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嵐,林晴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福建福州350004;2.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福州350122)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中醫(yī)體質血清瘦素及內分泌激素水平比較研究
林嵐1,林晴2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福建福州350004;2.福建中醫(yī)藥大學,福建福州350122)
目的探討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血清瘦素及內分泌激素水平與中醫(yī)體質的關系。方法選取多囊卵巢綜合征中醫(yī)體質屬陰虛質、陽虛質、氣虛質、氣郁質、血瘀質、痰濕質、濕熱質、特稟質及平和質患者各10名,檢測并比較各組患者的血清瘦素、FSH、LH、T、PRL、E2水平。結果①平和質組血清瘦素水平低于其他體質組(P<0.05)。②陽虛組、痰濕組血清瘦素水平明顯高于其他體質組(P<0.01)。③陽虛組、痰濕組LH/FSH及T水平均高于其他體質組(P<0.05)。結論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體質與血清瘦素、內分泌激素水平存在相關性,陽虛質、痰濕質血清瘦素、LH/FSH及T水平較其他體質組高。
多囊卵巢綜合征;體質;血清瘦素;內分泌激素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PCOS)是一種病因未明的高度異質性功能障礙性疾病,也是一種內分泌綜合征,以肥胖、胰島素抵抗(IR)、高雄激素血癥及持續(xù)性無排卵為臨床主要特征,其發(fā)生率占育齡婦女的5%~10%。血清瘦素(1eptin)是肥胖基因的產物,可能參與了PCOS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其代謝異常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體質是先天稟賦與后天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起著決定性作用。近年來比較一致的觀點將體質劃分為9種基本體質[1],即平和質、陰虛質、陽虛質、氣虛質、氣郁質、血瘀質、痰濕質、濕熱質、特稟質。文章通過血清瘦素、FSH、LH、T、PRL、E2水平檢測,探討PCOS患者血清激素水平與不同體質的關系。
1.1 診斷標準根據(jù)2003年鹿特丹會議標準,即ESHRE/ASRM標準[2](歐洲人類生殖協(xié)會和胚胎學會和美國生殖醫(yī)學協(xié)會的建議診斷標準),如有以下3項中2項即可診斷為PCOS:①稀發(fā)排卵或無排卵;②高雄激素血癥的臨床或生化改變;③超聲PCOS征,定義為一側或雙側卵巢有12個以上直徑為2~9mm的卵泡,和(或)卵巢體積增大(>10mL);排除其他原發(fā)性疾病。
1.2 體質類型判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制定的《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3]標準,體質分為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共9種體質。平和質為陰陽協(xié)調的體質類型,其他體質均為偏頗體質。依據(jù)“中醫(yī)體質量表”,該量表包含診斷9種中醫(yī)體質的9個亞量表,計算各亞量表的原始分數(shù)及轉化分,按照標準判定體質類型。
1.3 納入標準符合病例選擇標準,年齡18~40歲,常規(guī)檢查無異常者。
1.4 排除標準①年齡在18歲以下或40歲以上者;②先天性生理缺陷、畸形、遺傳因素所致月經不調、不孕者;③男方生殖功能異常者;④合并有心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疾病者;⑤過敏體質者;⑥不符合納入標準或資料不全影響判斷者。
1.5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2月—2015年2月在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就診的PCOS患者,根據(jù)《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3]標準進行體質類型判斷。分別選取平和質、陰虛質、陽虛質、氣虛質、氣郁質、血瘀質、痰濕質、濕熱質、特稟質患者各10名,各體質組年齡、病程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顯著性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各體質組年齡、病程比較(x±s)
2.1 標本收集于月經周期第3天或閉經患者B超提示雙側卵巢均無優(yōu)勢卵泡(無大于l cm的卵泡)時采集空腹靜脈血3mL,2 000rpm離心10 min,分離血清,-20℃保存。
2.2 測定方法血清瘦素檢測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血清內分泌激素檢測采用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每份標本均行雙管測定,取其平均值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批間和批內誤差分別為5%和8%。
2.3 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屬正常分布采用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或百分比表示;2組計量資料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計量資料間比較采用單向方差分析。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3.1 各組血清瘦素水平比較平和質組血清瘦素水平低于其他體質組(P<0.05),陽虛組、痰濕組血清瘦素水平顯著高于其他體質組(P<0.01)。見表2。

表2 各組血清瘦素水平比較較(x±s)
3.2 各組內分泌激素水平比較陽虛組、痰濕組的LH、LH/FSH及T水平均高于其他體質組(P<0.05)。見表3。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殖。腎陽虛衰,無力啟動氤氳樂育之氣,溫煦乏源,卵子發(fā)育遲緩;氣化不利,瘀滯沖任胞脈,卵子不能排出,無法攝精成孕;腎陽不足,不能上暖脾土,而現(xiàn)脾陽不足,脾失健運,濕聚成痰,痰濁阻滯沖任、胞絡,而使經閉不孕;肝氣郁滯,氣機不利,精血同源,陽虛血失溫煦,氣虛運血無力,陰虛內熱灼血,皆可致瘀,瘀則沖任失暢,血海不能按時滿溢,血行不暢而重虛,則導致PCOS的發(fā)生?!吨T病源候論》引養(yǎng)生方說:“月水未絕,以合陰陽,精氣入內,令月水不節(jié),內生積聚,令絕子”,亦此意也。
體質學是中醫(yī)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黃帝內經》最早提到了體質現(xiàn)象,《傷寒雜病論》則從體質與發(fā)病、辨證、治療、預后關系等方面,做了更深入地闡述,蘊含有辨證論治的精神,是體質理論應用的開端[3]。體質是指個體生命活動過程中,在先天稟賦和后天獲得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形態(tài)、生理、心理等方面綜合、較為穩(wěn)定的特質,這種特質決定了人體對某些疾病易感性、在疾病傳變、轉歸中的傾向性。

表3 各組內分泌激素水平比較(x±s)
血清瘦素由肥胖基因編碼、脂肪細胞分泌的蛋白質類多肽激素,廣泛分布于機體各組織細胞中。它的主要生理作用是促進糖原、脂肪分解從而參與糖代謝、脂肪代謝、能量代謝[4],具有增加能量消耗、減輕體重的功能;瘦素刺激下丘腦,影響GnRH的脈沖釋放,誘導垂體LH和FSH分泌失衡[5-6],導致卵巢激素分泌異常;瘦素通過瘦素受體調控對雄激素的分泌,抑制顆粒細胞雄烯二酮芳香化,阻止雄激素向雌激素轉化;瘦素影響下丘腦,減少神經肽Y的分泌,具有抑制食欲的作用[7];瘦素對E2的基礎分泌沒有抑制作用,也不影響FSH刺激后顆粒細胞E2的產生,但顯著抑制IGF刺激下的顆粒細胞E2的合成,從而導致卵泡選擇及優(yōu)勢化受阻,抑制顆粒細胞分化與卵細胞成熟,阻斷優(yōu)勢卵泡的選擇及卵泡發(fā)育,形成PCOS[8、9]。瘦素抑制顆粒細胞雄烯二酮芳香化,阻止雄激素向雌激素轉化,在高雄激素血癥的發(fā)病過程中,起著直接和間接的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同中醫(yī)體質的患者血清瘦素、FSH、LH、T、PRL、E2水平有顯著差異,可作為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中醫(yī)體質判定的參考。陽虛質和痰濕質血清瘦素水平明顯高于其他體質組(P<0.01),LH/FSH及T水平亦顯著高于其他體質組(P<0.05),推測陽虛質和痰濕質體內可能存在比較明顯的瘦素抵抗,較高濃度的瘦素不能被轉化為雌激素的雄烯二酮,就轉化為高活性的睪酮,抑制卵泡發(fā)育,甚至導致卵泡閉鎖。
[1]王琦.中醫(yī)體質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44-45.
[2]TheRotterdamESHRE/ASRM-SponsoredPCOSConsensusWorkshop Group.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 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FertilSteri,2004,81(1):19-25.
[3]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體質分類與判定[S].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4(4):303-304.
[4]OZDEMIR U,GULTURK S,AKER A,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birth weight,leptin,zinc and copper levels in maternal and cord blood[J].J Physiol Biochem,2007,63(2):121-128.
[5]LEBRETHON M C,VANDERSMISSEN E,GERARD A,et al. Coacine and amphetamine-regulated-transcript peptide mediation of leptin stimulatory effect on the rat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pulse generator in vitro[J].J Nevroendocrinol,2000,12 (1):383-386.
[6]ATAMER A,DEMIR B,BAYHAN,et a1.Serum levels of leptin and homocysteine in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endocrine,clinical and metabolic parameters[J].J Int Med Res,2008,36(1):96-105.
[7]LINDELL K,BENNETT P A,ITOH Y,et a1.Leptin receptor 5′untranslated regions in the rat:relative abundance,genomic organization and relation to putation response elements[J].Mol Cell Endocrinol,2001,172(1/2):37-45.
[8]劉義,尹婕,呂立群,等.卵巢黃素化顆粒細胞瘦素信號轉導分子STAT3磷酸化在多囊卵巢綜合征發(fā)病中的作用[J].生殖與避孕,2007,27(11):691-694.
[9]ERTURK E,KURU N,SEVCI V,et al.Serum leptin levels correlatewith obesity parameters but not with hyperinsulinism in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Fertil Steril,2004,82(5):1364-1368.
R711.75
A
1000-338X(2015)04-0009-02
2015-06-26
林嵐(1971-),女,醫(yī)學碩士,副主任醫(yī)師,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