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勛(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
趙晉岳(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紀委書記)
孫澤奇 王 志(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
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團體心理訓練模式的構建研究與實踐
李 勛(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
趙晉岳(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紀委書記)
孫澤奇 王 志(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
團體心理訓練是指通過“團體”的形式,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方式。它是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的團體輔導策略與方法,通過團體成員間的互動,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通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激發個體潛能,增強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但是,由于團體心理訓練應用于戒毒所心理矯治戒毒實踐的時間還不長,系統化和理論化還不夠。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依據團體心理訓練的相關理論,從分析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團體心理訓練的基本特征入手,構建了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團體心理訓練模式。該模式經過在該所近一年的實驗,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對加強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團體心理訓練工作標準化建設具有一定意義。
(一)人際相互作用分析理論
人際相互作用分析也稱溝通分析,是由美國精神分析學家柏恩于1959年創立。該理論認為團體心理咨詢的目的是提高團體成員的自主性,強調團體成員之間溝通的必要性以及團體成員要對自己的期望有所改變,最終使參與者意識到可以重新決定生活,去除阻礙,朝新的目標努力。
(二)行為療法理論
該理論認為在團體心理咨詢中可以通過表揚、獎勵、團體認同等手段幫助團體成員建立良好的行為和情感反應,并且通過為團體成員創設一種充滿相互理解、關愛、信任的環境提供正性行為作為模仿學習的榜樣,以引起個體行為的改變。
(三)心理劇理論
通過在心理劇中扮演過去、現在、將來生活情境中的角色,使團體成員獲得對自身問題更加深刻的體驗,得到情緒上的宣泄并逐漸掌握一些行為技巧,獲得深層次的人格改變,最終獲得成長。
(四)人際溝通理論
人際溝通是指人與人之間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系統交換意見、傳達思想、表達情感和需要的交流過程,是人們交往的一種重要形式和前提條件。團體心理咨詢訓練的過程就是一種人際溝通的過程,人際溝通理論為團體咨詢或訓練過程中人與人之間如何交往、怎樣強增溝通效果、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避免或減少交往障礙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參考。
(一)針對性
針對性是指團體心理訓練的活動內容、組織形式、目標必須符合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心理特點和實際需要。在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即將回歸社會,面臨能否順利融入社會,能否抵制毒品誘惑不再吸食毒品的現實問題。在回歸社會之際戒毒人員普遍存在缺乏回歸社會自信心,不知如何開展人際交往獲得社會接納,對回歸后碰到的挫折困難和滋生的負性心理情緒不知所措和無所適從。因此,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團體心理訓練要針對增強戒毒人員回歸社會的信心和勇氣,提高人際交往技能和自覺抵制毒品的心理素質和能力進行。組織形式應主要以團體拓展活動、訓練體驗、討論分享、角色扮演為主,突出訓練特點。
(二)短期性
根據目前的強制隔離戒毒執行方式實際,戒毒人員回歸適應訓練期一般時間為3個月,因此,團體心理訓練的時間應不是很長,短的1個星期,長的就3個月。
(三)科學性
科學性是指團體心理訓練的方案設計和實施要科學合理,要根據回歸適應階段戒毒人員的心理特點和心理實際狀況來制定,內容安排要合理,形式要得當,盡量采用非結構化朋輩小組的形式,每個團體訓練小組成員控制在12~16人為宜。
(四)綜合性和系統性
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團體心理訓練是一個系統工作,在提高戒毒人員抗復吸心理能力這一總目標下,各個單元的團體心理訓練要密切配合,發揮整體效能。
(五)開放性
開放性是指開展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團體心理訓練不要僅局限于戒毒場所內社會情境模擬,應大膽走出去,在控制范圍內、在現實的社會環境中進行。
(一)研究對象
在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戒毒余期3個月內的戒毒人員中,隨機抽取出16名戒毒人員作為訓練團體成員組成實驗組。入選的團體成員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具有初中(含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愿意全程參與團體心理訓練;(2)身體無明顯影響參加活動的殘疾;(3)在SCL-90象類分析中存在緊張焦慮、抑郁、人際關系緊張、信任度低、自卑等心理問題。另按照同樣方式隨機抽取16名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組成對照組。采用“實驗組—控制組前后測”準實驗設計,除實驗組每周接受不超過2小時的團體心理干預,控制組不參加外,其他習藝勞動、管理方式、教育矯治等活動都同等進行,盡量控制無關變量對實驗結果的影響,通過比較實驗前后結果,探討所構建的團體心理訓練模式對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改善的實際效果。
(二)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團體心理訓練目標
1.提高戒毒人員自信力。通過團體心理訓練使戒毒人員認清自己,學會客觀地評價自己,增加自我接納、自我尊重和自信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回歸社會,更有信心地面對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
2.增強戒毒人員人際溝通、人際交往力。通過人際交往訓練使戒毒人員學會、修正人際交往方法和技巧,提高發展人際關系的能力,學會信任自己和別人,增強自我方向感。
3.提高戒毒人員應對挫折困難、調整不良心理情緒的能力。通過“團體情緒調控訓練”,提高戒毒人員調控不良心理情緒的能力,學會以積極的心態看待回歸社會后碰到的各種問題。
(三)團體心理訓練的具體程序
1.熱身引導。在戒毒人員自愿報名的基礎上進行篩選組成心理訓練團體,通過開展系列熱身活動,引發戒毒人員參加團體心理訓練的興趣和需要,激發團體凝聚力。
2.開放互動。在熱身引導的基礎上,按照訓練設計方案確定的各項活動內容開展訓練活動,使戒毒人員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得到沖擊、體驗、反饋。
3.激蕩探索。激蕩探索是融匯于心理訓練活動中的一個代表性的技巧,在每一次互動活動中都要貫穿運用。在訓練活動中,戒毒人員舊的心理平衡被不斷打破,在激烈的矛盾心理中,需要尋求新的心理平衡,這就有了新的成長體驗和解決障礙的方法。引導者要運用以身示范、指引方向、刺激激蕩、催化溝通等技巧,與戒毒人員維持較長時間的互動探索,建立新的心理平衡。
4.團體凝聚。通過熱身活動和訓練活動,團體的凝聚力增強,為訓練深度開展創設一個更加溫暖、信任、安全的團體環境。
5.分享體驗。每一次訓練活動后都要及時組織成員進行體驗分享,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互相傾吐活動中自己的體驗,使戒毒人員在“自我溝通”的過程中成長。
6.成長評價。成長評價是團體訓練的一個重要程序,它貫穿于整個活動程序的每個環節。在活動前戒毒人員確定自己的努力目標,在小組活動過程中進行自我肯定,也可以在每一次活動后填寫團體活動心得記錄表,寫下感想意見,評價自己的成長。
(四)團體心理訓練的具體內容
團體訓練時間每次不超過2小時,一周開展一個單元活動,共11個單元干預,時間為3個月。實驗前進行前測,干預結束后實施后測。團體心理訓練活動具體內容見表1。
(五)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團體心理訓練實驗變量
1.自變量和因變量。 以團體心理干預活動為自變量,以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改善為因變量,用所采用的SCL-90癥狀自評量表評估得分來衡量。

表1 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團體心理訓練活動設計
2.無關變量的控制。為避免模式構建者和戒毒所環境因素給實驗帶來誤差,采用模式構建者自己做主試,并選擇環境適中的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為避免由實驗處理本身,尤其是實驗中測試所引起的被試效應,采用主試知道實驗組、對照組處理,而被試不知在進行實驗,即采用單盲實驗設計;為避免被試自身因素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采用平衡法,實驗前前測,選取實驗組、對照組被試人數、年齡、學歷、所吸毒品類型、心理評估狀況等方面相近群體參與實驗。
3.測量工具及統計方法。心理健康狀況改善采用SCL-90評估量表,采用SPSS11.0統計分析。
(一)實驗組與對照組前測同質性分析
實驗組與對照組前測同質性檢驗(見表2)表明,SCL-90癥狀自評量表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及精神病性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團體心理訓練前測T檢驗結果分析

表3 實驗組與對照組團體心理訓練后測T檢驗結果分析
等九個因子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實驗前實驗組、對照組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一致。因此,在實驗中隨機安排實驗組接受實驗處理,不會對實驗結果帶來顯著影響,實驗組后測結果的變化可以看成是由實驗處理所造成的。
(二)實驗組與對照組后測結果分析
實驗組與對照組后測結果分析(見表3)可知,團體心理訓練后實驗組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的人際關系、抑郁、焦慮癥狀明顯改善,對照組戒毒人員則變化不大。實驗組與對照組團體心理訓練后測T檢驗結果顯示實驗組scl-90的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等3項因子與對照組存在顯著差異(p〈0.01, p〈0.05)。表明該團體心理訓練模式對增強戒毒人員自信心,提高人際交往和正確處理不良心理和情緒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整個戒毒過程實際上是吸毒者個體的強制性再社會化過程,即政府運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對吸毒這種偏離社會規范的越軌行為采取限制措施,進行社會控制,以改變吸毒者的觀念體系和價值取向,并導致其原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改變,逐漸接受社會規定的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從而得到社會的認可,回歸社會,重新取得社會合格成員的資格,在社會中生存下去。為了幫助已吸人員脫離毒品的束縛,各種針對吸毒人員的戒毒方法層出不窮,但戒毒人員經脫毒治療后3個月內復吸率髙達86.7%~98.8%,表明對回歸適應的干預不夠。
回歸適應階段是為了幫助戒毒人員恢復社會性本能(自覺性的“衣食住行”),同時重塑新的正常社會的行為規范,使其融入正常的社會環境,是戒毒工作 “大戒毒,大矯治”體系的重要環節,是將強制隔離戒毒工作社會化延伸的連接點,對于鞏固強制隔離戒毒所內戒斷成果意義重大。近1年來,湖南省坪塘強制隔離戒毒所積極開展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團體心理訓練模式的構建研究與實踐。實驗研究結果表明,所構建的團體心理訓練模式可以增進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的社會認可,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減少沖突,同時可以緩解他們回歸適應期心理癥狀,使他們嘗試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激發他們的自我潛能,從而增強回歸適應期戒毒人員的信心和勇氣,實現從“場所人”到 “社會人”的轉變,這對提升高危情境下拒毒防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 張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