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針治療老年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李湘力1蔡敬宙1林泳1王升旭符文彬2
(南方醫科大學,廣東廣州510515)
摘要〔〕目的探討腹針對老年性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IBS)的臨床療效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西藥組和腹針組,每組各60例。西藥組給予枸櫞酸莫沙必利和乳果糖口服液治療,腹針組給予腹針療法(引氣歸元、腹四關、調脾氣、天樞)針刺,兩組患者連續治療4 w,并在治療后1、3個月進行隨訪。治療前后采用西醫癥狀積分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和生活質量改善情況。結果兩組患者治療4 w后,臨床癥狀均有明顯改善,且腹針組優于西藥組(P<0.05);生活質量方面,兩組患者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等8個維度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5),腹針組BP、GH、VT 3個維度改善優于西藥組(P<0.05)。在隨訪過程中,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較治療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且腹針組優于西藥組(P<0.05)。結論腹針療法能夠有效緩解老年性便秘型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且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
關鍵詞〔〕腸易激綜合征;腹針;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57〔文獻標識碼〕A〔
基金項目:廣州市中醫藥中西醫結合科研立項項目(20132A011001)
通訊作者:王升旭(1962-),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針灸治療痛癥、消化、內分泌疾病研究。
1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2廣東省中醫院
第一作者:李湘力(1981-),女,博士,主治醫師,主要從事針灸治療消化、內分泌疾病研究。
腸易激綜合征(IBS)分為腹瀉型、便秘型、腹瀉便秘交替型、不確定型〔1〕。其中便秘型(IBS-C)在我國發生率為10%~15%,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發生人群的18%~23%〔2〕。雖然該病不會危及生命,但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該病尚無明確有效的治療方法,治療較為棘手。近年來,我院采用腹針療法治療老年性IBS-C,取得一定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120例患者均來源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老年科、消化科病人,采用隨機數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西藥組和腹針組,每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羅馬Ⅲ分類體系的IBS-C診斷標準〔3〕,排除有嚴重的心、腦、腎、血液系統疾病等影響治療方案實施者,排除應用過影響胃腸道功能的藥物者。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男59 例,女61例;年齡60~89歲,中位年齡68歲;病程0.5~17年,平均5.6年。西藥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50.9±3.45)歲,病程(68.21±11.34)年;腹針組男27例,女33例,年齡(62.1±2.79)歲,病程(69.58±13.7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西藥組給予枸櫞酸莫沙必利(商品名:加斯清,Dainippon Sumitomo制藥有限公司),每次6 mg,2次/d,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商品名:健倫,四川健能制藥有限公司),每次30 ml,1次/d,晨起空腹口服。4 w為1個療程。
1.2.2腹針組①處方:引氣歸元(中脘、下脘、氣海、關元)、腹四關(雙側滑肉門、外陵)、調脾氣(雙側大橫)、雙側天樞。②取穴:取仰臥位,暴露腹部,以神闕為中心定位取穴。臍以正中點為準,臍與胸劍聯合之間為8寸,臍與恥骨聯合之間為5寸,臍至腹側壁的水平距離為6寸。中脘、下脘分別位于臍正中點上4寸、2寸,氣海、關元分別位于臍正中點下1.5寸、3寸,天樞、大橫分別位于臍正中水平旁開2寸、4寸。③操作:常規皮膚消毒,選用0.22 mm×30 mm、0.22 mm×40 mm腹針專用針具,輕輕捻轉,緩慢進針,引氣歸元針刺至地部,腹四關、調脾氣針刺至天部,天樞針刺至人部。采用候氣、行氣、催氣三步法,使患者局部有酸、麻、脹感,每次留針30 min,1次/d,5次/w,休息2 d,4 w為1個療程。
1.3觀察項目
1.3.1臨床癥狀評價參照Francis等〔4〕編制的IBS病情變化積分表(BSS),分別觀察腹痛、腹脹、排便困難或排便不盡感、排便次數、大便性狀5個項目,每項最高分為100分,最低分為0分,可分為正常、輕度、中度、重度4個級別。評分標準:①正常人:積分<75分;②輕度:75分≤積分<175分;③中度:175分≤積分<300分;④重度:積分≥300分。
1.3.2生活質量評價采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價。包括36個條目,分別對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活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8個維度的評價。各個維度按最后題值計算原始分數,再用標準公式換算。換算得分=(實際得分-該方面的可能最低得分)/該方面的可能最高得分與最低得分之差×100%。最后各個維度得分為0~100分。
1.3.3臨床療效評定〔5〕①臨床痊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癥狀積分<75分。②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癥狀積分降低兩個級別以上。③有效:臨床癥狀減輕,癥狀積分降低一個級別。④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癥狀積分仍在同一級別或高于原級別水平。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AS6.0軟件進行t檢驗或χ2檢驗。
2結果
在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無不良反應發生,無病例脫落。在隨訪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部分患者失訪。隨訪1個月時,西藥組脫落2例,腹針組脫落1例。隨訪3個月時,西藥組脫落3例,腹針組脫落2例。
2.1臨床療效評價兩組患者治療結束后,西藥組與腹針組均取得較好療效(P>0.05)。見表1。
2.2隨訪過程中臨床療效評價兩組患者治療結束后分別在1、3個月進行隨訪,腹針組與西藥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2。
2.3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SF-36量表8個維度組間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4 w后,兩組患者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 n(%), n=60〕

表2 兩組患者隨訪過程中臨床療效比較〔 n(%)〕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提高(P<0.05);與西藥組比較,腹針組BP、GH、VT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1個月隨訪,西藥組PF、RP、BP、MH較治療前得到了提高(P<0.05);腹針組8個維度較治療前均得到提高(P<0.05);與西藥組比較,腹針組在GH、VT、SF、RE 4個維度上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3個月隨訪,西藥組8個維度與治療前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腹針組在BP、GH、VT、MH、RE 5個維度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差異顯著(P<0.05);與西藥組比較,腹針組在BP、GH、VT、MH、RE 5個維度評分上差異顯著(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SF-36量表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3討論
IBS是臨床常見的功能性胃腸道疾病,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較高〔6〕,而老年性IBS臨床上常見便秘型。目前西醫主要采用藥物聯合治療,如常用胃腸動力藥物和調節腸道菌群藥物,此類藥物起效快、近期臨床緩解率較高,但停藥后癥狀反復,易導致頑固性便秘,病情遷延難愈〔7〕。本研究中采用的莫沙比利是一種促腸動力的高選擇性5-色胺(5-HT4)受體激動劑,能增加肌間神經叢釋放乙酰膽堿,促進全胃腸運動〔8〕。乳果糖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滲透性瀉劑,可使水、電解質保留在腸腔而產生高滲效果,利于大便排出,同時可調節腸道正常菌群比例〔9〕,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緩解患者便秘癥狀。
中醫學認為,老年性IBS-C病因在于老年患者一方面脾胃漸虛,脾氣升降失職,腸道運動乏力,其內糟粕傳導緩慢,久之成病。另一方面,老年患者腎陽虛衰,大腸陽氣因之失于溫煦,出現腸道氣機傳動乏力,陰寒內凝,則排便不暢,發為本病。該病病在大腸,與脾腎的關系密切,治療當健脾益氣,溫陽補腎,調節腸道為法。本病采用薄氏腹針療法從整體調節臟腑功能〔10〕,其中“引氣歸元”穴組,由中脘、下脘、氣海、關元四穴組成,具有健脾補腎、調理中焦的作用。中脘,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下脘歸屬胃脘,兩穴具有理中焦、調升降的作用,氣海、關元具有健脾補腎、溫陽補氣,激發人體元氣作用。雙側滑肉門、外陵合稱“腹四關”,具有疏通經脈,調理氣血的功效;調脾氣之中的大橫是脾經的經穴,起到調整脾臟功能、祛濕健脾作用;天樞是胃經穴,又是大腸的募穴,具有升清降濁,調暢氣機之功,同時有通便和止瀉雙重良性調節作用。諸穴合用共奏健脾調腸、理氣止痛、溫通經脈之功,從而使脾胃運化調暢,大腸傳導正常,推陳致新,緩解便秘癥狀,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這是中醫“整體觀”、“治病必求其本”的體現,具有作用療效持久、療效穩定的特點,是中醫治病無可比擬的優勢。綜上所述,通過腹針療法治療老年性IBS-C,是運用中醫學整體觀、治病求本的原則,通過從全身出發,調整臟腑功能平衡,并且運用針灸對腸道雙向調節作用達到治療效果,并有效持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應用方便、經濟安全,易為患者接受,值得推廣。
4參考文獻
1劉新光.腸易激綜合征與羅馬Ⅲ標準〔J〕.胃腸病學,2006;11(12):736-8.
2游佳,李勝濤,張靜,等.中醫治療功能性便秘的研究進展〔J〕.內蒙古中醫藥,2007;26(10):48-50.
3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胃腸動力學組.腸易激綜合征診斷和治療的共識意見〔J〕.中華消化雜志,2008;28(1):38-40.
4Francis CY,Morris J,Whorwell PJ.The irritable bowe lseverity scoring system;a simple method of monitoring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its progress〔J〕.Aliment Pharmacol Ther,1997;11(2):395-402.
5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39-43.
6王謙,朱雁兵,佟博,等.馬來酸曲美布汀聯合中醫辨證治療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9):2134-5.
7張春芳,吳忱思,張鳳賓,等.老年性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3;22(10):1021-2.
8Inui A,Yoshikaxa T,Nagai R,etal.Effects of mosapride eitrate,a 5-HT4 receptor agonist,on colonic motility in conseious guinea pigs〔J〕.Jpn J Pharmacol,2002;90(4):313-20.
9Lee-Robichandn H,Thomas K,Morgan J,etal.Lactulose versus Polyethylene Glycol for Chronic Constipation〔J〕.Database Syst Rev,2010;7:CD007570.
10薄智云.談談腹針療法〔J〕.中國針灸,2001;21(8):474-5.
〔2015-03-27修回〕
(編輯袁左鳴)