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超萍,王海生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院,福建南平353000)
健脾益腎療法防治2型糖尿病伴動脈粥樣硬化60例
柳超萍,王海生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南平第一醫院,福建南平353000)
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健脾益腎療法;健脾益腎湯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引起的[1]。糖尿病屬中醫“消渴”的范疇,中醫認為該病病機屬于“本虛標實”證,多以脾腎虧虛為主。據臨床薈萃分析顯示:糖尿病患者群的頸動脈粥樣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發生率非常高,可達70%~80%,而糖尿病一旦合并高血壓等疾病,其斑塊發生率可高達97.1%[2]。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ntimal-medial thickness,IMT)反映CAS的早期形態學變化,與心絞痛、心肌梗死的發生呈正相關,頸動脈IMT每增加0.1 mm,急性心肌梗死風險就增加11%[3],發生腦卒中風險增加1.8倍[4],可見其危害之嚴重,因此對糖尿病患者CAS的防治尤為重要。故本研究主要探討采用健脾益腎療法治療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防治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0月—2011年1月本院內分泌科門診經中醫辨證為脾腎虧虛的老年糖尿病120例病人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5例,女65例,年齡60~76歲,平均年齡(67.6±7.2)歲,伴有高血壓52例。120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2組年齡、性別、病程、伴發高血壓例數、IMT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x±s)
1.2 診斷標準中醫辨證標準均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中“脾腎虧虛”的辨證標準。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定義、診斷和分類標準[6]:①糖尿病癥狀及隨機血漿葡萄糖≥11.lmmol/L;②空腹血漿葡萄糖≥7.0mmmol/L;③OGTT試驗2h血漿葡萄糖≥11.lmmol/L。高血壓診斷符合2010年中國高血壓聯盟提出的新標準[7]:收縮壓(SBP)≥140 mmHg和(或)舒張壓(DBP)≥90 mmHg或近2周內服降壓藥血壓正常,并排除繼發性高血壓者。
1.3 納入標準①年齡>60歲;②符合西醫診斷標準及脾腎虧虛證中醫辨證標準者;③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①年齡<60歲;②合并有心腦血管、內分泌、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等嚴重疾病者。
1.5 剔除和脫落標準①病例入選后發現不符合病例入選標準,或未按試驗方案規定治療的病例,予以剔除;②入選病例自行退出或完成整個療程而無法判定療效的病例,作為脫落處理。
1.6 治療方法對照組予西醫常規降血糖治療,若伴有高血壓則予降血壓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以健脾益腎為治則,口服福建省名老中醫柳增榮老先生的驗方健脾益腎湯,組成:黨參12 g,黃芪12 g,萆薢12 g,墨旱蓮12 g,山藥15 g,熟地黃15 g,山茱萸15 g,白術15 g,知母6 g,黃柏6 g,陳皮9 g。隨癥加減:氣虛者加太子參、黃芪各30 g;便秘者加沙參9 g,大黃6 g;頭暈者加天麻15 g,半夏9 g,夏枯草9 g。l劑/d,水煎服,共煎取250 mL,分早晚兩次服。14 d為1個療程,休息7 d后繼續服用,共服用8個療程。8個療程結束后,2組均繼續予以常規的降血糖及降血壓治療,隨訪期間若出現其他并發癥,則予對癥治療。8個療程結束后判定療效。
1.7 評定指標及評定標準
1.7.1 IMT以頸總動脈的IMT為比較變量(IMT是指動脈管腔內膜面前緣到中膜外膜面前緣的垂直距離)。
1.7.2 并發癥發生率由專門人員負責隨訪記錄以下疾病的發生率,所有研究對象只要符合以下疾病的評定標準即可診斷,并進行記錄。隨訪時間為2 a,采用門診隨訪與電話隨訪相結合,終點為死亡,截止日期為2013年2月1號。冠心病參考文獻[8],符合WHO冠心病的診斷標準,且經冠脈造影診斷為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參考文獻[9],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的標準,且結合CT或MRI確診。
1.8 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屬正態分布的以x±s表示,符合正態分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分布則采用兩個獨立樣本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2 組治療前后IMT比較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IMT比較(x±s)mm
2.22 組并發病發生率比較見表3。

表3 2組并發病發生率比較(n,%)
據現代醫學臨床報道[10],高血壓、糖尿病與冠心病與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糖尿病合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健脾益腎療法進一步的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有效預防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糖尿病屬于中醫消渴的范疇,人至暮年,元氣漸衰,精血衰減,臟腑功能日漸衰弱,尤以脾胃、腎氣為著[11]。糖尿病多涉及肺、脾、腎三臟,初期以燥熱、濕熱為主,然而老年人由于生理特點,往往表現為脾腎虧虛。故采取健脾益腎法,選用補脾益腎及清熱利濕的中藥給予治療。健脾益腎湯方中黨參、黃芪補氣健脾;山藥、熟地黃益氣補血,補脾肺腎,益精填髓;山茱萸補益肝腎,合熟地黃、山藥共奏滋補腎陰的功效;白術健脾利濕,萆薢、墨旱蓮補益肝腎,分清泌濁;知母、黃柏清利濕熱,陳皮行氣理氣。在一大片滋補方中加兩味清利濕熱的藥及一味理氣之藥,使得整個方子補而不膩,溫而不化火。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腎、逐瘀、降濁之功效。
對2型糖尿病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應該標本同治,在益氣養陰生津的同時兼顧清熱利濕,這可能是以健脾益腎湯為主方的中醫治療方案能夠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IMT的原因。但是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樣本量不夠大,這可能與本研究為動態隊列研究,各病例入組時間不一致有關;另外,本研究只局限于本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范圍涵蓋不夠寬,未橫跨區域開展。希望以后跟其他醫院一起合作,開展更大樣本量、涵蓋范圍更寬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為臨床運用健脾益腎法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癥提供堅實有力的理論依據。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74,770.
[2]BROHALL G,ODEN A,FAGERBERG B.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mpaired glucose t olerance:a systematic review[J].Diabetic Medicine,2006,23(6):609.
[3]COBBLE M,BALE B.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knowledge and application to everyday Practice[J].Postgrad Med,2010,122(1):10-18.
[4]陳秀華,汪耀,韓秀婕,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糖尿病雜志,2009,3(1):186-190.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5.
[6]嚴勵,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733-752.
[7]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S].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8):709-710.
[8]MENDIS S,THYGESEN K,KULAAMAA KA,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2008 revision[J].Int J Epidemiol,2011,40(1):139-146.
[9]中華神經科學會.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年)[S].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10]田海軍,李仁立.中老年心腦血管事件患者危險因素的探討[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05,11(5):203-205.
[11]王鋼,孫偉.健脾益腎補氣法治療慢性腎炎氣虛證的臨床和實驗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7,13(6):333-335.
R587.1
B
1000-338X(2015)04-0022-02
2014-06-02
柳超萍(1955-),女,副主任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