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舞
閱讀是學生與文本、與作者之間的對話。既然是對話,就應該不僅僅是吸收、內化,也包括包括傾吐、表達。這種“表達”緣自學生真切的閱讀體驗,應該說是一種更深入的閱讀。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度的表達?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一些看法。
一、在文本的空白處表達
文字是一種符號,文字的背后蘊涵著豐富的內容和情感。有時,作者會在文章中留下一些空白,這些空白處往往蘊涵著豐富的內涵。語文課上,引導學生對作品“空白”進行富有個性色彩的填補,展開拓展表達,既能開拓學生的視野,也有助于感情的升華。
如:《小小的船》這一課,課文以優美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圖——月兒是小船,“我”正坐在“船”上看著藍藍的天空和閃閃的星星。于是,我啟發學生想象,“假如,你正坐在彎彎的月亮船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的回答精彩紛呈。有的說:“我仿佛看到身邊的小星星在跟我打招呼。”“我仿佛聽見月亮媽媽在唱搖籃曲,叫星星寶寶快快睡覺。”“我坐在月亮船上,看到了哈雷慧星拖著長掃把,從我身邊飛過。”“我還看到了楊利偉叔叔乘坐著神州五號飛船在太空中翱翔。”學生的想象力在表達中如此充分的展現,這不正是文本所要向我們傳達的嗎?
這種閱讀表達,實際是對課文思想內容的有機延伸,孩子們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深刻了,文本更加豐厚了。學生的表達是領悟后的豁然開朗,極大地豐富了課文內涵,同時精神的自得自悟也成為了引領學生成長的“財富”。
二、在語言精美處表達
語文教材中所選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內含很多妙詞佳句,精彩語段,應讓學生反復誦讀,理解其包含的哲理,領會寫作方法,通過說、寫的拓展訓練,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如在教學《四季》(人教版第一冊)教師導入:這么多小朋友都喜歡春天,誰來說說理由?學生說:“草芽尖尖的,嫩嫩的。”“草芽綠綠的、細細的、長長的”教師順勢引導:剛長出來的小草是很嫩的,就像我們小孩子一樣,說話嫩聲嫩氣,小朋友把你體會到的感覺送到句子中去讀吧!(生練讀)最后拓展表象:“同學們,春天除了草芽尖尖外,你們看,(出示課件:美麗春光圖)多美啊,誰能像課文中的小朋友一樣,也給春天寫一句話?”學生暢所欲言:“大雁從南方飛回來了,桃花、杏花都開了,還有香味呢!”“小河的冰都融化了,小魚在水里跳著圓圈舞,真開心!”“柳樹發芽了,他對小河說:“我是春天。”“燕子飛飛,它對草地說:“我是春天。”“喇叭花吹起了小喇叭,他自豪地說:“我是春天。” “青蛙出洞了,它敲著鼓說:“春天來了。”……
學習語言是語文課的根本任務。不知不覺中,學生的理解在進一步品味關鍵語言時得以提煉、深化。這樣的表達為學生提供了深層次品味語言的平臺。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美讀加深,評價強化,并通過課件表象支撐,進行言語圖式拓展的訓練。
三、在蘊含人文處表達
語言文字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作為重要信息的載體,它又是文化內容的表現形式,因而,必然會打上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烙印,從而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人文特色。由此,語文學習就不純粹是語文能力的訓練過程,學生在學習母語的同時,也習得了其內含的文化系統。教師應有強烈的人文意識,不僅要充分挖掘文本的人文內涵,更要將人文熏陶延伸至課外。
如《媽媽的賬單》這篇課文通過兒子小彼得和媽媽的兩份賬單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無價和無聲。在課文即將結束時。教師出示了古詩《游子吟》,通過對古詩的誦讀,讓學生感受文章中蘊含著的深沉的母愛,古詩誦讀完后,教師并沒有讓課堂結束,而是又進行了一次拓展,教師深情地說道:“同學們,母愛是天下最無私的愛,每一位母親都是偉大的,讓我們一起打開記憶的閘門,靜靜地回憶媽媽給我們的愛,讓我們也為媽媽寫一份賬單,在這份賬單中寫下媽媽為我們付出的點點滴滴,好嗎?”學生靜靜地拿起筆,片刻之后,學生已是洋洋灑灑地寫了滿滿一頁稿紙。在交流時,孩子們深情地講述著媽媽和自己的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老師也和孩子們一起感動著。交流后,老師又問道:“面對著這樣一份無私的母愛,作為兒女的我們又該為媽媽做些什么呢?”孩子們紛紛談了自己的看法。
這樣的拓展表達,不僅充分挖掘了文本中的人文內涵,更重要的是將其聯系到了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四、在句式遷移中表達
句式仿說是說話訓練的一項最基本的訓練內容,對低年級的學生更適用。它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掌握表達技巧,熟練表達技能。閱讀教材中句式的類型非常豐富。如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排比句、遞進句等等。在閱讀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句式進行說話訓練。可達到提高學生說話能力的目的。如在《蜜蜂引路》課文中有“一邊……一邊……”的句式。訓練時,可先指導認真讀原文,“列寧一邊走一邊看……”。讀后讓學生體會這種句式的構成特點。接著讓學生表演動作,口述自己看到的在同一時間里做的兩件不同的事,然后讓學生自由地進行仿說。經過三步的進行,由扶到放,層層深入使學生牢牢的掌握該句式的特點。達到了運用自如的目的。
總之,閱讀表達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包羅萬象的語文,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引領學生在閱讀中表達,在表達中感悟,在感悟中升華,才能真正做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