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華
關鍵詞:教師發展;區域體育教研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12-0025-02
虹口區是上海的教育大區,為進一步深化虹口區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是學校體育發展的必然要求,虹口區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以落實“強精神、強環境、強隊伍”的工作要求,以建設“溫馨、情趣、有效”課堂為核心,加強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探索和構建校際教研共同體,創新教研模式,以有效教研支撐有效教學。
一、積極開展“構建校際教研共同體,有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每個教師都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經歷,并不斷學習和吸收當代的新知識,但這些往往只發生在師生的教育教學交往之間,教師的價值實現或職業認同并不能在教師群體中得以實現。校際教研共同體不僅可以讓教師群體分享教師個體經歷過的典型教育事件、實踐知識,也使教師的價值在群體中得到認同,從而使教師個體在解釋性理解中重新整理自己的內心世界,重構對教育教學的理解。所謂教研共同體就是基于學習共同體的一種學校與學校之間聯合研修的模式,把幾個自然行政片區的學校(一般5~6所)同其在問題和需要取向上相同或相近的一所城區學校相捆綁,實現由一定專業引領的合作共贏的共同體。我們構建的校際教研共同體,就是以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為目的,在學校自身無法充分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的前提下,以開展校際間聯盟的形式,先分散研究再集中研討的方式,讓同學科、同年級的教師聚集到一起,就事先確定的主題進行研討、交流,避免教師孤軍作戰,解決教師無教研合作伙伴的問題,從而以合作形式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
根據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相關要求,通過校際教研共同體形式,將教材研究與培育團隊有機結合,確立“細研教材、注重環節、培育團隊”的系列主題教研,以此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點,探索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以校際教研共同體的形式,通過抓教材研究來培育合作型教師團隊,初步形成了一種任務驅動、資源共享、相互借鑒、協同研究、共同發展的良好機制。
二、創新教研模式,以有效教研促進有效教學
提高教師實施二期課改《體育與健身》課程的執行力,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小學體育教研工作的根本所在。一流的教育必須培育出一流的師資隊伍,本著“服務就是進取”的理念,研訓工作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工作模式。
1.主題化
每次的教研活動都要確立一定的主題,堅持以研究專題為抓手,并以教研活動課程化的形式進行組織實施。如“小學小球類教學的方法研討”“花樣跳繩的動作方法與教學組織”“小學生足球基本功的教學與訓練”等,精心組織每一次區級研訓活動,活動的專題切入口不大,但活動主題明確、形式多樣,教師間互動頻率高,研究與培訓緊緊圍繞專題,使教師每次參加活動有實實在在的收獲。
2.區域化
根據本區特點以及學校的實際分布情況,積極開展以學區為單位的教學系列研討活動。同一時間可以同時在幾個區域開展研訓活動,不僅方便了教師,也大大提高了研訓的效率。充分發揮學科中心組成員的作用,活動的主持與點評均由中心組成員承擔,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組織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3.一體化
積極探索研訓一體化的有效途徑,將教研與培訓有機整合。每次區級、學區級活動圍繞一個研究專題進行教研活動時,都伴隨著相應的培訓,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因此必須深入課堂教學,做到有的放矢,如組織在“好課”標準指導下的課堂教學實踐(聽課、評價);認識傳統教學在課堂教學上的優勢及缺陷(反思教學行為);開設同課異構片段教學專題研討課。
4.團隊化
教研員要把提高工作效益始終放在首位。變一人參與為人人參與,變一人發展為全員發展。教研員每到一所基層學校搞一次教研活動,力求做到一人承擔任務,全組成員全程參與理論學習、課的設計、說課、評課、反思、重建,最大限度地放大研訓效益,不僅開課的老師在業務上得到了提高,而且組內其他教師也無一例外的得到發展。
5.網絡化
網絡教研是充分利用“網絡”這個平臺,形成資源共建共享、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網上教研方式。針對本區的區情,我嘗試將常規教研與網絡教研活動有機結合,充分利用互聯網絡扁平化、跨時空的交流特點;同時對常規教研活動形式進行一些改變,讓更多的教師參與教研互動,能依托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全區的體育教師依托網絡平臺進行深入的、后續性的互動交流,激發了教師的學習熱情,喚醒了他們的專業主體意識,研究成為他們的主動行為,進而成為一種職業習慣。
6.有形化
培育青年教師有形化,為了虹口區小學體育學科蒸蒸日上的今天和輝煌的明天,我非常重視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根據不同層次教齡的青年教師,安排好校內或中心組成員帶教制度,舉辦兩年一次的區級青年教師教學評比以及每年一次的教學技能展評活動,通過活動與競賽提高青年教師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促使青年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教材及自身做到審視與定位。定期組織青年體育教師教學研究沙龍,采用目標管理法、任務驅動法來實施培育,定期開展活動,為青年教師提供機會、搭建舞臺,為提速他們的發展給予足夠的支持。
三、今后發展思考
1.開展小學體育興趣化的實踐研究
進一步完善小學體育興趣化試點學校方案,通過專題調研,切實保障小學體育興趣化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區域小學體育興趣化骨干教師團隊,以教研聯合共同體的形式開展專項研究。開展以“小學體育教學內容游戲化”為主題的創意游戲競賽以及“微課程”評比活動。
2.提高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
我區小學體育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研究水平相比過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與課程改革和時代發展的需求還有一定差異。因此必須通過各種途徑與方法切實提高體育教師的科研能力。首先要加強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的學習,擴大知識面。其次,組織各種相關培訓,理解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組織學科專家和科研專家的主題報告與論文指導報告,是促進體育教師知識更新,提高體育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另外,結合教學工作實際開展科學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體育教師或多學科人士參加的多種學術交流會、座談會、討論會等,促使科學研究獲得成功。
3.提高校際聯動教研實效
必須創新校際聯合教研的具體內容,積極開展“參與式”“互動式”“交流式”的教研活動。在聯動教研的組織形式上突出全員參與,在研究內容上要突出新課改實施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問題,在校本教研的效果上注重實效與遷移,突出校本教研的針對性。積極開展展示課例、交流互動、同伴互助、激發思考的聯動教研活動。加強教師對教育理論、教育價值、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有關問題的反思,努力提高教師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