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文


摘 要:“互聯網+”是網絡虛擬技術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機器人+”是現實硬件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推動手段。只有將“機器人+”與“互聯網+”相結合,形成“軟硬疊加”,才能引發新的產業變革,在各個方面促進勞動生產效率的提高,提升產品或服務的質量。
關鍵詞:互聯網+;機器人+;軟硬疊加;提高效率
2015年11月23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北京市政府主辦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盛大開啟,“機器人”再度掀起全社會對它的關注。
在我國,機器人早已被應用于汽車、電子等制造業領域,大多從事一些簡單重復性動作的工作。“互聯網+”之所以不是“+互聯網”,是因為不再將互聯網當作提升信息化或者促進實時交流的工具,而是通過互聯網對各行各業進行的升級改造。同“互聯網+”一樣,把機器人只當作是一種生產工具的定義已經過時。
“互聯網+”是網絡虛擬技術(信息世界)對傳統產業的升級改造,“機器人+”是現實硬件技術(物理世界)對傳統產業的推動手段。只有將“機器人+”與“互聯網+”結合,形成“軟硬疊加”,才能引發新的產業變革,在各個方面促進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提升產品或服務質量。
近三年來,發達國家紛紛將機器人視為經濟增長的推動力。2012年韓國發布《機器人未來戰略2022》,希望躋身全球前三強;2013年美國發布《機器人發展路線圖》,提出機器人發展的九大重點領域;德國發布《工業4.0戰略》,讓機器人接管工廠;法國發布《機器人行動計劃》,推出機器人發展九大措施;2014年英國發布《機器人和自主系統戰略2020》,希望占據全球機器人10%的市場份額;2015年日本發布《機器人新戰略》,希望實現創新、應用和市場三個世界第一的目標。圖1所示是發達國家紛紛出臺的機器人戰略示意圖。盡管這些發達國家對機器人提出的目標各不相同,但是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大力推廣各個領域廣泛應用機器人,使機器人遍及社會各個角落。
發達國家這些舉措的背景之一是,伴隨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高級化,信息的聯網、物理的聯網、信息物理系統的融合正在不斷現實化。發達國家意識到了這個巨大的變化,開始謀劃搶占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先機,掌控智能機器人應用的主導權。
而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應用市場,未來社會的各個領域也將大規模應用更高端的智能機器人。曾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時代,有勞動力規模就有產量,有產量就有銷量。而如今,只有站上機器人的技術高端,實施“機器人+”行動計劃,在各個行業大力推廣機器人應用,才能轉型升級,才能可持續發展。圖2所示是“機器人+”的11項應用領域。
總而言之,唯有解放人力,才能步入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