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成 王濤 卞永紅
【摘 要】我國是有著五十六個民族的泱泱大國,由于國家各項事業發展不平衡,當前各民族問題依然嚴峻,大家應該清醒認識到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緊迫性與必要性,深刻理解加強大學生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國際意義、時代意義,采取符合當代大學生實際的教育途徑,真正做到將大學生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落實到實處。
【關鍵詞】民族高校;民族團結;“三化”教育;大學生
0引言
2014年5月28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總書記反復強調了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各族干部群眾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召開,對加強和改進新形式下民族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對全面深入持久民族進步創建活動,從內容、形式到方法、成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強調民族團結教育要注重“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統稱為民族團結進步“三化”教育,為創建活動指明了路徑和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1加強民族高校大學生民族團結“三化”教育的國際意義
從國際上看,和平發展雖然是世界主流,但敵對勢力在國際舞臺上對我國實行的政治并不容我們樂觀,西方敵對勢力一直認為中國的發展強大對他們造成了很大的威脅,長期以來利用“宗教”、“民族”、“人權”問題不停對我國進行破壞、滲透、分裂,境內外“三股勢力”勾結,極力在中國制造混亂,挑起爭端,煽動民族之間的仇視和對立,妄圖惡化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以這種卑劣的手段來達到分裂我們祖國的目的。2008年“3.14”西藏打、砸、搶、燒事件和2009年“7.5”新疆打、砸、搶、燒事件給我們再次敲響警鐘,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必須常抓不懈,在學生尤其是各高校學生中大力加強民族團結進步“三化”教育,是對內團結各民族、對外防范敵對勢力滲透的長遠大計。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民族問題,就要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完成這個這個任務任重道遠,需要一代又一代大學生共同去努力。
2加強民族高校大學生民族團結“三化”教育的時代意義
眾所周知,大學生是我們祖國的未來,他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任,通過讓大學生對民族團結教育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引導各族大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和世界觀。處在社會轉型復雜環境中的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雖然是主流,但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大學生對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仍然抱著迷茫和不確定的思想,他們的政治信仰漸漸日益淡化甚至沒有,他們更趨向于追求物質實用化、功利化的價值觀,這些大學生存在著嚴重的信仰危機,因此,加強大學生民族團結進步“三化”教育,是我們民族問題現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
3加強民族高校大學生民族團結“三化”教育的主要途徑
為了切實做好民族團結進步“三化”教育,我校結合目前民族高校民族團結教育實際,強調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和探索:①堅持以“人文化”為引領,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意識和加強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②堅持以“實體化”為支撐,堅持“四個重在”;不斷創新理念、手段和方法,創造性的開展活動;培養樹立各類示范典型,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③堅持以“大眾化”為動力,擴大參與范圍,使創建活動的內容、理念、形式、方法更加通俗化、具體化、生活化,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開展富有特色的活動,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新成效,做出新貢獻。
4將民族團結“三化”教育做到有據可依
我校對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制藥工程專業2014級一班、制藥工程2014級二班兩個班級的民族團結意識數據對比進行為期半年的量化調查,作為服務對象的兩個班級,制藥工程2014級1班和制藥工程2014級2班,共有學生93人,其中漢族學生38人,少數民族學生55人,來自于維吾爾族、土家族、白族、藏族、蒙古族、壯族、苗族、回族、瑤族、彝族、黎族、侗族、羌族、畬族、傈僳族、布依族、佤族、朝鮮族等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多個地域、多個民族的班級成員構成能保證本研究計劃順利實施,研究結果科學有效。將學生按對半的方式分好,兩個班級少數民族和漢族的學生分配基本一致。
開展課程前,我們對這兩個班級學生就民族團結進步意識的認知程度進行答卷式測試,然后和學生進行一對一面談,一一做好記錄,兩個班級的統計數據為: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制藥工程專業2014級一班民族團結意識愛國意識強烈的同學為55%,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制藥工程專業2014級二班民族團結意識愛國意識強烈的同學為56%。其中漢族的學生有70%以上都比較強烈地表達了愛國意識以及民族團結意識,但少數民族的學生只有40%左右的學生對民族團結共同進步這個話題比比較在意,其余的同學都對民族團結意識比較淡漠,兩個班級對民族團結進步的認知程度沒有大的區別。我們為制藥工程專業2014級1班開設了半年民族團結“三化”教育的各類校園活動,其中就包括了:文藝類、交際類、節慶類、體育類、知識類,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寓教于樂,教師常常以民族團結對國家建設的重大影響和積極作用這些話題和他們進行討論,讓他們時刻意識到祖國的建設不是哪一個民族努力就可以完成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五十六個民族攜手共建、團結互助才能實現。而制藥工程專業2014級二班在這半年時間里,我們就按平時的普通大學正常課程進行,并沒有對他們開展民族團結進步“三化”教育課程。
對制藥工程專業2014級一班進行半年民族團結進步“三化”教育半年后,我們對一班和二班同時進行了就民族團結意識進行答卷式測試和一對一面談,和第一次測試一樣做好記錄,統計后兩個班級的數據為: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制藥工程專業2014級一班民族團結意識愛國意識強烈的同學為100%,所有的同學經過半年的民族團結進步“三化”教育后,都對民族團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從內心深處體會到了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還有很多同學明確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還會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自己周邊的人,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民族團結進步這個大舞臺中來,希望用自己的力量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而相對的化學與環境保護工程學院制藥工程專業2014級二班的數據卻沒有什么大的改變,以前對民族團結意識淡泊的學生依然沒有什么太大的改觀。
民族院校既是黨和政府培養推動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人才基地,也是少數民族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搖籃。我們做為民族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各族大學生團結進步教育做出努力,相信通過開展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在豐富大學生校園生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外,還可以同時起到讓各民族同學之間加深了解、增進情誼的作用,增強民族高校的影響力和凝聚力。
參考文獻:
[1]邢金良;娜么塔;毛敏.民族高校構建民族團結教育長效機制的探索和思考[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4(09):230-233
[2]由馨媛;盛知恒.新形勢下高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途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1(19):173-174
[3]陳樂齊.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中如何將“三化”落到實處[N].中國民族報,201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