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漢輝
初中文言文占的比重比較大,每冊課本中都有。它們是古代文學的精華,傳承著中華文化的精彩,學習這些名篇對錘煉學生的語言,豐厚學生的文學素養,修養學生的品行都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言文是極具美感的中國化的文字,讀中感受古代詩文作家的情懷,讀中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和悲歡離合,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智慧。所以我對文言文教學情有獨鐘。我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積累、感受,掌握了一些自己的方法與經驗。我覺得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感覺得很吃力,沒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課堂的導入非常重要,文言文的課堂更是如此。導入的成功設計往往能像磁鐵一樣把學生吸引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開啟智慧的閘門,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我在長期的文言文教學中,探索到一些不夠成熟的課堂導入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創設氣氛導入法
在課堂教學的開始就創設一種氣氛往往能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拉到課堂上來,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激發學生探究的熱情與興趣。學生在這種氣氛中思維十分活躍,學習十分積極。我在教《唐雎不辱使命》(九年級上冊)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唐雎是戰國時期一個很小的安陵國的使臣,當時秦國是野心勃勃的國家,秦王想以小易大的詭計吞并安陵國,卻被安陵君識破并拒絕。秦王十分生氣。這時,安陵君不得不派唐雎出使秦國。同學們,你對唐雎的這次使命有何感想?唐雎如何面對秦王?你又如何看待唐雎?氣氛一創設,學生躍躍欲試。有的說:“唐雎命懸一線?!庇械恼f:“唐雎責任重大。”有的說:“唐雎敢于斗爭,熱愛祖國?!焙苊黠@方法得當,學生對唐雎的個性特征有深刻的認識。又如在教《公輸》(九年級下冊)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強大的楚國讓公輸盤造云梯等攻城器械,攻打弱小的宋國是勢在必得,一場非正義的戰爭一觸即發。這時,墨子急急忙忙的來到楚國,為的就是說服公輸盤與楚王放棄這場不義之戰。墨子是怎樣說服公輸盤與楚王的呢?光靠舌戰行嗎?你對墨子有什么看法呢?學生討論積極,通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脈絡和內容就有了一定的把握與理解。
不過,這種課堂導入法只適用于故事情節十分緊張的課文,適用于有矛盾沖突高潮迭起的課文。
二、溫故知新導入法
學生的認知是有繼承性和連續性的,學生認知活動的開展都是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通過“溫故”能啟動學生的思維,然后才能積極的去探索,才能達到“知新”。《桃花源記》、《歸園田居》分別是八年級上冊陶淵明的一篇散文和一首詩歌,在《桃花源記》中有“不足外人道也”;在《歸園田居》中有“但使愿無違”。這兩句都表現了陶淵明的歸隱之志,都體現了陶淵明安貧樂道、喜歡田園生活的思想。通過溫故,歸納知識,導入新課《五柳先生傳》(八年級下冊)的學習。老師設問:在《五柳先生傳》中,同學們能體會到陶淵明的歸隱之志嗎?能體會到陶淵明安貧樂道的思想嗎?接下來學生積極的去探索,有的說:“‘閑靜少言,不慕榮利,以五柳樹為號,不就是一個隱者的心境嗎?”有的說:“‘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正是安貧樂道的表現?!庇械恼f:“常寫文章表示自己的志趣,正是不慕榮利的最好證明。”像這樣由“溫故”而“知新”,真可謂是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溫故知新的導入法,在初中文言文教學中可以廣泛的運用??梢詮奈恼卤磉_手法、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結構脈絡等方面,由過去學過的文言文,或者現代文遷移到新授的文言文。只要靈活運用,就一定會收到效果。
三、背景介紹導入法
初中文言文有很多都表現了作者豐富的情感、偉大的人格、博大的胸襟、高尚的情操??梢蕴找睂W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而體會這些,就都必須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才能身同感受。如在教《小石潭記》(八年級下冊)時,可以這樣導入: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他被貶到永州,寄情山水,寫下《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第四篇。同學們想一想,在文章中他一定會有感情的流露吧!你們不妨進入小石潭去感受感受。這一導入,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是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柳宗元發現小石潭的驚喜,看見小石潭周圍美景的高興,細察小石潭中的魚和水的快樂,深感小石潭環境幽深冷寂而孤凄悲涼。這一些感受都從學生口中說出。我只是在不斷的點頭稱贊,而樂在文言文的教學之中。
背景介紹導入法在初中文言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也很廣泛,如果不了解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寫作背景,怎能體會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和博大胸襟;如果不了解歐陽修寫《醉翁亭記》的寫作背景,又怎能感悟他“與民同樂”的自得其樂。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四、激發情感導入法
學生的情感就像一根琴弦,只要你去撥動它就一定能發出美妙的聲音。但是學生的閱歷還不夠豐富,情感還不夠細膩。那么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去激發。老師應該讓學生去與作者進行情感的交流和對話,去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這樣,學生就會對文言文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同學們,一所‘陋室,劉禹錫卻要寫一篇文章去贊美呢?”這是我教《陋室銘》(八年級上冊)的導入語。又如“同學們,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宋代的大文學家,他又為什么為仲永而哀傷呢?”這是我教《傷仲永》(七年級下冊)一課的導入語。雖是一句很簡單的課堂導入,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無定法,況且文言文的教學困難較多,需要老師不斷的摸索。課堂導入的方法也很多,需根據課文、學生等各種因素而設計。但它要遵循針對性、趣味性、啟發性、新穎性、藝術性等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