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英,楊敏,李紅,梁文娜
(1.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福建福州350122;2.福建省立醫院,福建福州350003)
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舌苔、陰道脫落細胞與性激素相關研究
沈建英1,楊敏1,李紅2,梁文娜1
(1.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福建福州350122;2.福建省立醫院,福建福州350003)
目的探討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舌苔、陰道脫落細胞與性激素水平的關系。方法將102例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按不同年齡、不同月經情況分組,進行舌苔、陰道脫落細胞MI與MV的比較,并研究舌苔和陰道脫落細胞MV與性激素的相關性。結果隨著年齡的增長,舌苔、陰道脫落細胞MV有逐漸降低的趨勢;絕經組舌苔、陰道脫落細胞MV水平明顯低于未絕經組;舌苔、陰道脫落細胞MV與性激素水平呈顯著相關;舌苔脫落細胞MV與陰道脫落細胞MV呈顯著正相關。結論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舌苔脫落細胞與陰道脫落細胞變化趨勢較為一致,且與性激素水平具有一定相關性。
圍絕經期綜合征;舌苔脫落細胞;陰道脫落細胞;成熟價值;成熟指數;性激素
圍絕經期綜合征是婦女在絕經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出現的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軀體和心理方面的變化。中醫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具有諸多優勢,本課題通過對圍絕經期綜合征舌苔、陰道脫落細胞與性激素水平的相關研究,取得了初步結論,為進一步闡明本病舌象形成機理的科學內涵提供基礎研究。
病例來源于福建省立醫院2008年10月—2009年12月的門診患者及體檢人員,年齡40~55歲婦女。其中圍絕經期綜合征患者102例,平均年齡(49.67±4.36)歲;圍絕經期健康婦女33例,平均年齡(48.81±5.13)歲。
1.1 診斷標準參照樂杰主編的“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婦產科學》[1],評分標準參照改良Kupperman評分法[2]。
1.2 納入標準①符合圍絕經期綜合征診斷標準者;②同意參與本次研究者。
1.3 排除標準①近3個月內使用過性激素類藥物者;②合并急性感染性疾病或嚴重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原發性疾病者;③雙側卵巢切除、子宮切除、卵巢腫瘤和卵巢功能早衰者;④不愿參加本次研究者。
2.1 舌苔脫落細胞檢查未絕經婦女于月經結束后2 d采集舌苔脫落細胞,已絕經者任一時間采集。檢查者用消毒載玻片在受檢者舌面前中部以中等力度印壓后固定,制作舌苔脫落細胞涂片。
2.2 陰道脫落細胞檢查與上述時間同步采集陰道脫落細胞。將消毒棉簽蘸生理鹽水濕潤后,在受檢者陰道側壁上1/3處輕卷后取出,在玻片上涂片并固定,制作陰道脫落細胞涂片。
2.3 計算脫落細胞成熟指數與成熟價值成熟指數(MI):計算脫落上皮3層細胞百分比,按底層/中層/表層順序記錄;成熟價值(MV):計數100個細胞,其中表層細胞數乘以1.0,中層細胞數乘以0.5,底層細胞數乘以0,上述3個數相加即為MV。
2.4 性激素等指標檢測與上述時間同步測定,受檢者于上午8∶00—10∶00空腹靜脈采血,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血中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激素(LH)。
2.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3.12 組舌苔和陰道脫落細胞MI、MV比較結果見表1、表2。

表1 2組舌苔脫落細胞MI、MV比較(x±s)

表2 2組陰道脫落細胞MI、MV比較(x±s)
3.2 觀察組不同年齡段舌苔和陰道脫落細胞MI、MV比較結果見表3、表4。
3.3 觀察組不同月經情況舌苔和陰道脫落細胞MI、MV比較結果見表5、表6。

表3 觀察組不同年齡段舌苔脫落細胞MI、MV比較(x±s)

表4 觀察組不同年齡段陰道脫落細胞MI、MV比較(x±s)

表5 觀察組不同月經情況舌苔脫落細胞MI、MV比較(x±s)

表6 觀察組不同月經情況陰道脫落細胞MI、MV比較(x±s)
3.4 觀察組舌苔和陰道脫落細胞MV與性激素指標相關性見表7。

表7 舌苔和陰道脫落細胞MV與性激素指標相關性
3.5 舌苔脫落細胞與陰道脫落細胞的關系舌苔脫落細胞MV與陰道脫落細胞MV呈顯著正相關(P<0.01),相關系數為0.347。
舌苔主要是由絲狀乳頭的復層扁平上皮細胞角化和脫落的部分與食物殘渣等混合,覆在舌黏膜表面而成。在正常生理狀態下,舌黏膜上皮細胞的生長、分化、衰老、死亡等過程都保持相對平衡,舌上皮細胞從基底層轉化為角化脫落細胞都具有一定規律。而在病理狀態下,脫落細胞這一變化過程就會發生改變,因此舌苔脫落細胞的形態學變化可以反映機體一定程度的病理狀態。陰道脫落細胞主要來自陰道上皮的鱗狀細胞,其生長與成熟受卵巢激素的影響出現周期性變化。圍絕經期婦女月經由規則到紊亂直至絕經,都與性激素水平的變化密切相關,因此機體這一時期的病理改變可以通過脫落細胞形態學反映出來。MI和MV作為脫落細胞的病理生理學指標,能夠反映上皮細胞的成熟程度和病理狀態。
本研究中,觀察組舌苔、陰道脫落細胞MI較對照組均明顯左移,MV水平降低。隨著年齡的增加,舌苔脫落細胞MI有逐漸左移的趨勢,MV水平逐漸降低,以51~55歲組變化最為明顯,陰道脫落細胞MI與MV也以51~55歲組改變最為顯著。在不同月經組中,絕經婦女舌苔、陰道脫落細胞MI較未絕經婦女均明顯左移,MV水平以絕經組為最低。這些細胞形態學的改變反映了機體不同時期性激素水平的變化情況。有研究表明:舌苔脫落細胞與陰道脫落細胞二者變化趨勢較為一致,能夠反映機體性激素的周期性變化。如楊正望[3]發現月經失調患者舌苔和陰道涂片核致密指數具有顯著相關性,認為舌苔脫落細胞涂片可以取代陰道脫落細胞涂片來觀察卵巢的周期性變化。李燦東等[4]研究發現不孕癥患者舌苔脫落細胞能夠反映體內雌激素與孕激素水平,而陰道脫落細胞的變化與之相似。
卵泡的發育、成熟直至排卵與退化等周期性變化受內分泌激素的作用,而鱗狀上皮細胞的生長、發育、成熟受性激素的影響,因此卵巢的這一周期性變化可以通過脫落細胞形態學反映出來。正常情況下,隨著卵泡的成熟,雌激素水平逐漸增高,至排卵期達到高峰。在此過程中,鱗狀上皮逐漸增生、變厚,角化細胞逐漸增多。在圍絕經期,卵泡對FSH敏感性下降,鱗狀上皮細胞的發育緩慢,成熟程度降低,表現為舌苔與陰道涂片中成熟的表層細胞減少,尚未成熟的中層細胞逐漸增多,而陰道涂片中甚至出現底層細胞,說明陰道上皮細胞對激素水平變化的敏感性更強,陰道脫落細胞學檢查對于測定女性內分泌狀態具有一定的價值。本研究顯示舌苔、陰道脫落細胞MV與E2、FSH、LH均具有相關性,說明脫落細胞形態學變化可能是各種內分泌激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卵巢性激素對下丘腦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和垂體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具有反饋調節作用,因此認為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紊亂可能是圍絕經期綜合征舌象及舌苔、陰道脫落細胞形成的病理學基礎。
[1]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49-350.
[2]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下冊[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537.
[3]楊正望.月經失調腎虛證內分泌改變的實驗研究[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95,15(3):49-53.
[4]李燦東,高碧珍,蘭啟防,等.原發性不孕癥舌印片與陰道脫落細胞的對照觀察[J].福建中醫學院學報,2004,14(2):3-6.
R241.25R271.116
A
1000-338X(2015)04-0007-02
2015-06-08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3J01336);福建省教育廳項目(JA10164)
沈建英(1982—),女,博士研究生。
楊敏(1973—),女,副教授,醫學博士。E-mail:yangmin130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