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明暉
在生活化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生活在豐富、在發展,教學貼近了學生的生活,課堂變成了學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識在生活中得到了應用。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有效的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不僅能調節教學進程,緩解課堂氣氛,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達到更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因此必須要對課堂精心改變教學模良好式設計。而在創設問題情境、進行課堂模式改變的過程中,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巧用生活中常見的心理效應,將會達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提高課堂的有效教學
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談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問題之所在,并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例如,作為當代中學生,在金錢面前應當作出怎樣的選擇?學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師可采取自主學習、綜合探究等活動,一方面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反映學生對金錢的思想狀況;另一方面要發揮教師的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在注重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價值判斷的同時,為學生提供鮮明的基本價值標準,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學習。
對一個教師來說,善于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成長環境,甚至比其自身的學識是否淵博更重要。教師與學生交流方式恰當了,學生上課時的心理負擔減輕了,學習的效率自自然就高。民主平等的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設寬松愉悅的學習環境。而詼諧幽默的思品課是最快樂的,教師采用詼諧的故事、幽默的語言可以讓課堂富有生機,讓整個課堂充滿快樂。在《我與父母交朋友》一課中,我給學生講述幾個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換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強化“愛”的情感體驗。許多學生聽了這幾個故事,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深切地感受了父母對子女的愛心。此時,我再及時引導學生結合自身體驗談對父母的感情。通過討論,學生們對理解父母的心意,接受父母的教導,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照顧老人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一則小故事,讓沉重的話題變得輕松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取語言創設、語音視頻創設、表演、游戲等形式創設,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如此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并讓學生在爭論、比較中主動積極地學會了新知識,提高了思品課堂的有效教學。
二、改變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
政治教師還要結合新課程的要求,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采取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比如,除常規方法外,還要求教師盡快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并運于教學過程之中。而這一點在政治課教學中體現更為明顯、要求更為迫切。通過多媒體課件,或者是照片、圖片、掛圖等生動、形象且直觀的教學手段,或者通過師生的講述,把學生帶入某種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學生有如身臨其境。通過這種情感渲染和傳達,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對知識的詮釋和理解,免去了生澀與呆板,也達到使學生學會對知識活學活用的目的。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興趣和思維,引導學生質疑、探究、發現,達到對學生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
《新課程標準》要求適應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貼近現實生活,強調學生自身的觀察、感受和體驗,教師應注重思維、感情和行為方式的培養。這就要求廣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充分發揮本課吸引學生的獨特條件,把思想品德教學置于廣闊的社會現實中,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以科學的態度進行創造性的教學。例如,在學習活動課《可持續發展的選擇》時,我有意識地把本課內容進行擴展,改為“關注西部的發展”。在課前我先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自學課本內容,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學心得,然后推選代表在課堂發言,從而引出在西部大開發中應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這樣就把這兩大戰略聯系起來,既達到了學習本課的目的,又把握了時政熱點,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通過探究學習更好地去體驗社會現實。同時也引導了學生探究性學習,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教學。
總之,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是中學政治教師實現新課程改革任務的必由之路。初中政治課的教學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提高學生學習參與的實效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新課程指導下的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完全有賴于我們的教師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耕耘、去發揮、去創造,去呈現新的課堂教學時尚。因此我認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就要把課堂變成一個關注學生成長的樂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