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逸
康橋情思
當我還是孩童時,劍橋大學仿佛只是存在于想象之中。如今,這座傳說中的學府終于出現在我的面前。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讓許多中國人記住了這個地方。cambridge(劍橋)、康橋、康河……早在來劍橋之前,它們所代表的浪漫情思便已常駐我的心頭。我很想知道,“波光里的艷影,軟泥上的青荇”到底是怎樣的情景。
真正站在康河面前的時候,河水并不像我想象中那么清澈,水草在水中搖曳身姿。我看到了河旁的古老墻壁,看到了遠處隱約的木橋,看到了綽約的康河風貌,也看到了康橋的古老與滄桑。我似乎感受到了當初徐志摩的那份感動。康橋確實很美,不是令人窒息的艷麗,而是像倫敦一樣,淡淡的美麗,淡淡的憂愁。
很高興能有一次蕩舟康河的機會。船不是很新,倒是給我們的旅途帶來了古風古韻。給我們撐船的船夫又帥又熱情,他叫James,僅僅19歲。James一開始就問我們:“Have you heard a poem about Cambridge in China?”(你們在中國聽說過一首描寫劍橋的詩嗎?)我們一愣,連說Yes。他一笑,說:“徐志摩,right?”沒想到,徐志摩的名字在劍橋也很有名。
快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終究還是要上岸了,我戀戀不舍地看了康河一眼,走進了劍橋大學。劍橋大學的學院很多,這里是其中的一個學院——Kings college(國王學院),它以前是貴族學堂,歷史十分悠久。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教堂,第一次來到教堂的我頓時被震撼了,那五彩斑斕的玻璃瞬間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認真地打量著教堂,一排低矮的座椅擺在過道兩旁,椅子前是一架巨大的管風琴,有一些人正在虔誠地祈禱,我也坐在了一旁。整個教堂莊嚴肅穆,沒有任何人嬉笑打鬧,有的只是一份虔誠與信仰。
走出教堂,我們才看到了真正的劍橋校園。這里是一片綠色的天堂,草坪綠得那樣純凈,染綠了周邊的一切,令人感到生機勃勃。偶爾可以看到幾個學子坐在椅子上看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不禁又想起了徐志摩,他追求的或許就是這樣的生活吧。劍橋是一片真正的世外桃源啊!
“輕輕的,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離別此地,有的只是不舍,我真希望能一直留在這里,享受這片寧靜。
神圣殿堂
離開了倫敦,我們來到了第二座城市——約克。
約克是一座北方小城。還坐在客車上時,城墻就映入了我們的眼簾,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正用古城墻作為外圍的小城。城墻上面的標記很醒目,正中間刻著一個徽章。城墻有些殘破了,左右兩側各刻了一個深深的十字,底下有兩個小洞,應該是戰爭時期對敵作戰時留下的。這些石頭參差不齊,一看就知道經歷過長久的歲月的洗禮。
帶著景仰的心情,我們來到了約克大教堂。教堂外部的裝飾精致豪華,雕塑仍保留著中世紀的風格。大門是拱形的,上方有兩個小小的希臘式雕塑,整個教堂似乎從未被歲月侵蝕過,仍然傲立在我們面前。
我還發現了一個很溫馨的細節。教堂前有一個教堂的小模型,不僅有英文介紹,下方還刻著盲文供盲人閱讀。整張圖上只要有字,就有盲文注解,雖說于美觀有礙,但這種對他人的真正的尊重,還是為我所敬仰,這才是真正的教堂。
在劍橋,我對教堂的彩繪玻璃印象很深,但來到這里,我才知道什么叫小巫見大巫。據導游說,這里是英國最大的彩繪玻璃的存放地。果然,目力所及便是一片金碧輝煌,甚至有些刺眼。我瞇著眼等了一會兒,才看清教堂上方的玻璃,它們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璀璨,像是一尊尊圣靈俯視著人間,有一股說不出的神圣與莊嚴。
繼續往前踱步,這里游人眾多,展覽品也很多。展覽最多的是圣人的雕塑,它們的外形莊嚴神圣,雙手合十,似乎仍然在向上天祈禱。雕像都被玻璃環繞著,不允許游人靠近。雕像四周還有著一些奇妙的紋路,讓整個場面籠罩著一層神圣感。
教堂很大,我們足足逛了一個下午。晚上,當我疲憊地躺在床上,腦海中又浮現出教堂里的情景,就算是沒有信仰,在這里待得久了,也有一種被感化的感覺。在這里,每個人的心靈都有一個停泊的港灣,無論別人贊同與否,他們的虔誠與信仰已足以讓世人尊敬。
初臨蘇格蘭
來到英國的第九天,終于要前往蘇格蘭了。
在車上一覺醒來,不知不覺快到目的地了。拉開窗簾,成片的稻田懶洋洋地躺在陽光的懷抱里,充溢著溫暖與閑適的蘇格蘭,就在我癡癡的凝視中出現了。
這里是愛丁堡。我們最想要參觀的就是城堡。這座城堡是愛丁堡的驕傲,保持了古代的模樣。剛到城堡,我就看見了一排大炮。走近細看,炮筒很大,繞到背面看,輪子被固定住了,怎么轉也轉不了。看著炮筒指向的方向,我不禁對這一字排開的大炮多了分敬意,也許在遙遠的古代,就是它們保衛了城市的和平。
繼續往里走去,是一個四方的廣場。我們首先走進一個密室,里面收藏著代表蘇格蘭王權的皇冠和權杖。據說,作為蘇格蘭的權力中心,攻克了愛丁堡,就是攻克了蘇格蘭。
接著,我們又來到一條叫作“一英里”的著名商業街。剛下車,我們就被風笛的聲音所吸引,來到近前,果然看到了傳說中身穿蘇格蘭裙的男子,正悠閑地吹著風笛。笛聲悠揚悅耳,吸引了很多觀眾,當然,他收到的硬幣也多了不少。
這里的藝人真是挺有意思的。只見路邊有個渾身銅綠色的男子,他扮成雕像,臉上冷若冰霜,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樣,但地上的錢比其他雕塑藝人多了很多。我不禁有些奇怪,靜靜地等了一會兒,見到有人走過來投了幾便士。誰想到,他突然大變臉,笑容瞬間彌漫了臉龐,在綠色皮膚的映襯下,紅唇白齒顯得格外突出。過了一會,他又恢復了面無表情的模樣。其變臉速度之快,前后對比之大,的確讓我們震驚。其實,雕塑藝人蠻辛苦的,他一只腳著地,另一只腳一直放在腿上。要一天都保持這個姿勢,其中的苦和累,又有誰知道呢?
我沒有想到,來到朝思暮想的愛丁堡,最感動我的并不是蘇格蘭風情,而是在這里表演的藝人們。雖說生活得并不是很好,但他們仍堅持走下去,用自己的表演換來人們的喝彩,這份堅持讓人動容。
藝人們,希望你們在辛苦之后,能收獲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