶有明顯地域特征和歷史文化底蘊的產業符號,不僅代表了充分的市場認可、市場信譽和產品質量的保障,也是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王皓說,“地標保護產品必將成為藍田白皮松產業發展的一個新的里程碑,也必將對縣域經濟進一步發展和群眾增收致富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藍田的經濟發展需要這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