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珍
【摘 要】優化美術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它對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都起到很大的作用。美術教師要與時俱進,具備以人為本的思想,把握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悉心研究教學教法,改進教學,這樣才能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藝術。
【關鍵詞】優化;課堂;美術
美術教育是美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有助于引導學生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美術課的教學不應該是單純的藝術教育的組成部分,它對人才的全面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美術教師應立志改革、著眼創新,改革教學方式與內容,在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同時,要讓學生們在單純的美術課堂中得到更廣泛的知識整合,讓學生通過更多的途徑和方法去獲得各種切身體驗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一、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興趣是學習心理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它能夠成為學習的直接動力。能否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打開學生心扉、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也是優化美術課堂教學的前提。從興趣入手,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利用美術學科的特點優勢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美術室注意環境布置營造氣氛,教學中除了運用實物教具和掛圖等簡單手段,還運用音樂、幻燈、投影儀、電視錄像、多媒體等電教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在信息技術日益發達的當今社會中,現代教育呼喚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美術教學既是當前教學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同時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一種必然要求。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較而言,現代多媒體教學的實效性強,有省時、省力、直觀、靈活、生動、節奏快、容量大等特點。比如,《色彩的世界》一課中講到,不同的色彩會給人于不同的心理感受。學生一時不能理解。課件中可以設計這樣一段動畫"一個人背著一個白色的木塊走過,神情很輕松。又背著一只同樣大小的黑色木塊走過,看起來又累又重。畫面夸張,以說明黑色比白色給人于沉重感。學生一下子就能明白剛才的意思了。再如:在以往的美術欣賞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資料來源往往局限于書本圖片或幾本書籍、雜志中的精彩圖片,但那一張張小得可憐的圖片使學生即使睜大眼睛,也看不清楚。如今,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導入各種信息,并有機組合,聲形并貌,這樣,學生無論在課堂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得清楚,也不會因為教師的語言不夠生動、演示的畫面過小而對美術失去興趣。美術材料的日益更新使得老師在設計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上有了拓寬思維和想象的空間。比如,雞蛋殼工藝畫的制作體現了變廢為寶的環保意識,版畫的制作體現了這種繪畫流程給人帶來的視覺美感和快感;再如,在《打開的喜悅》一課中,老師不僅僅要教學生紙的剪、折、裁、疊、卷等方法,還要使學生了解和感受到不同材質的紙張的制作特點,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怎樣運用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美化自己的生活,做到學以致用,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創建輕松愉快的美術課堂教學氛圍
課堂氛圍是師生共同在課堂上創造的心理和環境氛圍。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增進師生的情感交流,會產生更多的師生互動,學生愿意更多地表達自己的表現力。如何創建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呢?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有利于創造性活動的一般條件。因為只有在寬松、無壓力的環境中,學生才敢于突破常規,才敢干異想天開。因此教師首先應該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自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如教學“裝點我的居室”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電腦激趣、音樂渲染,創設“我是小小設計師”,“作品展覽會”的課堂情境。教學伊始,在輕松歡快的音樂中和學生一起瀏覽優秀的居室裝飾,當學生沉浸在輕松活潑的音樂中和溫馨舒適的居室中時,教師創設“我是小小設計師”的情境,讓學生作為“設計師”,他們在網上找出自己喜歡的居室設計風格和居室裝飾作品,然后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制作裝飾品,這時,學生的創造激情即刻被調動了起來,他們認真構思、認真制作,結果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學生制作了各種風格的美術作品,具像的、抽象的、裝飾性的……,佳作層出不窮,把他們的個性和才華充分展露出來。在教學中,教師又設計了“作品展覽會”,請學生布置展覽,然后參觀學習,互相評價,這時,學生們積極參與,主動探究,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可見,在美術教學中,注重設置輕松的學習背境,能促進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美術學習中去。
三、靈活的教學方法
教會學生學某一樣東西易,教會學生自己去如何學難,學生學會怎樣學是學生成才的重要標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確實,實踐出真知,課堂教學想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會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維持飽滿的學習熱情,就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地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為了能更形象地畫出動物的皮毛,這一課引入了繪畫技法“渴筆”與“濕筆”。為讓學生順利地理解并掌握用筆技巧,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教“渴筆”時,先不告訴他們學什么,請學生取出毛筆,蘸上少許墨,然后在紙上畫一畫,引導學生在實踐探索中去發現規律,了解渴筆是怎樣形成的。他們觀察發現繪畫過程中筆上的水份越來越少,慢慢地紙上的墨塊、線條出現一些空白,一絲一絲的,直到畫不出,學生一邊畫一邊感受著這奇妙的變化。然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這種筆上含水較少的筆法叫做“渴筆”,它可以用來表現動物身上的什么呢?學生很自然地得出了答案——動物的皮毛。而教“濕筆”時,則先出示圖片,揭示結果,讓他們認識濕筆,觀察濕筆的墨色濃淡變化,然后提出問題:想想它是怎樣畫出來的?從而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熱情地參與討論:畫時筆上含水要多,筆上的墨色要有深淺變化。引導學生觀察推理出繪畫方法后再指導調色練習,嘗試繪畫,進行驗證,滿足了他們的成就感,真正自主地掌握學習方法。
四、與其它學科相結合
美術與音樂是相互聯系的,音樂對于調動人的情緒和渲染情感都具有強烈的作用。在美術課中如果能夠根據所學內容相應地引用音樂教育,將會更好地輔助教學。例如,在欣賞課中,在欣賞古畫名卷的同時,配上優雅或古典的樂曲就可以很快地牽引學生們的思想進入意境,領會作品中的精神和韻律,更強烈地激發感情,這樣不僅使學生感情上產生共鳴,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美術作品是通過視覺藝術去傳播文化思想,文學則是利用文字傳播信息,這兩者目的是相同的,只是表現手法不一樣而已。在美術課中,利用優秀的文學作品(故事、詩歌、散文等),優美的語言與畫結合,積極調動學生思維,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帶著作品意境的整體印象,去聯想,去遐想,由此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新意識。可以說,每一幅優秀的美術作品無不是來源于現實生活,經過作者的取舍、提煉后再形象地反映現實生活,反映了作者強烈的情感世界。所以,美術教學中應在培養孩子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合作精神的同時,還可以與愛國主義情操教育相結合,這樣才符合審美教育的宗旨,能夠培養學生美好的心靈世界。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一名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時代新人,樹立遠大的創造理想和抱負。
五、科學的評價方式
課堂評價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美術課堂教學中,尤以作業展示評價為重頭。在教學評價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作用,即發揮學生自評、互評的作用。
我們進行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評價中認識自我,學會相互比較,取長補短。因此,我們評價學生作品時不能簡單地說說誰畫得好,誰畫得不好,那樣會使一些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在本課作業展評中,我先請學生進行點評或自評,說說喜歡哪幅作品(我畫的是哪幅)?好在哪兒?你覺得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比如從色彩搭配、外形設計、構圖飽滿、注意觀察、有創意、效果突出、很特別、吸引、與眾不同等等。在學生評價的基礎上,我再加以提煉,使學生的欣賞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